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济阳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实践探索

2022-01-01 18:54:40尹晓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济阳集体经济农户

尹晓琳

(济南市济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山东·济南 251400)

济南市济阳区,处于黄河下游北岸,位于鲁西北平原的南部,是山东省省会济南的近郊区,辖2镇5街道,是粮食生产重点县区。2020年作为山东省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试点区县,济阳区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五个到位”“四项措施”“三项创新”,大力提升托管服务发展水平,走出了一条小农户“放心托”,服务组织“用心管”,集体经济组织“精心服”的新路子,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实现了“小农户+现代农业”,达到了“节本提质增效”三丰收。

1 落实“五个到位”,让小农户“放心托”

济阳区在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过程中,一直秉承“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农户需求为中心,扎实做好“五个到位”让小农户放心托管。一是制度规范到位。在制定《济南市济阳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组织实施方案》过程中,就明确突出服务小农户、坚持推进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重点服务大宗农产品等实施原则,确保试点实施依法依规、有章可循。同时规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工作流程、补贴申报制度流程,高标准制定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有效指导托管服务高标准开展。二是典型宣传到位。针对农民特点,通过印发宣传画册、进村入户宣讲等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对生产托管服务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加以宣传,加大政策解读的广度和深度,使群众懂政策、信政策、享政策。同时,率先在垛石镇里仁村及仁风镇桑渡管区7个村开展先行试点,通过典型引路,让托管效果看得见,以群众的“口碑”带动试点工作的“扩围”。三是顶层设计到位。根据农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相融合的托管方式,既可全过程托管,又可多环节联合托管,使农户可根据小麦、玉米“耕、种、浇、防、收”全过程,按需确定托管方式,实现农户“点单”、服务组织灵活“上菜”。四是补助发放到位。采取“村级申报、镇级审核、区级抽查”方式规范农业生产托管补助资金发放,通过转账方式将托管补助资金直接发放给托管农户,实现资金流向全程监管。同时创新“生产托管服务劵”方式,紧盯托管服务各环节,确保补助资金专项专用,群众补贴即发即收。五是保险兜底到位。加大小麦全成本保险、玉米收入保险推广力度,全国首创“保险+期货”模式,由政策性农业保险兜底,实现粮食作物高额保险全覆盖,全年粮食种植每亩保额达到2010元,填补托管合同条款空白,消除农户后顾之忧,从而保障农户受益。目前,小麦全成本保险投保率济阳区连续三年达到90%以上;玉米收入保险投保面积达到40.28万亩,成为山东省首个整建制玉米收入保险试点区县。

2 强化“四项措施”,让服务组织“用心管”

构建专业托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服务矩阵,全方位引导服务组织做强做精,标准化推动服务精益求精。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农户与服务组织双向自由选择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开发“生产托管服务系统”,将“手工核算”提升为“自动核算”,并自动生成报表,为托管主体提升服务水平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撑;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及时解决服务主体经营中的问题诉求,让服务组织心无旁骛做市场。二是扶持服务组织壮大。简化服务主体准入程序,将“六张登记表”简化为“一表申请”;充分尊重农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搭建区、镇、村三级数字化服务网络平台,实现生产托管操作简便化、托管数据信息化、资金管理专业化,规范推进托管项目;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实施“区级服务组织名录库”管理,开发推出APP客户端,农户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了解服务组织信息,解决供求对接难题,同时还能促进服务组织对标先进提升能力。三是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引导实施主体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按照《生产托管服务指引》规范合同签订,强化服务价格指导、服务质量监测和服务合同监管;统一设置服务质量投诉电话,畅通服务质量投诉渠道,及时调处化解纠纷;建立信用制度和黑名单制度,跟踪服务主体服务质量,对服务面积弄虚作假、服务质量严重不达标、农民投诉较多的服务主体,一律清退出服务主体名录库,五年内取消其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格。四是实施服务星级评定。定期组织对“服务组织名录库”中上年度服务面积500亩以上的服务组织进行星级评定,将服务面积作业能力、组织托管服务情况、组织财务管理情况、质量监管机制与群众满意度情况等关键指标纳入星级评定标准,通过信用评价机制,激励服务组织持续提升管理能力。

3 实施“三项创新”,让集体经济组织“精心服”

针对服务组织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信任、托管程序烦琐、农户楠艺萱到满意的服务组织等问题,济阳区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构建好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关键纽带”。一是架起“信”的桥梁。由于农户对服务组织缺乏认同,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凝聚力,济阳区创新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托管事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发动和组织农户,通过户主会议、集体经济组织会议和农户确认等方式,接受农户委托,全权代理托管事宜,协调各方矛盾问题,做好中间人,促进托管内容与主体进行双向选择,使托管进程加速推进。二是发挥“统”的职能。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宽服务功能,发挥贴近群众、扎根基层有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主动承接农业托管事项,按照土地连片或生产需求组织小农户集中进行生产托管,同时引导服务组织主动、直接与小农户对接,最终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汇总,形成规模效应,既保证托管工作顺利推进,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显著提升工作效能,实现降本增效。三是强化“督”的效果。成立村级托管监管小组,构建由农户、村两委(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组织、监管小组全程监督的“一委托、一托管、一服务、一监管”长效机制,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济阳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逐步走上正轨,截至2021年7月,全区共有324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60个农业生产服务组织、11000户农户,涵盖实现粮食生产规范托管21.2万亩,占全区可托管耕地的42.3%,推动全区农业生产持续向“五化”提升转变,取得了农民群众、服务组织、村集体等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贡献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济阳经验”。

一是促进了规模化经营。在耕地“三权”不变前提下,济阳区大小地块都实现“接单”,土地托管服务催生全区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地块136个、500亩以上55个、1000亩以上23个,规模效应充分显现,亩均农资成本、作业成本分别由344元、265元减少到308元、225元,充分解放了青壮年劳动力,实现农业经营性收入和务工工资收入增收1200-2000元,做到“离乡不离地,农忙不返乡,收入不断档”,也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二是实现了专业化管理。土地托管服务组织通过科技投入、科技普及,有效解决了粮食主产粗放经营甚至撂荒的问题,广泛应用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技术,2020年参与托管的61969.45亩玉米,亩均产量较全区未托管土地普遍高40—50公斤。三是强化了标准化生产。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可以在其服务范围内以标准化方式对生产过程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将农业科技成果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坚持良种良法、农机农艺与生产生态相结合,实现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和农产品的标准化,增强农业的竞争力,据统计仅播种环节,济阳区托管土地就减少了成本38.14万元。四是提高了合作化水平。农业生产托管避免了个体的、分散的农业经济弊端,可以充分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以及办起来不经济的难题,如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又如在今年的小麦条锈病防治中,通过专业公司统防统治,使得53.53万亩小麦在一周内全部防治。五是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在信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打造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管理平台,有效实现了托管服务交易、服务组织资金流向等数据的实时监控,为实时分析托管服务市场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也进一步催生农业农村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猜你喜欢
济阳集体经济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34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08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济阳坳陷沙三下与沙四上页岩油富集原理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
济阳坳陷不同类型页岩油差异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