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初探

2022-01-01 18:54:4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小数数学知识核心

郑 梅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局前街小学 江苏·常州 21300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将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建模思想、推理与运算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转变教师传统的应试模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 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取向

数学是一门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地的计算、推理和判断的过程,还包括对知识和方法的积累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内容,学生要在知识的生长过程中扩大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多种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有多种外显的表现形式,体现在能用数学的视角审视和观察数学问题、能用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与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2.1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将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点,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体验单,让学生去超市记录下来一些物品的质量,并垫一垫感受质量观念。整个体验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完整结合了起来,体验了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2 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指向学生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经历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产生与解决的过程,易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塑性、创造性和多变性。传统的教学照本宣科,不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僵硬的,保守的,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课堂是开放的,自由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表达更清晰,更直观,思考的问题更加完整,能将直接经验和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2.3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生年龄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教师要明确学生所应达到的核心素养的基本特质,明确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建议与方法,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数学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需要经过后天不断的努力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验证与实践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发展了数学的核心素养。

3 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境教学,发展学生数感

生活中隐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生活现象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一些教育现象,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构建起关联,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感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和运算结果等方面的感悟,对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符合生活实际的、有趣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一张活动体验单,让学生去记录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小数,如一些物品的价格、一些物体的质量、一些液体的容量,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明晰小数在哪两个相邻整数之间,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小数。整个体验过程,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加深了对小数的认识,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数感。

3.2 渗透数形结合,培养几何直观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直观化的图形,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其中画图策略也属于数形结合思想,是在学生边读题边理解图时培养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题目,提升学习兴趣。

3.3 组织操作性活动,发展建模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系列的操作性活动,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探索和研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知识和数学原理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对新鲜的事物和知识都充满好奇心,渴望进行研究和探索,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和验证等活动过程,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发展数学建模思想。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回忆研究圆柱体积时用的方法,即转化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求出圆锥的体积。教师给学生准备好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和沙子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出圆锥的体积。学生进过研究,发现将正方体或长方体填满可以计算出圆锥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整个过程,教师让学生开展了实践操作活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应用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验证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4 培养数学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兴趣对于数学认知发展不完善的学生学习有积极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有效积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微视频、播放动画、演示课件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就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给学生上好课,就要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样化的素材因人施教,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变高,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图片和课件,播放各种从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通过一个面的特征想象出其他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微视频,让学生了解小数的起源和实际的生活意义,丰富对小数的认识,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呈现丰富多彩的物体的运动方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的渗透和培养。另外,教师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及时的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将更多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小数数学知识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小数加减“四不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