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 刘恒新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我们组织召开全国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聚焦发展短板,强化技术支撑,认真做好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粮食安全、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2021年以来,全国农机鉴定推广机构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定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积极推动鉴定推广工作改革创新,切实为农民群众“有好机用”把好关、“把机用好”引好路,为“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1.围绕中心工作,助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有新作为。围绕粮食生产、蔬菜保供等部司中心工作,做好装备和技术供给保障。一是突出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装备供给和技术推广。聚焦粮食稳产增产,强化责任担当,2021年以来,全国发放推广鉴定证书13498 张,专项鉴定证书332 张,有力保障机械化生产需求。围绕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发布机具信息,推动保障零配件供应和维修,推动建立用油临时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强化机具调度,助力粮食种好管好、颗粒归仓。针对去年秋涝,制定冬小麦抗湿应变机械化播种等技术指引,全力开展受灾地块玉米抢收和冬小麦抢种现场指导,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天气不利影响。积极落实春苗促弱转壮和夏粮机收工作部署,参与包片指导,做好应急保障,为夺取夏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落实稳粮和油料扩种等重点任务。聚焦薄弱环节,推进南方双季稻机种、再生稻机收补短板,加快适宜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再生稻头茬稻低碾压收获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和机具保障,制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油菜移栽机等多项鉴定大纲,优先保障大豆油料生产机具试验鉴定,制定配套机具应用指引和调整改造指引,开展油菜直播、移栽、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演示测评,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开展机具实地验证,为大豆油料扩种提供有力机械化支撑。三是大力推进粮食机收减损提质。协助部司完善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机收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加强现场督导和培训,推动减损技术向收后烘储延伸。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广泛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大力宣传机收减损知识和典型事迹,营造“减损就是增产”的社会氛围,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常态化活动。
2.服务发展大局,支撑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有新成效。对标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目标,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一是提升农机试验鉴定服务效能。新发布推广鉴定大纲94 项,108 项专项鉴定大纲列入计划,现行推广鉴定大纲达到278 项,专项鉴定大纲达到196 项,鉴定范围不断向畜禽养殖业、设施农业、大马力高性能装备等领域拓展。各地不断增强鉴定工作力量,浙江、江西、云南指定扩充农机鉴定机构数量,探索检测实验室建设合作模式。江苏、安徽、山东、湖南等省开展集中鉴定、跨地域鉴定、远程鉴定和合作鉴定,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持续拓展农机认证技术评价服务范围,推动200-220 马力拖拉机自愿性认证落地实施。二是强化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推广。协助部司成立主要农作物、特色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以及拖拉机先进性评价等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积极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协助部司积极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积极做好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的技术支撑工作。强化重点和优势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遴选推荐19 项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和重大引领性技术。围绕全程机械化、机收减损、畜禽养殖、果园机械化等主题,组织农机推广田间日系列活动,开展国产采棉机作业性能、蔬菜全程机械化作业效果等综合测评活动,推动农机化技术推广领域不断拓展,场景不断丰富,效能不断提升。持续推进绿色智能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初步实现了大田种植智能农机的系列化、全程化应用。三是支撑农机化政策规范落实。落实优机优补与区域一体化分档投档要求,组织开展拖拉机先进性技术评价,加强补贴机具的适用性试验和质量调查,做好补贴资金兑付与机具使用情况挂钩试点技术支撑,保障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地。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导,为2021年超额完成8400 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提供了保障。开展农机报废信息实时监测,制修订农机回收拆解技术规范,2021年报废旧机数量和受益农户数量较上年增长2 倍。参与制定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遴选18 项改造技术典型方案,加快推进改善农机作业及通行条件。
3.坚持协同发力,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新贡献。坚持培育服务主体和创新服务机制两手抓,积极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作用。一是持续推进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对农机社会化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的指导和推广力度,加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协助部司遴选发布24 个典型案例。协助制定发布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遴选培养办法,全国遴选“土专家”1000余名,发挥典型引领和技术指导作用。适应农机新业态发展需求,积极创新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开发,组织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推动设定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职业,持续提升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人才鉴定规模与质量,大力培养“农机工匠”和“农机标兵”。二是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以信息化加快社会化服务组织生产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重要农时关键环节农机作业管理服务效率。开展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技术应用场景示范,动态发布“三秋”、“三夏”全国农机作业快讯,引导农机跨区作业有序开展。三是着力做好农机质量监督。开展水稻联合收割机和小麦收割机质量调查,实现手机APP 端数据处理,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结果可追溯性。各地采取多部门联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围绕稳产保供、提质增效、减损护农等主题广泛开展“农机3·15”活动,接受咨询10 多万人次。