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22-01-01 21:26阮志忠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2期
关键词:腹针肥胖型电针

罗 凌,阮志忠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 型 糖 尿 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起病缓慢且隐匿,发病原因多样,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T2DM 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重点关注问题。现阶段T2DM 呈现出新的发病特点:消瘦型患者减少,而肥胖型患者成为主流[1]。据统计,肥胖型T2DM 人数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60% ~70%[2]。由于T2DM与肥胖具有相同的致病机制,因而两者常形影相随、相互影响[3]。一方面,肥胖是T2DM 的首要危险因素,可诱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使血糖难以控制而增加T2DM 的发病风险;另一方面肥胖与其他代谢异常协同作用可进一步加剧T2DM 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慢性肾脏病的恶化,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4]。中医治疗T2DM 疗效显著,现就针灸治疗肥胖型T2DM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T2DM 的中医病因病机

T2DM 属于中医学中“消渴病”的范畴,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三多一少”)。但如今T2DM 患者大都伴肥胖而无“三多一少”的症状。关于消渴病与肥胖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更提到:“消瘅……肥贵之膏粱之疾也。”说明肥胖是T2DM 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疏于劳作是肥胖型T2DM 的主要病因。胃强脾弱、脾虚湿阻是本病的病机关键[5]。人体代谢紊乱产生的痰湿、水饮、瘀血等是本病的病理产物[6]。

2 针灸治疗肥胖型T2DM 的进展

目前西医治疗肥胖型T2DM 以药物控制血糖同时结合科学饮食运动为主。但长期依赖药物降糖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如机体代谢障碍、消化系统损伤、皮肤抵抗力下降等[7]。近年来,针灸以其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在肥胖型T2DM 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是针灸治疗T2DM 的主要“战场”。首先,针灸可调节胃肠功能,不仅可加速糖代谢、脂代谢,还能延长胃排空时间,进而使患者产生饱腹感;同时,针灸通过影响神经系统,可抑制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食物的摄入,减轻患者体重,进而可有效控制血糖。

2.1 单纯针刺治疗

单纯针刺治疗通过辨证取穴针刺穴位,可起到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单纯针刺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β 细胞,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8]。周平南等[9]将76 例新发肥胖T2DM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取穴:大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胰俞穴、肾俞穴、太渊穴、太溪穴、中脘穴,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6%,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7.5%,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下降,且针灸组下降更显著,同时还观察到针刺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表明针刺治疗肥胖型T2DM 可起到明显的降血糖、控制体重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可作为肥胖型T2DM 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结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疗效更佳。岳瑜等[10]将150 例湿热蕴脾型肥胖T2DM 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控制,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糖四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的FPG、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腹腔和内脏脂肪厚度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更大。说明糖四针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脾型肥胖T2DM 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体重。

2.2 电针

电针疗法是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仪,通过微量电流波带动针体震动,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电针疗法将中医传统针刺治疗与现代电疗紧密结合,通过电波震动可持续刺激局部肌肉组织并达到深层,增强刺激量,提高临床疗效,现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针刺方法之一。陈婷等[11]以电针辨证施治100 例T2DM 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0%,患者的BMI、空腹胰岛素(FINS)、FPG、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电针治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BMI,对T2DM 患者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宋姗姗等[12]进行动物实验,将14 只肥胖T2DM 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作处理,针刺组取穴针刺,并连通电针仪行电针治疗,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体重、瘦素水平、空腹血糖和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所下降。说明电针治疗对T2DM 患者的体质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曹昺焱等[13]将T2DM 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采用强度2 mA、频率2 Hz 的低频电针刺激,每周干预6 次,共4 周,模型组不作处理,实验结果显示,电针干预的大鼠空腹血糖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对大鼠的胰岛形态观察结果提示电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胰岛纤维化和外分泌腺泡细胞对胰岛的侵蚀,且胰岛分泌指数电针组优于模型组。李知行等[14]通过对大鼠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发现,电针刺激双侧丰隆穴、三阴交穴可使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说明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脂代谢紊乱;且电针组大鼠肝脏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表明电针可通过调节肝脏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 乙酰辅酶A 羧化酶通路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2.3 腹针

