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2]。自“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提出以来,社会各界对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地位达成了广泛共识。在学理层面,不断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内涵、鲜明特征,剖析其内在优越性,有助于丰富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体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在实践层面,不断拓展人民广泛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安排,搭建高质量的民主平台,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有利于推动包括共同富裕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当代中国民主蕴含着我国传统民主政治的智慧。中国式民主是基于历史传承、长期演化而来的。人民性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价值共识,其在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有明确的渊源,例如,《尚书》中的“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3],《论语》中的“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富之”[4],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的政治信条。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凸显人民性是我们党历届领导集体一脉相承的政治品格,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传统。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于新时代的中国,成为凝练中国式民主的新概念、新实践、新成果。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发展至今已经丧失了服务人民的意愿与能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具有超越西式民主的本质优越性[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民主政治领域的重要范畴,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否则会产生社会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及其实践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价值取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共同富裕是内在契合的,二者共存与互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之中。面向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立场,以其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内在优势保障共同富裕形态的稳定性、主体的全民性、内涵的全面性。
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的实现,要充分发扬民主。共同富裕所要求的民主一定是最为广泛的人民民主。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着眼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旨趣。作为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共同富裕稳定性、全民性、全面性在政治上的反映,是共同富裕的保障。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是全链条的。过程性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是保障民主真实可靠的题中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整个动态过程,在“酝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过程中,在政府产生、官员任命、政策决定、政策执行和绩效评估等环节上,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程序中,充分贯彻民主原则和保障民众参与,将人民群众的建议诉求融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之中。民主实践需要上述的一系列程序安排来保障人民民主参与的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全链条的完整过程,这种鲜明的特征成为区别于其他民主形态的重要标志。
共同富裕是“稳定富裕”。共同富裕并不是一段时间、一定时期达到的短期效果,而是一种持续性状态,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在数量上占主体……大部分人口有体面、稳定、高质量的就业,有较高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享有良好的社会保障”[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变大,弱势群体可以利用新的体制和机会实现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中等收入群体是共同富裕的“基本盘”,只有不断扩大这一“基本盘”,才能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经济理性’和‘政治—社会利益’是决定或影响社会分层结构及其变迁的两个基本变量”[8]。理想化的状态是:做大共同富裕的“基本盘”,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共同富裕之间的良性共生与互动。
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将人民群众有效地组织起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解决其“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日益成熟完善,不断健全发展各项政策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各层次各领域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局面已经形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下平稳有序地运行。中国能创造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其原因之一是健全制度体系的支撑,科学有效地化解矛盾,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正是由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存在,才使得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经济理性”“政治—社会利益”得到有效满足,我国社会制度体系不断发展健全,社会矛盾得以有效解决,共同富裕的形态得到稳固和加强。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全方位的。“一方面,全方位民主来源于人民政治,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全方位民主又是实现人民政治最理想的政治建构”[9]。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要求将全体人民纳入民主进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需要,广泛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这些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的制度化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
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共享是共同富裕的核心元素。部分群体的高度富裕远不能称为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体现‘共同’‘公平’‘平等’等元素”[10],在增加社会总财富的基础上,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不仅共享财富,还共享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共同富裕并不是平均富裕、同步富裕,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健全一系列重要制度,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尤其要对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听取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并将其纳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之中。只有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受到有效保护,全体人民平等地享受福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的富裕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的“全面性”要求,不能称为共同富裕。充分体现和满足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举措。“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12]。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扩大创建共同富裕的参与主体,将更广泛的群体纳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提高社会弱势群体创造财富、共享财富的能力,实现人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伟大目标。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群众纳入民主政治活动,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开辟多元社会主体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努力拓展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空间,让全体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的群体日益扩大,并努力搭建起全覆盖的“民主之网”。例如,上海市自2015 年以来设立的覆盖16 个区的25 家基层立法联系点扎根基层沃土,最广泛地收集最真实的民意,“各联系点参与20 件国家法律和64 件地方性法规征求意见工作”[13],收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法规建议,大幅提升了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便捷度;浙江省舟山市“借助人大数字化改革契机,建设‘地方立法海岛云听证’系统,打造地方立法现场——网络同步听证特色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意见征求的覆盖面”[14]。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地方实践表明,通过充分吸收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为早日实现“全民共富”创造条件。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共同富裕主体的全民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是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覆盖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民主政治制度安排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制度下包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城乡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和决策议事协商会议民主制度等三大基层直接民主形态[15]。从民主议题领域划分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有经济民主、政治民主、文化民主、社会民主和生态民主等,也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维护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在政治活动中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在文化繁荣中满足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会向前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即“全体人民的整体富裕和全部地区的总体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少数地区的部分富裕,更不是什么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个体富裕”[16]。“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17]。这句话点明了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全局性任务。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富足,还包含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富裕及社会发展的可持续等,体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状态。在推进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境界的提高、文化领域的繁荣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从物质领域拓展到其他方面。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愈发强烈,多领域全方位的要求已成为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与此同时,共同富裕的评价体系得以不断充实,已形成多元协调、统筹全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指标体系。既可以搭建评价共同富裕的多层级指标[18],也可以设计包含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两个维度的指标体系[7],还可以遴选出3 个维度(一级指标)、14 项二级指标、81 项三级指标,科学研判、客观反馈共同富裕的建设成效[19]。无论怎样阐释共同富裕内涵、如何评价共同富裕成效,都充分证明了共同富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全面富裕”要求统筹推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同时,“全面富裕”意味着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富裕”需要,也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精神富足”需要,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已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起草过程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体现。在国家重大远景规划下,推出一系列举措,开展一系列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例如,西藏地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在促进地区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解决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巷道改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难题,民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21]。实践证明,在顶层设计、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诸多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实了共同富裕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22]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历史使命。面向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跨越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彰显出巨大的优越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的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自我改革来逐步化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当前,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共同富裕还面临诸多“非对抗性矛盾”,只有清醒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共同富裕互动的应然与实然样态,才能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探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民主路径。
