高续恺 张建兴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汇聚社会力量,激发乡村内生活力,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但小农户仍将占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大多数,加之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加速,传统经营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难题一度凸显。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其外延很广、内涵十分丰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必须在研判未来的基础上,客观评估自己拥有的资源与能力,选择与资源能力匹配、最具优势、最易突破的细分领域切入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专业社会组织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是各类资源汇聚整合的重要通道,也是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农田分散,基本道路建设落后。当前,农村农田比较分散,道路狭窄,不利于大型机械进出,即便勉强进出,作业过程中调头等操作也比较困难。农田分散,农户各自经营,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社会化服务作业。在目前农村经营体制下,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将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农田集中连片种植,改建和新建一批与之相适应的农田基本道路仅凭合作社运作,难以实现,需要借助村组织的统一协调,通过政府带动有效地解决农机作业中这个“堵梗阻”的难题。
(二)大型耕种、收割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推广不足。农田集中连片种植,需要引进功能更为完备的大型耕种、喷灌、植保、收获、加工和运输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但引进机械必然增加成本,合作社等服务主体为了保持利润,作业价格也会相应提高。这对于分散农户来说,在没有进行“团购式”集中作业的情况下并不是良好的选择,农户看不到利益,大规模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也就无法开展,从而大型耕种、收获等现代农业机械装备难以推广。
(三)库房、维修场地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到位。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库房用地作为农业生产用地,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取得,而农机具的存放位置又直接关系到农田作业的时效。由于维修场地的建设审批同样困难,大型维修场地缺乏,很多机械无法得到及时入库保养,影响了机械的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降低了作业整体满意度。
(一)切实制定建设规划。政府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统筹规划,联动发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要注重农、林、牧相结合,产、加、销相协调,基础设施配套,社会化服务完善,使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鼓励、吸引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整合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强对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和服务。农机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技术人员联系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制度,切实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难题;有针对性地经常派人开展技术讲座、操作技能培训、安全教育等活动,提高成员素质;建立健全作业市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实现服务的供需对接,要充分利用好电话热线、微信服务小程序等工具,让农户与大市场相连,了解市场信息,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