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1-01 18:54:40黄志友李文胜杨贤均王业社李晓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土壤学应用型课件

黄志友 李文胜 杨贤均 王业社 李晓红

(1.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2.邵阳市第十六中学 湖南·邵阳 422000)

土壤既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又是人类所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1]。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盐碱化、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土壤学逐渐发展为关乎可持续发展的一门重要的学科[2]。

土壤学是园林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今后在植物栽培、园林施工等方面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3]。该课程涵盖内容广、知识面宽、基础性和理论性强,主要介绍了如下知识:第一、土壤的形成,包括岩石、风化过程等;第二、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包括有土壤有机质、土壤离子交换等;第三、土壤营养与林木施肥,介绍了土壤养分、肥料概念等;第四、土地利用与管理,重点介绍了土壤质量与退化、土壤污染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以期为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土壤学教学提供借鉴。

1 优化教学内容

1.1 明确培养目标并完善教学大纲

为了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参考了优秀教材如孙向阳等主编和黄昌勇等主编的《土壤学》等,并结合园林专业特点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讨论和论证,最终确定了土壤学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如下:绪论(2课时),土壤形成与发育(2课时),土壤的组成(12课时),土壤理化性质(10课时),土壤养分与施肥(6课时),土壤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壤理化性质(8课时)。本次课程内容的优化即系统涵盖相关知识、概念,又突出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2 撰写教案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围绕土壤学教学大纲,以呈现教学内容为主体来撰写教案,做到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收集和拍摄音视频资料,并借鉴优秀土壤学课件,进行优化、增减,把有效资料添加入课件。如通过网络收集和野外拍摄的照片讲解、分析岩石等;通过观看钟乳石的形成视频学习化学风化的溶解作用(碳酸钙和重碳酸钙的转化);以蚯蚓的生活为例能较好突出生物风化作用促进了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更好理解蚯蚓的数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这样的课件制作和教学设计丰富又生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收集生活中问题并将其融入教学,如园林树木管理计算浇水量的问题,引出有效含水量概念及其相关的指标(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等),最后得出结论有效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调位系数之差。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考虑土壤中水分收支(降雨和灌溉是最主要的来源;而蒸发和渗漏是主要的支出)等,并且渗漏与土壤质地息息相关。所以,课程的学习要善于总结、归纳、联系,以建立知识体系。

最后,为开阔学生视野、促进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团队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并查阅相关学科发展信息。例如,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4],重点介绍来源、危害、治理方法等,并且借助实验室已有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讲解测定重金属含量的原理、步骤等,即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种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合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比如:(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O2O)[5,6],借助学校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了土壤学在线课程,里面包含有课件、电子版教材、教学音视频资料和章节测试等。此外,还建立了学习QQ群,便于师生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打破时空限制。(2)探究式教学[7],比如在学习氮素时施用氯化铵要特别注意忌氯植物,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分组汇报交流的教学设计。具体如下:按照学号顺序每小组5人;按照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且在两星期后完成5-10分钟的汇报;内容为选取一种忌氯植物,围绕氯离子对该植物的影响展开。通过该交流,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归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和丰富了知识范畴。(3)问题教学[8],在学习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时,可以先提问“土壤肥力四因素(水、肥、气、热)”,通过提问向同学们明确改良的对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三大质地类型土壤的肥力特征及其对树木生长的意义”,借此明晰壤质类型土壤砂粘适中,养分丰富,通气透水性好,大小孔隙比例适当是一类比较理想的质地。紧接着提问“土壤质地的改良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就可以得出是把砂质、粘质土壤改造为壤质土壤。紧接着提问“比较各质地类型土壤肥力,可以采用哪些措施进行调节”,引导学生得出三大质地类型土壤差异,然后明确措施,总结为四句话“引洪放淤,引洪漫沙;掺砂掺粘,客土调剂;植树种草,培肥改土;施有机肥,改良土性”[9]。关键为分析总结如下:第一、二句为增加外来土粒调节土壤机械组成(客土法),而第三、四句为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肥力。巩固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借此引出将要学习的酸碱缓冲性和阳离子交换量等。通过课堂交流,不仅巩固了原有知识,还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提升了学习兴趣。

总之,依据教学内容有效且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3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能更好的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实验教学为土壤学课程的重要环节,由于课时少只开设了1个验证性实验(2课时)、1个设计性实验(2课时)、1个综合性实验(4课时)和1个学生参与科研性实验(选修,6课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参与可研性实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包括:第一,学习通平台在线学习和课堂拓展讲解;第二,学生准备土样,完成上机测试,处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该实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 改革课程考核办法

科学且合理的考核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综合考虑实验与理论教学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考核:考勤、作业等占比10%;实验成绩占比20%;期末闭卷考试占比70%。通过实施该考核办法能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综合运用能力,增强了学生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土壤学应用型课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土壤学报》2019年度优秀研究论文
土壤学报(2021年6期)2021-11-15 11:24:54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土壤学报》2016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土壤学报(2018年1期)2018-02-28 07:16:22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55:47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