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2-01-01 20:15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陈丝燕
师道(教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

文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 陈丝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更多地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心灵,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有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跟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社会适应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表现,他们的言行举止是教师在评价教学效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真正贴近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不仅能使教师理清实际问题,而且能使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更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使他们从课堂上学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得到更有效的引导。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重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中国故事点燃学习兴趣

中国的故事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新颖生动,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中国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激发爱国热情,培养良好的品行和自我约束能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要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教学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要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新颖性,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和人文温度的课堂。因此,将故事引入课堂,通过故事为学生创造更生动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授《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透过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认识中国抗日战争革命, 并向学生展示革命战士为保家卫国而牺牲的中国抗日战争,激发学生的感情。这时候,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那么为什么这些革命战士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呢?他们难道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深思,让学生体会到无私的革命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祖国,更好地做好信仰教育。同时也可以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想要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具备坚毅的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崇高的理想,从而引入故事,类似“大庆油田的发展”“两弹一星邓稼先”等,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不容易,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二、用生活经验焕发探究情感

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愉快地生活”,是一门充满人情味、有温情的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赢得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阅历,形成拼搏进取的个性品质。人的实践离不开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更是体现在对生活的认知、感悟以及体验。因此,教师应让课堂生活化,让课堂教学回归和贴近生活,使学生努力认识和创造生活,能积极面对现状适应生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选学生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志性成果、突破性进展和普遍性经验等,让学生感受体会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因此,教师应立足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命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走近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实践性的内容,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规则意识,能自觉模仿生活中的某些特定场景或情景,将生活背景带入课堂,而不是机械地抄书,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课堂上呈现的每幅图景如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才能激发学生“身临其境”,更能“心临其境”,产生想对话、有感悟、要践行的行为冲动和思想自觉。例如,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吃饭有讲究”一课,考虑到每位学生每天都需要进餐,大家都有不同的用餐习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里各自分享自己尊老爱幼的就餐礼仪,不仅可以让他们从内心认同这些讲究,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就餐礼仪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彼此的生活经验中互动共鉴。

三、用媒体技术助就心灵感悟

在课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心中牢固树立爱国的理想信念, 教师不断地探賾爱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随着现代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多媒体技术在教室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直接、深入地感受爱国主义的内涵,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快地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例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电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变化,激发学生思考家乡的发展。爱国主义是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前进的力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让同学们感受到要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家乡能够变得更加美丽。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典范,促进学生爱国情感的形成,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典范。

四、用端正人格启导素养提升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一是要求有端正的人格修养,人格端正,才有其人格魅力。要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具有高尚的人格,真理的力量来激励学生。二是政治性要强,面对大是大非,保持政治清醒。要有正确的信仰,要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在疫情复学之后,我们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生命最宝贵”,给孩子上了生命教育课。很多学生在聆听抗疫英雄们的故事之后热泪盈眶。84 岁的钟南山爷爷,在防疫前线不知倦怠一路奔走;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志愿者们纷纷奔赴武汉参与救援工作,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对国家、民族、人民生命的守护盾。这些英雄都是有信仰的人,我们带给学生正确的信仰,课才能讲“活”,激励学生热爱我们的国家。三是要有新思维,学会历史唯物主义和物质主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深刻的学习体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如辩论、角色扮演、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四是要有深厚的情怀。教育是人的灵魂铸造和育人的工作,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立德育人”基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果一名老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关注社会,不关注时代,那他的教学就是与社会、与时代脱节的,这样的老师学生并不会喜欢。只有将课堂与社会、与时代紧密结合,给学生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并在体验中促进道德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喜爱的老师。五是要有广阔的视野,有历史的、国际的、知识的视野,通过具体的、深入的、生动的纵横比较,阐释清楚,说明其中蕴含的真理。要让学生信服,教师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拓宽视野,做有文化有知识让学生信服的老师。六是要求自严自律,做到线上线下一致,积极能量传递,自觉推进主旋律。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个人生活中,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我们教学生要守规则,那么教师自己也要守规则。我们教学生要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那么教师自己也必须是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这样的老师才能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面,围绕着有效性的提升,要充分地进行研究和实践。作为教师,只有围绕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考虑问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服务,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完成教育的大任。所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做到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效果,展现出新的魅力。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