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黛娜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对外贸易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2020年5月28 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导。在此指导思想之下,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市场营销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改革。结合“市场营销学”课程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从开篇案例导入理论内容的选取、知识要点讲解过程以及最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这三方面入手,将课程思政元素逐渐渗透融入到整体教学设计中,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政策战略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各种相关政策法规对于市场营销行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养成用宽广的视角解决看待市场营销专业行业发展过程的实际问题,培育诚实守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市场营销学”整体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为:以“环境分析、消费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四大模块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与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的案例,推出诸如“国家体制剖析案例、绿色营销发展案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案例、脱贫攻坚背后的力量、带货直播新零售、人口普查的来源与现实作用”等探究式案例,并建立以市场营销学位基础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思政建设,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构建完成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心,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门专业课相互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真正形成“学生价值观塑造、学生技能性培养、学生知识性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将“价值观塑造”作为课程的“灵魂”,开发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和经验方法交流,将引领时代发展的社会正能量,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专业成才,引导学生“精神成人”。
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目标市场营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营销战略思想。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被分为三大部分: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ing)、目标市场(MarketTargeting)、市场定位(MarketPositioning),它们是构成公司目标营销战略的核心三要素,因此又被称为STP战略营销。
为了实现市场营销专业设计的育德目标,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中,结合当下时事变化,不断发掘了市场营销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断梳理各个环节的知识点,设计了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内容及学习成果。以“目标市场营销战略”这一章节内容为例,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如何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讲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教研活动中根据“脱贫攻坚战”中的各类案例入手,从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到2020年4月习大大陕西考察金米村是提出的“小木耳大产业”,并且坚定不移地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精神所在,与市场营销学课程结合,用思政要素映射都是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精准市场定位思想的体现。
2.2.1 利用时事教学案例进行导入
开篇引入习大大陕西“小木耳大产业”考察纪实案例,讲解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如何从极度贫困村摘帽成功,讲解老县镇蒋家坪村如何脱贫致富。不仅增添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引入思考,复习前面章节所学的环境分析相关内容,同时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样更让学生体会领略到营销的魅力。
2.2.2 “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案例引入-理论讲解-交流反思-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国家的政策以及发展为市场营销专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2.3 “拓展式训练”鼓励学生深入探索
课堂训练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所必备的沟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后布置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搜集相关学习内容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课程整体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对营销工作的兴趣为主要目标,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不再是理论知识满堂灌,而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吸引学生自学知识,还可以反复学习。通过平台大数据的反馈和课堂互动效果,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拓展。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应用于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典型案例的支撑,在思政元素上也主要从案例中挖掘、融合、深化。
因此教师围绕“市场营销学”中的“环境分析、消费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四大模块,在此基础上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一系列与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的案例,推出诸如“国家体制剖析案例、绿色营销发展案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案例、脱贫攻坚背后的力量、带货直播新零售、人口普查的来源与现实作用”等单独的探究式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将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注重发掘“市场营销学”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对于授课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自身政治素养和德育意识的提升,同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关注时政热点信息,随时收集思政教育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将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市场营销学”是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一门已开设10多年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学校教师围绕“市场营销学”“环境分析、消费分析、市场定位、营销策略”四大模块,在此基础上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一系列与时事热点问题相结合的案例,推出诸如“国家体制剖析案例、绿色营销发展案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案例、脱贫攻坚背后的力量、带货直播新零售、人口普查的来源与现实作用”等单独的探究式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将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
建立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课程,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构建完成以思想政治必修课为核心,思想政治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各门专业课相互配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真正形成“学生价值观塑造、学生技能性培养、学生知识性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中,将价值观塑造作为课程的“灵魂”,“课程思政”改革团队持续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开发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定期的教学研讨和经验方法交流,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专业成才,引导学生真正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