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华群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体现为相应的实物及场所的表现方式。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排名居世界首位。中职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我国非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用非遗资源,讲好非遗故事,与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使命高度契合,在此背景下,我将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中职思政课程进行路径探索。
(一)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口头相传、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及手工艺品等方式进行传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普及,一些以传统手工艺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工业化取代,造成该非遗文化的从业人员下降,在非遗文化地区的年轻人也因寻求更高的收入与更多的发展机会涌入城市工作,导致不少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年轻一代的传承。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不少年轻人对传统非遗的兴趣也在逐渐下降。非遗文化融入中职思政课堂,通过向学生传播中国非遗的优秀文化与内涵,既增加了我国非遗的曝光率,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我国的非遗文化,进而吸引和造就一大批非遗爱好者,为非遗的传承、传播和保护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继而带动和促进非遗文化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思政课程不是传统的说教与知识灌输,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非遗元素,教师可借用形象生动、寓意丰富、积极正面的非遗故事案例或非遗作品,使思政课内容具体化、生动化,与抽象的理论阐释形成有效互补,避免简单的口头说教,符合中职学生的个性、心理和学习特点,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启发,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三)有利于强化思政课的价值引领。 中职思政课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法治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生动感人的非遗传承故事,凝聚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感情,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或对非遗案例的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激起中职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国家认同、奉献精神、文化自信和学习斗志,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一)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对于思政课喜爱度和兴趣度相对不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创新理念,创新手段,把非遗元素融入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使思政课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搜集经典故事、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进行思考、探讨和辩论,从而关注自己家乡的非遗,提升其理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第二,充分利用头脑风暴、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专题演讲、辩论,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课堂等方式,采用谇议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鼓励学生以个性化方式讲述和演绎非遗故事,提升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参与非遗案例探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丰富非遗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资源。 要积极统筹建设思政课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提炼各类非遗故事,将地方非遗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合起来。一方面是建设线下非遗教学案例集,搜集与思政课教学点结合的非遗案例,找到着眼点和契合点。另一方面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这也是在互联网时代改革思政课重点要做好的工作。比如,笔者在《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编写快板词宣传新《职业教育法》(部分快板词:竹板一打啪啪响,听我把职教喜事讲。国家出台新职教法,八章六十九条款,五月一日起实施,护航职教谱新篇,谱新篇。万余字,行里间,紧跟时代暖心间。多举措,沐心田,发展豪气冲云天。新时代,新氛围,职业教育显作为。有学头,有盼头,就读职校有奔头……),并使用快板拍打,拍打过程拍摄成视频发布到职教云平台和学校公众号,学生在过程中既学习了《职业教育法》,又掌握了非遗文化遗产- 快板说唱技艺,让学生们了解、接触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感受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拓宽非遗融入思政课的平台。 在不违反中职学校对手机的管理规定要求的前提下,借助“智慧职教”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及相关短视频媒体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观看非遗故事视频,充分利用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等资源,增强非遗文化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一)要防止出现形式化、表面化。 非遗融入思政课要避免只是听或讲故事,或纯表演,没有拓展延伸,没有价值引领。这就需要把握好非遗故事与理论传授的相关度,为教学内容提供内涵支撑。灵活嵌入价值导向而非强制灌输理论教条,以诠释非遗故事背后的具有价值深意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由内而外对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实现感知、认知、理解、认同的逐步推进,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获得感。
(二) 要与专业结合体现职业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指出,公共基础课要体现职业性,要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融通、衔接和配合,适应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分类分层设计课程内容。思政课是中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覆盖所有的专业。因此,需要因材施教恰当在不同专业的思政课融入非遗,比如针对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机融入剪纸、刺绣、香云纱、扎染等等非遗项目。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让学生利用直播技术宣传端午赛龙舟、佛山秋色等。
总之,非遗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价值。非遗融入思政课既是讲好非遗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新时代丰富中职学校思政课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本质要求。思政课要在讲深、讲透、讲活非遗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育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