顾名思义,腹针即局限于腹部特定穴位取穴的针刺方法。腹针理论认为,腹部存在以神阙穴为核心的可以调节全身脏腑的经络系统,针刺腹部特定穴位,可调节阴阳,调整经络及脏腑功能,从而实现内病外治[15]。在腹针针具选择及操作方面,多选用细针进行浅刺,与普通针刺要求得气感不同,腹针在操作过程中不寻求沉、滞、紧之感[16],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腹针在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治疗中优势显著。杨媛等[17]将60 例肥胖型T2DM 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及腹针组,药物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腹针组在相同给药的基础上进行腹针操作,治疗后腹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23.3%,差异显著,且腹针组各项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均优于药物组。阮勤等[18]将58 例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健康教育组、运动组、腹针针刺组,结果显示治疗后腹针针刺组的血糖、血脂、体重等指标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均得到显著改善并优于另外两组,证明腹针治疗能有效调控血糖、血脂,降低体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由随访数据得知,运动组治疗结束后上述各项指标出现反弹趋势,而腹针组在结束治疗后1 个月仍存在可靠疗效,表明腹针治疗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何纾文[19]采用腹针疗法治疗中心性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患者,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4%,且患者的体重、腰围、脂代谢、糖代谢等指标改善明显,证明腹针对于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无痛、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2.4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在中医针灸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改良,用埋入身体的可吸收线代替了传统毫针,可对穴位进行持久、柔和的物理刺激,同时线体作为异体蛋白,还可激活人体免疫应答,提升机体的应激能力,是集物理、化学刺激为一体的复合性疗法,其作用时间更是长达20 天之久,持续的刺激在治疗顽疾、慢性病方面优势显著。黄涛[20]纳入16 名T2DM 患者,予以腹部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治疗后16 例患者中有效6 例,显效10 例,且患者的腹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伍玉仪等[21]将120 例肥胖型T2DM 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药物及生活指导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辨证配穴,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说明穴位埋线在治疗肥胖的同时还可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改善内分泌功能。薛宁等[22]使用穴位埋线治疗前期糖尿病患者,6 次穴位埋线治疗后,埋线组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0.2%,且埋线组TC、TG、FPG、HbA1c 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证明穴位埋线对早期预防糖尿病进展有重要意义。魏玉婷[23]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糖尿病痰湿体质患者,并对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中医体质积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体重、腰围、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中医体质积分均有下降,表明穴位埋线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痰湿体质患者的各项指标及中医证候。

2.5 温针灸

温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即在针刺得气后,将艾绒捻裹于针柄上点燃,使药力与热力通过针体作用于穴位,充分发挥了针与灸的协同作用。此方法将刺激经络俞穴和艾灸的温热作用合为一体,可达到温阳化饮、温通经络的效果,如此则痰湿散,痰消则气行瘀散,故津液输布无阻、血行无滞,脾胃健运。杨强等[24]将80 例T2DM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于此基础上口服西药降糖,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取关元穴进行温针灸,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0%,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的FBG、PBG、HbA1c 及BMI 均下降,且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李玉琴等[25]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108例T2DM 患者,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93%,其血脂指标与肥胖指标均显著降低,说明温针灸治疗T2DM 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β 细胞的功能,降低血糖,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纠正机体内分泌、糖、脂质的代谢紊乱。唐宏智等[26]将88 例T2DM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温针灸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6%,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差异显著,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分泌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诸多研究表明,温针灸对于肥胖型T2DM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上述文献证实,针灸治疗肥胖型T2DM 效果显著,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患者的耐受性好,副作用少,与西药联合应用还可减少用药剂量,减轻患者因长期服药对肝肾功能造成的损害,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尽管针灸治疗肥胖型T2DM 的疗效值得肯定,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已有的研究显示,针灸治疗肥胖型T2DM 是多靶点、多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均参与其中。目前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大力支持,应挖掘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疗效,确定中医临床研究的客观性,使其更具说服力。同时临床应优化针灸治疗的实验研究,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细化研究,进一步针对肥胖型T2DM 的中医证型研究出不同的针灸方案,并在针灸的选穴配伍、频率、深度、手法等方面进行优选,为肥胖、T2DM 等代谢性疾病开拓新的治疗思路。另外,对于肥胖型T2DM 患者来说,饮食、运动习惯的培养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治疗的基础。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认识、依从性差,难以改变长期以来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健康宣教,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明确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的调整对治疗本病的意义,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腹针肥胖型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的分析
腹针加局部痛点围刺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中枢β受体介导电针“曲池”“听宫”穴的降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