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覃凌燕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审议和考察青海工作时,反复强调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我们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青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锦军。
记者:董事长,您好!感谢您接受《青海金融》的专访。近年来,青海银行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加大对“三农”领域小微企业、农户、贫困人口等主体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请您谈谈今年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
李锦军:青海银行年初制定了涉农贷款与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计划,保持涉农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9月末,青海银行涉农贷款余额46.05亿元,较年初新增0.77亿元,增长1.7%;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7.03亿元,较年初新增1.77亿元,增长11.61%。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137个“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办公室平台,按照脱贫不脱政策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人口进行金融支持。截至2021年9月末,青海银行脱贫人口贷款余额2.27亿元。
记者:青海银行今年制定了《关于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请您谈谈制定这一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李锦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推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的有关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省银保监局、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我们结合“十四五”战略规划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全行业务发展实际等,制定了《青海银行关于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目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和供给能力。通过方案的实施,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架构逐步完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创新产品和精准服务进一步丰富,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顺利推进,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和效率不断提升。
记者:董事长,这一方案预计2025年将达到怎样的工作目标呢?
李锦军:我们计划到2025年,在全行范围内设立至少10家服务乡村振兴的普惠金融乡村服务站;涉农贷款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持续稳定,脱贫地区县域产业信贷投放有效增长;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同时,依托“FS”农贷特色业务和“双基联动”平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记者:请您谈谈今后青海银行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李锦军:青海银行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九项:一是优化“三农三牧”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二是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供给;三是确定目标市场及重点服务群体;四是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五是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六是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七是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金融支持;八是夯实风险管理基础;九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记者:董事长,在优化“三农三牧”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上,青海银行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设想?
李锦军:我们将逐步实现省内机构网点全覆盖,设立普惠金融乡村服务站,完善专业化工作机制,不断优化“三农三牧”金融服务体系和机制。具体来说,我们计划在黄南州、果洛州分别设立分行,在海东市循化县、海北州祁连县、海西州大柴旦行委、海西州格尔木市、海北州门源县分别设立二级支行,实现省内机构网点全覆盖;计划在州、县以及乡镇试点设立至少10家服务乡村振兴的普惠金融乡村服务站,全面打通乡村振兴的服务渠道;在现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持续优化完善乡村振兴相关指标考核权重,每年单列同口径涉农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长计划,完善“三农”金融尽职免责制度,合理界定尽职认定标准和免责情形,适当提高对不良涉农信贷的容忍度。
记者:董事长,在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供给方面,青海银行有哪些工作举措?
李锦军:在强化关键领域金融供给方面,我们将全面提升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
记者:请问在全面提升农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方面,青海银行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李锦军:我们将持续加大对“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及粮油肉等重要农畜产品的信贷服务供给,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两藏”战略,重点围绕现代育种、农业“卡脖子”技术、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加强金融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创新,努力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支持。重点支持带动小农户延伸粮食产业链、打造粮食供应链、提升粮食价值链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全面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加大对牦牛、藏羊、青稞、枸杞、冷水鱼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记者:在助力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上,青海银行又将采取哪些具体做法呢?
李锦军:我们将加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田水利、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防灾减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等的金融支持,提高农业生产及抗风险能力。积极支持乡村建设行动,重点服务乡村道路交通、物流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卫生、清洁能源等农村现代化重点领域,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百乡千村”工程,加大对农牧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绿化、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的信贷投放,助力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
记者:董事长,青海银行在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方面有哪些设想呢?