积极应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手段开展产品质量投诉咨询和处理等服务,部省市县形成协同办理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总之,一年多来,全国农机鉴定推广系统顽强拼搏、锐意进取,不仅把去年工作会的部署要求,抓得细、抓得实、抓得卓有成效,还紧跟形势发展,有突破、有创新、有诸多新的亮点,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助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益于部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更得益于全国农机鉴定推广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总站,向各位以及奋战在鉴定推广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均就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作出了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唐仁健部长强调,农业强国的内涵十分丰富,重点要实现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必须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物质装备破解资源禀赋约束,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高产业体系的韧性和稳定性。这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做好“三农”工作、农机化工作、农机鉴定推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入系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
1.充分认识农机鉴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当前,农业农村正处于机械化加速替代人畜力的历史进程中,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迫切。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看,目前,世纪疫情与国际市场波动叠加,极端灾害风险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碰头,农产品需求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矛盾加剧,补上产需缺口,确保粮食安全,迫切需要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来降低损失、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保障安全。从农业生产看,已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对农机的需求,正由部分品种生产的局部需求,转变为种养加全链条的需求,从非刚性需求转变为离不开、还要好的刚性需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需要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支撑。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转移就业带动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越来越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助力驱动。农业机械化已经是直接关系到地能不能种、有没有人种、能不能种好的大事,是必须干好的要事,不是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事。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找准定位、主动入位,坚持农业农村工作重心在哪,农机鉴定推广工作就跟到哪,切实为农业发展提效益、粮食生产提产能、乡村建设提质量、农民增收提后劲贡献机械化力量。
2.准确把握农机鉴定推广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机化长远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全面落实这些部署中,要把握住三个重点:一是保供给。粮食稳产增产、大豆油料扩种、“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着重优先做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机械装备鉴定供给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抓细抓实机械化防灾减损措施;大力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所需机械装备试验示范,抓好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机械化生产,总结推广一批稳产增产、高质高效的机械化技术方案;多措并举抓好蔬菜、肉禽、蛋奶机械化生产,助力稳产保供,抵御供给风险。二是补短板。这是农业农村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农机装备转型升级重点任务。要围绕“一大一小”和重要品种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推进农机装备提档升级,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推广,推进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推动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填空补缺、进中求好的国内农机生产供应体系,不断创造良好应用场景,做大做强应用市场,力争早日实现补短板目标。三是促升级。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是农机化发展的一条主线,要紧贴农业生产和消费需求,围绕为各类食物生产提供技术和装备支撑,持续推进农机研发制造与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服务组织形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与扶持政策创新,推动构建农机、农艺、农田、农业经营方式相协同,品种、土地、机具、种养方式相集成,主体、规模、装备、技术相统筹,产前产中产后机具相配套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增强公共服务供给。
3.全面落实农机鉴定推广工作新要求。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农机化发展新任务对农机鉴定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要围绕“四分”机械化需求,强化农机鉴定推广重大问题研究。围绕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结合各地农机化发展实际,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全面系统研究农机鉴定推广需求,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要矛盾,确定解决路径,提出工作举措,切实把推动深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有效措施抓实抓细。二要围绕农业生产需求,主动作为强弱项。充分发挥农机鉴定推广系统的技术优势,主动与农机研发制造主体对接,加大专用农机装备标准及大纲制修订力度,创新搭建农机试验鉴定及试验验证、检验检测公共平台。不断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因地制宜扩展农机应用场景,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动形成短板机具产学研推用协同发力、联合攻关的局面。积极开展行业发展重大政策和项目研究,为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应用、农机化发展相关扶持政策创设提供工作建议和政策储备。三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提升鉴定推广能力和水平。全面梳理农机鉴定供给情况,持续改善试验鉴定条件,优化鉴定产品种类结构,推动种植业与其他产业、生产环节与产前产后环节的鉴定能力布局更加科学,加快农机新产品鉴定,有序推进农机鉴定采信检测结果工作规范化。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与种植、种业、畜牧、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方面的融合配合,总结推出一批良机良田良法良种集成配套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高水平示范应用场景。统筹做好农机鉴定、农机质量调查、农机投诉监督等工作,促进农机产品质量和企业服务质量提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迈进。
