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杨然,徐祥浩,李明睿,韩翔宇,庄宜桦,刘祖坤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指出中华民族若想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急需打造一支规模宏大、业务精良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兴业”的大风向下,地方政府意识到人才资源将成为关系城市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纷纷将人才战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布局。自2017年武汉市发布“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成都市启动“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来,全国100多个城市相继出台了多项人才政策,特别是内地二线城市如济南、西安等多次调整落户政策,并通过提供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吸引人才到当地就业和创业。
目前,济南市已经多次升级人才政策,积极推进“梧桐树”青年英才、“金蓝领工匠”“四海菁英”“创客之都”等人才集聚计划,全面加强了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校是连系行业市场与学生的媒介,在“人才新政”背景下,驻济高校应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占位,培养学生的就业、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创业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人才留济,为济南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本文在济南市已出台的“人才新政”视域下,拟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就业意愿、创业意识等情况,分析大学生就业观、创业观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国家政府层面、高校层面、个人层面提出建议和对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质能力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留济就业和创业。
依据我们编制的问卷,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济南市“人才新政”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人才政策”效果显著
调查问卷显示大部分中医药大学生对济南市“人才政策”有所了解,其他学生虽缺少了解但也表现出强烈的了解意愿。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就业创业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等方式了解人才引进政策资讯。济南市优厚的落户与补贴政策吸引大学生留济就业,极大刺激学生留济就业意愿。由此可见,在“人才抢夺战”俞演俞烈的今天,优厚条件成为留住人才的“筹码”。而作为中医药行业发展“新动力”的青年人才留济,势必会加快发展济南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2.就业热情高涨
中医药在2003年“非典”和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中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其在就业市场具有很大的专业优势,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专业价值与自我认同得到极大提高,进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愿意投身于发展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为中医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缺乏职业规划
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其没有清晰的就业目标,山东中医药大学为学生们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但学生们对这门课程态度消极,认为这是一门“水课”,由此可见职业规划对于大多数大学生仍是空白的认识盲区,对自己未来发展路线不重视,思想仍然停留在“找工作”“找好工作”的层面,缺乏科学性地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布局。
4.就业观念陈旧
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选择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东部沿海城市和内地省会城市就业,小部分学生愿意在三四线小城市和社会需要的偏远地区就业。多数学生认为要实现自身价值必须留在大城市,大城市能为自身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的机会。但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已趋于饱和,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1]。
5.就业期待值过高
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期待的工资待遇在5000-8000元,并希望工作类型为双休。部分毕业生对自身定位偏高,过高估计自身素质和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却不尽人意。最重要的原因是好高骛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积累工作经验。这也直接导致应届毕业生的风评滑坡,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意录取应届毕业生,认为应届毕业生责任心差、忠诚度低,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创业观是指创业者在进行资源整合、创造价值这一过程时对创业的动机、认识、态度以及创业时的心理状况等,并通过创业者的选择、行为体现。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这一理念提出后,创业便掀起了新浪潮,国家政府也相应提出了城乡基层就业和西部招募计划、落户政策、补贴政策等,同时大学生作为时代承前启后的新青年,其自主创业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大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方向、动机、需求及危机等,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多样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观现状以及人才新政下对大学生创业观的改变,从而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观,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依据我们的问卷,多层次、多角度对济南市“人才新政”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观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创业热情高涨
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在济南市引进“人才新政”,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大学生有了创业保障,提供的创业资金,社会资源也逐渐增多,让更多大学生安心创业,减少后顾之忧。根据问卷数据发现,部分学生改变了其创业观点,可见人才新政吸引了大学生留济创业,减少了大学生对创业的抵触心理。
2.创业方向多样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拥有新时代的机遇,有多个创业方向进行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创业意向不局限于中医药类专业,部分同学想从事计算机、经贸等行业,少部分学生意向将中医药结合互联网,建立网络数据库,依托短视频发展中医药科普等。充分体现出大学生能创新、敢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在济南市引进人才政策的背景下,政府给大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创业平台,以供大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实现创业梦想。
3.缺乏创业经验
多数大学生缺乏清晰的创业理念,创业规划思路混乱,缺乏管理能力。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团队缺乏管理制度,许多团队人员职位设置不合理,团队人才不全面,多局限于同一专业的学生,不利于项目的持续发展,面对风险时缺乏冷静处理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应拓展市场营销、财务、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4.创业创意局限
部分大学生模仿之前已成功的创业项目,创业创意程度不够,没有项目独有的产品特色,市场竞争力较弱。根据调查显示,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同学创业项目多数为中医药香囊、茶饮、药食同源等可复制性强的成果,少数依托临床实验经验、结合现代科技进行药品研发,极少数同学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现代化治疗,多数项目中竞品优势仍需提高。
5.缺乏对创业的正确认知
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过于轻松或者过于困难,没有对创业有合理的认知。根据问卷数据发现,大学生拒绝创业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创业难度过高,认为无法成功,不想尝试。而选择创业的同学,有的则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认为资源丰富,尝试就会成功。
1.国家政府层面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青鸟计划”等人才回流计划政策,持续推行“人才新政”的利好政策[4],完善青年就业创业相关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引导大学生在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实现自身价值,绽放“青春之花”。
2.高校层面
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作用,开办高质量、高实用性的职业规划课程,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企业与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网络,广泛宣传“人才政策”,提高政治站位,为社会培养满足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借助“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平台,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3.个人层面
首先,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自身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充分了解专业未来发展,广泛了解行业动态于地区优惠政策,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其次,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学科素养,积极的参与就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自我竞争力与“不可替代”性。再次,应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把握行业风向标,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在解决问题中获得灵感,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与思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