李锦军:我们将大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根据地域特点,按照类别、行业细分信贷需求,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重点从扩大经营规模、购买农机具、产品外销、技术升级等方面,支持青绣、拉面、花海旅游、蔬果采摘、草原观光等具有青海特色的县域优势特色新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进一步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增加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长期信贷供给,适度提高信用贷和“首贷户”的占比;加强与农业农村、发改委、财政、林草、供销、税务、村民委员会等部门的沟通力度,对发展前景好、信贷需求强、信用记录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务数据库,最大限度地满足该类群体的信贷融资需求;积极寻求村集体经济项目,大力支持返乡入乡创业园区建设,为返乡入乡创业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激发农村创业就业活力;加大对进城就业创业农民和从事种养殖业小农户的金融支持力度,尝试与政府部门、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合作,搭建农产品外销平台,助力农户增收。
记者:董事长,青海银行选择了海东市分行、海北州分行、海南州分行、直属县域支行(大通县支行、湟源县支行)作为全行乡村振兴业务重点实施试点单位,请您谈谈这些地区是如何分工的?
李锦军:我们计划海东市分行依托整村推进,通过增设乡村服务点、降低门槛、提高贷款效率、加大人力投入、实行覆盖式营销宣传等方式,开展乡村振兴业务。海北州分行以养殖农户、家庭农牧场、专业养殖合作社、社区、个体工商户、重点服务旅游行业的小微企业为目标市场,采取区域营销的方式,选取经济和人口占比大的乡镇、社区,依托存贷款产品开展营销和后续各项工作。海南州分行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共和县做好金融服务,以派驻乡村振兴指导员为切入点,以“兴农贷”产品为抓手,逐步建立当地农牧业基础信息数据库,采取在村庄设立金融服务站的方式,将业务辐射到周围村庄乃至全镇,同时深挖基层农牧市场的需求及金融服务的难点,逐步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大通县支行重点根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相关文件要求,运用“兴农贷”产品主动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和建档评级,提高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覆盖率和金融服务可得性。
记者:董事长,青海银行在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质效上将采取哪些举措?
李锦军:一是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配性。进一步加大偏远落后县域信贷投放比例,优先支持边缘户和低收入人群的资金需求,努力提升县域市场主体和老百姓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二是保持辖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依托“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办公室,扎实做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在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继续保持辖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既要避免出现驻村“双基联动”合作贷款办公室或部分营业网点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也要避免撤并所带来的金融空白、金融排斥等问题;三是优化县域和社区金融服务。一方面,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县域客户融资、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实现功能综合化,将服务网点建设成金融知识宣传点、信息联络点、便民取款点,让县域和社区金融服务更便捷。另一方面,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的人工服务、远程服务和上门服务,努力完善相关常规服务和便民服务设施,切实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同时将信贷投放重点放在作为城乡要素融合重要载体的特色小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特色产业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等项目上。
记者:青海银行在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哪些考量?
李锦军:青海银行将加大对脱贫地区、重点帮扶县优势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特别是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带动脱贫人口增收能力较强的产业和企业。参照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政策及脱贫不脱政策的原则,加强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倾斜与创新。发挥金融对扶贫带动企业的“输血”功能,建立产业供应链,对产业上下链条进行优化,实现产业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的共生共长。同时,继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保持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连续稳定。根据脱贫人口的产业特点、生产周期、还款能力等实际情况,在符合政策、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努力满足脱贫人口贷款需求,加强续贷和展期管理。
记者:董事长,青海银行在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将如何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李锦军:我们将对各类乡村振兴领域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提前制定风险防范预案。深入研究当地农业农村生产特点,系统地评估产品价格和押品价值变动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准确测算贷款主体现金流状况,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测管理,避免资金被挪用,前瞻性做好乡村振兴领域业务信贷风险防控。一是聚集政银担等多方合力,充分运用好现有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缓解和防控因“三农”群体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带来的风险;二是建立本单位普惠金融业务贷款发放台账,严格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做好贷后监测,加强资金跟踪和监管服务;三是要处置好潜在风险,对即将到期的贷款,提前开展预测分析;对到期贷款,尤其是农户贷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要弄清农户生产周期匹配、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情况,相应采取清收、续贷、追加贷款、信用惩戒等方式,发现风险及时上报、沟通、分类处置、稳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