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策研究

2022-01-01 04:55:08旭,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0期
关键词:部门生物环境

王 旭,孙 刚

(新疆林业科学院园林绿化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湿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在调节气候、预防土壤沙化、抗洪、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有着很大的优势,同时对有毒有害沉积物有滞留作用,可以很好改善土壤污染。另外,湿地还可以通过有机碳的形式将碳元素存储起来,避免加剧温室效应,基于以上的种种优点,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因此保护、修复湿地是人类义不容辞也是刻不容缓的事。

1 湿地环境的主要作用

湿地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天然湿地是在自然环境下演变而成,如海水河水的涨退潮,冻土地区雨水渗透不下去,融化的雪水在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长时间渗透不下去等都会形成天然的湿地。人工湿地顾名思义是人为开发形成的,如养鱼的池塘,种水稻的稻田等,无论是人工湿地还是天然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1.1 储存水量,防洪防旱

在雨季时,湿地就会吸收地下储存空间储存不下的多余的水,避免因水量的剧增而造成洪水泛滥,相应的,当旱季来临时,水资源相对匮乏,此时湿地中储存的水就可以为地下水做补充,避免因降雨量的减少而造成的河流干涸,土壤缺水等现象发生。湿地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洪灾和旱灾的发生,对气候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大自然智能化的调配雨、旱季水资源,保证了自然生态的良好运行发展。

1.2 调节气候

因为湿地内部的水分相对较大,水蒸发进入大气层后,能够让周围的环境变得相对湿润,大量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后,能够有效调节局部气候,在旱季及时降雨,避免灾情的发生。例如,新疆的阿勒泰两河源地区因为湿地的存在,空气质量较好,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观光旅游,调节身心。

1.3 净化水体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因为湿地的水体系统里生长着大量的植物和微生物,能够对周围水质起到“净化消毒”的作用,有效地过滤出杂质,并通过过滤沉淀的方法处理污染物,保护了动植物的环境健康,避免出现引用不洁净的水资源而死亡的现象发生,有效地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1.4 保护海岸线

因为海水和海浪对海岸的冲击力非常大,海岸线因为经常的冲刷而变得脆弱,不断被侵蚀就会造成决堤现象的出现,湿地可以很好地避免海岸线土壤被侵蚀,保护海岸线的同时削弱海水和海浪的冲击力,保护堤坝。

1.5 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多种动植物和谐共存,在湿地中生活的部分动物如河狸、白天鹅、新疆北鲵等都是珍稀动物,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 湿地保护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并没有构建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实施标准,往往都只是在做表面工作,比如围栏保护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当中并没有完全落实,仍然会有部分人会因为个人利益溜进湿地,从而对湿地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此外,湿地的相关管理人员缺失工作的责任感,没有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没有从根本上去了解到湿地的重要性,从而致使在湿地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欠缺。还有垃圾管理,如不制定严格的规定就会导致垃圾遍地,对湿地造成破坏。

2.2 湿地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强

湿地保护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由于存在监管不严格,没有加强执法力度,破坏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有关管理部门没有进行定期检查,有关规定形同虚设;湿地的实际情况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在湿地区域乱丢垃圾导致环境被破坏,没有相关人员的监督和制止,并且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清扫。

2.3 相关部门工作不协调,存在较多矛盾

湿地保护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成体系的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管理缺陷,严重地降低了湿地保护的工作效率。湿地保护的各个部门往往都是独自执行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也导致了相关的信息不能得及时传达,出现信息的延后,不利于湿地的保护工作开展。

3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1 树立环境保护理念

当前,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想要保护好湿地的生态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环境保护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规划湿地未来的保护方案和发展方向,逐渐完善适度保护防护的管理机制,在全域推广绿色发展的理念,把湿地保护和全区域的发展建设深度融合,以此来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

3.2 发挥政府部门积极作用

虽然湿地的各种作用很大,但公众对于湿地的了解还很少,在湿地的建设和保护中,群众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积极建设湿地保护项目,推进湿地保护和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另外还应和林业、渔牧业等部门相互协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各个部门各尽其职同时相互协作,共同维护湿地。政府部门还可以和高校合作,建立科学的发展机制,让更多高校和专家参与到湿地的保护建设工作中来,使湿地生态环境后续工作的开展更具科学性。

3.3 建立全面的湿地保护法律条例

修复湿地的最终目的,是让湿地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关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对植物乱砍滥伐、湿地水体环境破坏以及肆意猎杀动物等恶劣行为,严惩不贷,通过建立法律法规,从根源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全面加强对湿地保护工作的认识,提高觉悟,对湿地建立科学的法律管控体系,确保湿地修复后不再受到损害。

3.4 成立湿地保护研究专家组

根据各自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专门的专家团队,对湿地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对获得的各项数据分析研究,为后续湿地的保护工作打下基础,并以此制定科学有效的湿地保护修复方案,提高湿地修护的科学性。

4 修复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

湿地的修复必须建立在对湿地周围各种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可以采取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等措施,具体如下。

4.1 工程治理

工程治理主要就是通过对湿地周围的环境进行建设和保护。通过退耕还湿、水质改善工程、兴建保护区水源供给工程等来促进湿地恢复原有的良好状态,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的危害,从多个方面入手尽量减少对湿地的影响,尽快恢复湿地的蓄洪能力、气候调节能力等。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湿地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湿地保护政策和管理方案,并推动实施,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等,加大对湿地建设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科学地修复湿地,保护湿地。

4.2 生物治理策略

生物治理策略主要包括生物修复技术、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等,对湿地中的植被和生物进行调控,以进一步优化湿地的生物层次。湿地的植物可大概分为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三类,湿地生物治理恢复也可从这三方面入手开展,如消除杂乱草类,植物多层次优化配置等。湿地的动物恢复可从鱼类资源入手开展,通过对鱼类展开动态监控,保护珍稀鱼类的栖息地,保护珍稀鱼类。另一方面,要禁止人类对湿地中的鱼类进行滥捕滥杀,保护鱼群数量,提高湿地水产资源的安全性。相关责任部门应完善责任主体,贯彻“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对湿地管理层层把控,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湿地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湿地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划分并纳入各级考核中去,实行严格的管控,确保湿地良好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环境保护的工作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由此造成湿地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湿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作为湿地的受益者,我们应重视湿地给环境带来的良性循环,以积极的态度将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落实到位,利用新兴的技术对湿地进行整理,防止对湿地进行过度开发利用,全面推动湿地的良性、积极、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部门生物环境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样性
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第12话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环境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