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2022-01-01 19:49彭阳县应急管理局张世虎
区域治理 2021年34期
关键词:区域分析评价

彭阳县应急管理局 张世虎

如果各地出现突发性地质灾害,不仅会威胁居民人身财产安全,还会造成经济损失,这就显示出地质灾害评价的重要性,进而还能为灾害预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各地经济的影响,有的单位在灾害预防方面缺少足够的借鉴对策,应用范围不够广泛。深入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存在的原因有:地质灾害危险评价的水平有待提高,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健全的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体系。所以需要加强对区域地质现状和问题的探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方案。

一、地质灾害主要特征和构成

(一)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

首先,普遍性。地质灾害属于一种概念而且此现象可以说非常普遍,它是地质活动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相互作用下的结果。随着地球形态不断变化,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基于此,出现了地质灾害。其次,不确定性。地质受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地质灾害,但是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随机性。而且当发生地质灾害之后,不能明确地质灾害的种类和强度,因此具有不确定性。

(二)地质灾害风险的基本构成

危险性要素和易损性要素直接决定地质灾害风险程度。首先,危险性要素。危险性要素指的是对地质灾害活动危害性的全面评价,而且在实际实施时主要结合的是地质灾害各种活动的综合分析,进而在地质灾害活动等方面来明确发生率和强度以及危害区的具体位置。其次,易损性要素。易损性要素主要指的是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生命财产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恢复。人口密度和人居环境、资源种类等直接关系到易损性,通常情况下,如果某个地区发生地质灾害,但是此地区人口和财产密度非常高、环境脆性大,也就是说地质灾害如果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

地质灾害评价主要指的是全面地研究和判断地质灾害的影响和损耗,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地质条件和人们生活的实际情况。对于地质灾害评价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区域地质风险性评价、区域危险性评价以及区域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国内外实施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价工作得知其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首先,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前,对于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工作进行分析基本上在工程建设中来实施,而且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主要以野外调查为主。从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应用定性评价方法,紧密结合评判法和信息量法,但是要想有效进行数据计算和图示绘画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员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我国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研究仍处于滞后状态。经过搜集文献资源并分析得知,此现象促使日后未来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GIS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科研人员和高校给予高度重视并提出GIS技术,进而使区域地质灾害评价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从传统意识上来讲改变了环境质量的评价,并将其易发性评价作为转变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思路和方法将其与以往的技术理念比较,缺少健全的风险评价和管理体系。但是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完成了对最初设定的管理框架的突破[1]。

三、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中的问题

(一)盲目重视评价数学模型的复杂性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作为危险性评价常用的方法,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用以上这两种评价方法仍具有人为性,这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加强对实践案例的整合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得知,针对问题全面进行思考,最后得出全面的解释结论和有效的解决措施。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需要转变以往的思想,并且在优化和完善数学模型等方面还要进一步研究和实施[2]。

(二)缺少评价标准

确保评判标准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当前人们会按照预预先提出的相关标准并对最后划分结果进行判断,而且在实际判断的过程中主要判断结果的科学性和现实性。这时在危险性评价等层面展开研究并结合评判标准来实施,针对最终结论难以确保具有现实意识。由此可以得知,在具体评价时,如不能实现应用且不能提高绩效管理水平,这就证明此评判标准缺少适宜性[3]。

(三)太过重视应用GIS技术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并进行推广,进而积极探索了自然灾害评价和管理,这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理论技术引入,加强科研技术人员对GIS技术关注。但是在对实践应用技术实践研究应用时结合实际情况得知,GIS技术虽然充分发挥出自身起到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四)研究地质条件的力度不够

结合以上的研究和分析得知,从本质上来对滑坡灾害易发性进行分析其实这个问题属于是地学问题,在进行区域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地质条件的引入并加以探索,由此才能不断提高评价水平让此评价做到更加的完善[4]。通过滑坡危险评价方法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加强对斜坡失去平稳性产生影响这一因素进行判断,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性,为此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深入的分析滑坡这一现象并分析出现的原因,由此判断出日后在那个区域和时间内会出现滑坡。

四、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应用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思想方法

对于当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基本上是人为的,但是从科研人员的角度上来看,针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提出主要的原因为评价模型缺少先进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够合理。基于此,在这方面全面地进行研究,而且在实际研究这一阶段中还运用了非常多的时间还投入大量的精力,最后致使地质灾害研究工作没有有效关联现实事物总结起来就是缺少关联性。所以从科研人员的角度上来看在现有的思想方法基础之上加以完善并不断改变,并占在全局的视角下展开分析,这就需要加强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并积极进行整合,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寻找绿色处理的措施[5]。

(二)明确评判标准

当前,虽然注重地质灾害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但是地质灾害评价标准缺少逻辑。基于此,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好灾害的实际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合,提出地质灾害评价标准确保此标准更加规范化,由此为地质灾害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保障,防止资源发生浪费的现象[6]。

(三)加大先进技术研究力度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其科学技术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不断提高GIS技术应用水平,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新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整合,并合理的使用先进的技术,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由此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7]。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全面的研究所涉及到的技术,除了总结技术经验之外,促使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工作顺利的实施。

(四)着重的关注地质条件

就当前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工作实施的情况来看,还没有意识到关注地质条件的重要性,对地质条件很少进行关注。比如滑坡灾害,这属于是整体概念,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滑坡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但是这并没有结合地质条件将这点提出。对于此行为进行分析是难于确保现场工作顺利实施还会给这项工作带来难度,针对这种情况直接关系到最终结论。基于此,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过程中无论是运用定性评价方法还是定量评价方法,都需要做好评价前期的工作也就是说从发生各类地质条件入手全面的进行分析,由此为日后地质灾害处理工作打下基础,还能确保预防工作顺利的实施[8]。与此同时,还要加大整合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以往失衡原因这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并遵守科学合理的原则将危险评价输入数据选择好。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不断提高区域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需要具有探索的意识占在长期发展角度上探索。基于此,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下,为了满足城市人们的生活需求,需要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加强对区域地质条件的评价,由此促使日后区域地质风险评价工作顺利的实施。

猜你喜欢
区域分析评价
分割区域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区域发展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区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