如上文所述,理想状态下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相对稳定、持久的状态,折射出一定程度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但实际上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取向、教育制度改革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一系列可能导致中等收入阶层滑入低收入阶层甚至成为弱势群体的因素。不少群体在中等收入群体边缘徘徊,随时有脱离的风险。这直接冲击着共同富裕的稳定形态,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存在一定距离。诚如前文所言,挑战共同富裕稳定性的因素非常多,但其中政治上层建筑作为整个上层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最具决定性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以其特有的形式和独特的优势协调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和集团的利益诉求,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认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23]。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政府资源统筹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都显示出我国民主治理实践需要一系列与民主制度相配套的执行规则,以确保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广泛、真实、管用。“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发展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之中,容易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社会贫富分化加大、政治腐败现象增多等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以及由此而触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24],这需要发挥政治制度的独特作用来促使经济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或变化平缓,确保社会矛盾冲突发生在安全范围之内,以不断推动具备稳定性的共同富裕的呈现。
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偏大。民主参与的平等程度还有待提升。相对而言,高收入群体在社会资源和机会分配中占据很大优势,低收入群体的发展权利缺乏相应保障。欠发达地区、中低收入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的适应性不强,而发达地区和高收入群体更容易利用自身的资源、机会获得发展红利,使财富差距不断扩大。
“贫富分化不仅会损害社会部分群体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会动摇人们通过参与公共生活改变生存条件的社会基础”[10]。由于缺少资源和机会,相关人群参与公共生活的意愿降低,导致这部分人的利益诉求没有被充分纳入政策制定的议程。由此,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在享受政策红利和公共服务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低收入群体通过民主参与改变其生活品质的几率大大降低。人民平等发展、平等参与得到充分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随着不平等的逐步加深……公共领域的虚空,使得我们很难培养团结和共同体感”[25]。故此,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民占有、使用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必须保证人民获得财富的公平权利,必须保证人民享有共同致富的权利。概言之,“共同富裕离不开人民,这一伟大事业,必须要依靠人民不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完成”[26]。
社会主义民主要求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民主参与。“民主必须是各方面的,是政治上的、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党务上的以及国际关系上的,一切这些,都需要民主”[27]。当前,我国民主作用和效应的发挥,具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实践样态。在制度层面,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实践层面,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指导下,基层立法联系点向街道社区下沉、人大代表扎根群众全过程式履职等民主实践不断取得突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
然而,民主权利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实现程度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例如,如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何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如何实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经济活动矛盾和纠纷不断增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除了经济民主,“在文化需求上,文化事业的丰富程度离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明显差距,怎样有效地推进文化繁荣,更好地实现文化领域的人民民主,还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8];在社会民生领域,如何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值得深入思考;在生态环境领域,如何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质量的着力点和通过更多倾听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来改善生态环境,值得深入研究。以上问题均反映出民主权利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领域,因此,需进一步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性的持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22]面对现实挑战,需要在坚持促进共同富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按时完成共同富裕阶段性目标的前提下,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积极探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创造良好条件。
实现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和必然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如经济发展速度回落、财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冲突增多等影响共同富裕稳定的问题,需要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健全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体系,为建设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有序的发展空间和规范的行动逻辑。具体在于: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才能保证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变为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二是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治理现代化的双向互动。推动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统筹社会各方利益诉求,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利益分配机制和公共资源共享机制。三是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践。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依靠群众化解基层矛盾的“枫桥经验”、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家门口工程”等社区治理样板,极大地巩固了共同富裕的现有成果。
全民性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发展的权利。从民主的主体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是“人民”,包括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切阶层、利益团体以及个人,在数量上是绝大多数人的集合。这些民主主体能够参与政策议程的协商、公职人员的监督和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民主参与的平等度,更好地实现了人民平等发展的权利。
尽管不同地区、行业、代际之间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弱势群体参与困难的问题仍然存在,但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强调民主的全方位性,不仅体现出对更加彻底、全面民主的向往和追求,更表达了我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需要的信心和底气。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亟须提升各主体参与的平等程度,创新参与形式。例如,浙江省衢州市抓住数字化机遇,不断扩大民主参与范围。“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极融入全省‘1+5+2’数字化工作体系,构建‘民情大脑’”[29],使人民群众都能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民主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发展的权利得到保障、“获得感”持续提高。再如,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计划,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提高技能人才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合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形成市场培训和政府补贴培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30]。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能力来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发展权利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22]。这表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作用的范围和领域,加大加强其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力度,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语境下,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要真真正正地实现“零距离”“全天候”,确保人民群众在社会各领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能够迅速传达下去、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扩大民主的覆盖面,提升民主的实现程度。人大代表需要创新履职方式,充分运用调研视察、座谈会、网络访谈、在线交流等形式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把“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贯穿到履职的全过程,以保证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民意和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表达,精准凝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利益公约数,不断扩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覆盖面。同时,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使每个人都能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是保障共同富裕全面性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面向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既有其必然性,又有其可能性;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新视野,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共同富裕的三重维度解读,试图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机制,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动力支持,为解决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挑战探索推进路径。研究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契合了共同富裕的“稳定富裕”“全民共富”“全面富裕”的内在要求。民主政治空间的广泛开拓与共同富裕稳定性的持续呈现、资源和机会的公平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全民性持续推动、民主权利的平衡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全面性持续提升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共同富裕良性互动的应然状态。面向未来,应当从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的平等程度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向各领域延伸等方面,进一步探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民主路径,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