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奎
(四平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吉林四平 136502)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21年我国农业经济总值达到了46671.1亿元,机械化率突破72%,粮食总量增产123.5亿kg。随着农业经济水平的持续升高,要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应立足于新时代背景,提出明确的信息化经济管理路径,以期助力农业产业获得可靠的管理保障。
农业产业在发展阶段,从初期的人力耕种,到后期使用农机设施播种收割,依靠网络直播、电商售卖农产品,表明农业领域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而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能够增强农业经济活动的市场适应力,无论是探寻市场需求,还是传递市场信息,都能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实现实时掌控,这样方可达成高效管理目的,为农民增收提供新指引。
以往在农业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中,可以依靠丰富人力、低廉成本体现行业竞争优势。而今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显然原有竞争价值得以削弱,要想进一步保障农业产业发展质量,可以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中开拓广阔的营销渠道,不仅仅局限于国内销售,而且还可将国产农产品放眼国际农业市场,便于农民在多渠道营销场景下维护收益稳定性[1]。
农民作为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员,往往文化程度不高,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督促农民主动学习信息知识,包括如何在网络平台卖货、如何查询市场动态、如何解决农业低产问题等,随着农民对农业技术学习积极性地提升,方可最大化展现信息技术在农业服务层面的作用。
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期间,为获得理想化发展成果,需要先行了解发展中的问题,而后有针对性予以解决。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处理农业生产销售以及农业资源分配等诸多事务时,常常受农民思想觉悟的影响,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依然得到了稳步提高,且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也已深入人心,但偏远地区以及普及率较低的村落里,仍然存在“网络小白”,并且部分农民未能实时了解市场环境特征,造成农产品面临滞销、产量低等现象。若能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信息化认知水平,必然促进信息化管理计划的有效落实。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而当下农村地区布设的基础设施依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农村地区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遇到阻力,不管是基站建设还是网络服务器的布置,都要注重应用范围,致使随着基础设施建造条件的完善,管理者能真正凭借信息化管理手段辅助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可观收入。
设施完善问题的形成还与资金扶持力度不足有关,故而也要从该方向进行整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往往需要大力的资金扶持,且此部分资金归政府财政支出范畴。而目前地方政府对该事项上分发的资金扶持力度明显不足,未将其作为重点投入项目,致使信息化建设目标难以实现。
信息化发展除了要满足设施条件外,还要夯实人才基础,若不能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孵育环境,抑或是缺乏专业培养,将降低人才储备数量,很难保证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高端人才指导。因此,应当从人才培养留存层面强化人才力量[2]。要想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应依据上述内容逐项整改,以便改进后我国农业经济活动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得到优质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升,应当重点培育农民的信息化思维,以此增强农民的积极性与配合度。实际上,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才能妥善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
3.1.1 定期召开技术讲座。部分农民之所以认为信息化管理方式不可行,多源于不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与应用流程,讲座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可增加农民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可以引领农民在讲座中不断转变固有思维观念。
比如,在向管理人员开设讲座时,邀请农民前来旁听。涿州某农场在早些时候联合农技中心,专门开展“农业技术专题讲座”,由山东东营市贝德丰公司员工亲自为参训者讲授玉米控释肥技术,而且还以低于市价800元左右的标准鼓励农场人员购买该企业产品。此种讲座若能引领农民积极参与,即可深入了解玉米施肥技术的应用技巧。此外,还可借鉴线上讲座经验,如中共沈阳市委网信办与辽宁黑土地媒体建立联合讲座活动,农民可以直接从辽宁黑土地公众号等渠道进行互动,在该讲座中不但分析玉米生产技术要点与难点问题,而且还为农民传递“快手平台建立账号”以及“网络直播推广技巧”等知识,确保农民在讲座中深入感知信息技术作用[3]。
3.1.1 组织技术指导培训。讲座以外还能为农民开设专项指导培训活动,为每一位农民提供专项服务,此种培训方式可以弥补大范围讲座的局限性。例如,可以组织“手机上网知识培训”引导农民正确使用手机销售农产品,包括使用手机阅读农业新闻、关注市场动态等。
3.2.1 注重信息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完善信息设施,也是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当农民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现实作用后,更期待得到良好的信息服务,如网络服务、智能服务等。因此,应在政府导向下引领各部门加强设施建设。一方面,需要在农村周边地区建设基站,为后续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有力基础。比如,贵港曾在2020年全面新建移动基站,建成后共计为1.4万人解决了“上网难”“网络慢”难题。网络基站的合理构建,农民也将在信息化条件下接触丰富的农业知识。另一方面,应当以农民更迫切需要的农业信息平台为主建设基础设施,并且在此平台上,需要为农民清晰地呈现农产品市价、营销方向、生产技术、耕种环境、施肥灌溉新技术等信息。如“智慧农业管理”“农业物联网信息管理”“农业保险管理”等诸多平台。
3.2.2 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力度。政府机构需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重点事项上,充分提高农业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因设施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讲座培训等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资金扶持,故而要求地方政府务必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应突显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性。如开启“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字农业试点”“信息化普及”等项目,借此在各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发挥财政资本效益。
在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目标时,需要建立信息人才团队,既要考虑人才培养质量,又要关注人才留存率。比如,农业院校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下乡实习,培养管理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行业的热爱情怀。同时,对于偏远地区理应适当为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提供待遇保障,使之有更充沛的精力参与到农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工作中。另外,需要为人才提供深造学习、晋升的机会,致使信息人才能在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发光发热。除选拔人才、早期培养人才外,也要及时对其进行岗位职业培训,以增强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要想满足新时代创新需求,应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既要充分了解现有工作难题,又要找到适合的改革方向,从信息化思维培育、信息设施完善、政府资金高度投入、信息人才团队等方面着手,确保我国农业经济活动在信息化条件下取得显著的管理成效,便于为农业生产提供便捷化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