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宾县委党校 林冬梅
农业资源与环境是指社会环境和人类日常生产所使用的农业资源。一般来说,农业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和农业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可细分为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等。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自然资源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许多自然资源不仅分布不均,而且是随机的。自古以来,农村的环境问题就备受争议。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环境问题的治理一直伴随着我们。同时,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农村过度开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异常等问题亟待解决,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农业资源环境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人们只重视经济发展,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无形中影响了自然的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和破坏,造成了农业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人们对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重视,开始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控制和改善污染的环境,其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发展。
当前,虽然我国拥有着可观的农业资源量,但人均拥有量却少之又少,稀缺性尤为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匹配欠佳,西部较差;资源技术性浪费情况普遍多见,利用效率较低,难以保障自然资源的均衡向前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出现了严重的供给不足现象,在城镇化进程加快中,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质量需求与数量需求有着更高的要求,但环境污染、水资源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大大影响着农业经济向前发展。
土地作为所有资产的源泉,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土地资源地域性特征明显,土地利用水平有高有低,存在严重的平原少、山地多情况。同时,再加上人均数量不多,能够利用的土地并不多,缺乏充足的耕地后备资源,土地荒漠化严重。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不高;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成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作为我国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自然环境治理不仅阻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农业发展机制,综合考虑推进农业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通过不同的决策方法、决策模型,最终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决策方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要求建立统一具体的综合决策管理机制,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并构建全面的决策评估机制,确保决策得到真实有效的执行,充分发挥决策作用;三是建立群众积极参与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公平听证,结合群众需要,将决策相关内容告知群众,确保为群众意见提供窗口,做好记录,并建立社会公众参与制度,让群众科学合理地评价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并将评价纳入相应机制,确保每一机制的亲和力和科学性。
首先,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体系,借助科技促进农业发展。要倡导绿色、共享、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持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比如,在农村多建沼气池,农民就可以把人畜粪便变成沼气,变废为宝。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采用现代技术,实现农业高产,有效地满足现代农业生产机械的要求,特别是种植业和收获业,使农民工作更方便,获得更高的效益。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农业灌溉装备建设,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农村发展中的资源。
由于农业资源分布不均,必须结合当地农业资源集中的特点,实施相应的农业经济政策。根据不同区域特征的分析,在区域自然特征和自然资源条件下,我们选择相应的农业资源开发方式,比如在丘陵地区,我们要充分发挥山区的区位优势,种植树木和果树,发展当地果业,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注重对区域环境的保护,在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同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导致了资源和环境的过度利用,导致了许多不良问题。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构建环境资源补偿机制,促进当地农业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通过建立合理的排污收费制度,对高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加大环境污染补偿力度,统筹做好污染治理工作。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税收制度,对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征税,提高标准,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出台相应政策,以实现征税的合理性、科学性。
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压力很大,目前,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0%,但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农业水资源利用还存在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首先要改变农业水资源利用的方式,实现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促进中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态发展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利用矛盾;其次,对地表径流进行区域配置,合理高效地利用地表径流,尽可能扩大水资源,缓解各地区水资源短缺;三是协调地下水开发利用,确保合理灌溉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最后,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确保粮食安全;最后,合理水价,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
要有效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必须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有效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积极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和生态、社会、经济因素,促进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首先,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农业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建立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按照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环境。最后,按照全面优化的原则处理好农业发展与农民的关系,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做好制度创新和完善,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政府需要构建具体可行的资源产业化管理体系,确保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有法可依,实现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计算经济发展核算中与资源环境有关的存量资产和流量指标,计算资源环境使用中的价值量和实物量,反映了资源环境现状的真实变化。通过调查发现,资源环境综合核算制度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有利于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更好地管理农业资源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制度。要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管理和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统一健全管理,加强自然资源质量和数量建设,第一时间抓住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坚持预防的原则,努力制定相关政策来保护农业,为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污染、荒漠化严重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保证农业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当地农民要在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正视这些问题,改善农村硬件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建设生态农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但需要指出的是,农业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农民、社会等相关主体积极关注,共同努力协调农业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链接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