党的二十大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农业农村部党组要求把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同谋划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张兴旺副部长的批示对新时代新征程农机鉴定推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年,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通知》,总站印发了《关于做好“十四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机鉴定推广工作具体目标和任务。全国农机鉴定推广系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找准工作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着力点和主攻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农机鉴定推广系统落实落地、扎根生根,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张部长的批示要求,持续支撑和服务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1.聚焦农机装备补短板,促进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充分发挥农机鉴定推广纽带作用,做好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衔接,力求取得突破。要发挥农机试验鉴定对农机装备研制推广的支撑作用,紧盯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的短板弱项,加大短板农机装备标准及大纲制修订力度,发挥技术标准的引领作用。积极拓展设施农业、特色作物、畜牧水产等领域农机装备试验鉴定能力,加快绿色高效智能农机新产品鉴定,支持破解农机装备短板技术难题。要加快短板农机装备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确定主推装备和技术路线,紧紧扭住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在水稻育插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育苗移栽、智能绿色化养殖、高效设施种植等方面,抓关键促全程,抓集成促应用,抓基地促示范,全方位推广先进适用短板机具。要助推“一大一小”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积极参与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工作,聚焦为农机产品创造良好应用场景和政策环境,推动研发制造、试验示范、推广应用三块基地建设,为国产先进农机培育打造稳定、可预期、成规模的市场。
2.聚焦重点任务强支撑,加速促进农机化转型升级。
试验鉴定方面。一是在支持重点上突出稳产保供。围绕粮食机械化生产、大豆和油料扩种、现代设施种养业机械化、丘陵山区机械化等重点任务加快相关标准和鉴定大纲制定进程。全面梳理急需部署农业生产一线的机具鉴定需求,按照依法依规、特事特办、急用先行的原则,建立急需急用机具鉴定的工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支持急需急用机具优先开展鉴定。紧盯有效保障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实施,拓展农机鉴定实施范围。二是在能力建设上突出开放合作。切实树立农机鉴定工作全国“一盘棋”意识,强化部省之间、省际之间、农机鉴定机构与社会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推进国家农机鉴定中心、区域性和专业性农机鉴定站建设,多方面扩展鉴定资源,提升供给服务能力。要根据本省农业生产需要,积极承担国家支持的推广鉴定以及外省企业的产品鉴定任务,对省内外企业提出的鉴定业务申请一视同仁,打破地方保护和人为分割。充分发挥社会检验检测机构在农机鉴定工作中的作用,科学规范采信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有力有效扩充农机鉴定能力。三是在鉴定实施上突出科学高效。推动农机鉴定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全面公开”,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加快推动农机鉴定信息服务平台与其他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公开,为农业机械化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积极推进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机鉴定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远程测试等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机鉴定工作更加科学、便捷、高效。
技术推广方面。一是围绕稳定粮食生产提高机械化技术支撑能力。落实南方水稻机械化专项推进行动,加快补上水稻育插秧、再生稻收获机械化短板,多种一季是一季。提高玉米机种机收水平,推动西南地区玉米扩大种植,多种一亩是一亩。持续推进机收减损,抓住机手和机具两个关键,持续开展大比武活动,推广应用智能绿色、高效低损收获机械,挽回一斤是一斤。做好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调度协调和技术服务,完善机械化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提高适用机具应急救援能力。二是围绕大豆油料扩种完善机械化技术保障措施。认真总结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扩种机械化支撑保障工作经验,指导优化机具性能,遴选推荐适用机型,完善技术路线方案,分区域探索适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扩大种植提供更有力机械化支撑。三是贯彻大食物观推进设施种养业和丘陵山区机械化。持续推进畜牧业、设施种植、水产养殖机械化,遴选推广先进适用机具设备,推动智能成套设备和轻简型机具协同发展。组织开展农机推广“田间日”“牧场日”“水产日”“设施日”等标志性活动,推动创建一批规模养殖和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积极推进林下种植、深远海养殖,探索植物工厂、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方式,推动相关技术装备跟进。从“改地适机”“改机适地”两端发力,加快农机作业及通行条件改造和轻简型适用机具研发推广,千方百计减少撂荒地现象。
支撑农机化管理方面。一要有效保障重大政策规范实施。推动农机鉴定推广支撑功能和服务范围要向政策实施前后两头延伸,为农机化政策实施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保障。要支撑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完善技术措施,助推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要积极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实施,分区域完善定型技术模式。要深入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实施县占比不断提高。二要切实加强重点机具质量监督。继续加强农机质量监督体系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效率和效果,依法依规做好投诉受理和纠纷调解,持续打造农机“3.15”活动品牌,抓好政府关注、农民关心的重点农机产品质量调查,促进企业提升质量,改进服务,形成重质量、重创新的良好导向。三要持续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围绕推进以农机作业服务为载体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引导培育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规模化精细化专项作业服务等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作用,办好农机驾驶操作员、修理工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机手技术水平。
3.聚焦自身建设转作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一要坚持主动入位,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技术问题、业务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鉴定推广工作融入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局中来思考、定位和推动,充分发挥农机化对农业各产业的综合性保障作用。二要坚持“七种思维”,提升工作本领。运用好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加强对鉴定推广工作发展规律的研究,长短结合、统筹谋划,对中长期领域所需,要全面研究、超前布局,对当前重点任务,要快办办好。要加强鉴定推广协同发展,注重推进农机与农艺之间、机械化各环节之间的集成配套、协调发展。要强化风险意识,坚持依法办事,立标杆守底线,切实加强行风建设。三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能。加快推进鉴定推广机制创新,统筹用好公益性机构和市场化主体两种资源,搭建平台,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推进鉴定推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大力开展“云培训”“云服务”。充分认识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做强行业优势特色,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自己,形成并持续强化不可替代性,确保鉴定推广事业稳定可持续发展。注重协调多方力量,合力化解制约因素,实现技术互补、资源共用、成果共享,构建开放协作、互利共赢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