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

2022-01-01 18:54:40陈玲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政策法规校企企业

陈玲玲

(东莞城市学院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 广东·东莞 523419)

1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概述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指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发展所建立的一种相互协作、互利互惠的紧密关系,以此发挥两者的优势与潜能,推动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近些年,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是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是研究型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也是科技创业的重要服务机构,例如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通过大学科技园,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资源的高度集中等。第二种,校办企业。校办企业是由高等院校创办的、能够为学生提供生产劳动技术的企业,其中科技企业是主体,享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例如北大方正集团、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清华同方股份公司等。第三种,教学工厂。教学工厂是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运营的一种特殊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在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2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

2.1 校企合作相关政策法规尚不成熟

现阶段,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校企合作政策法规尚不成熟,无法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虽然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针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是很多政策法规并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将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纳入到政府日常管理活动中,使得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流于形式,并不能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

2.2 校企合作模式运行质量不高

我国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运行质量不高的现象。首先,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比较陈旧且单一,缺乏创新性,大部分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模式以科研技术和岗位人才培养为主,两者的利益诉求欠缺多样性,进而降低了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运行的质量。其次,虽然高等院校在校企合作中扮演了主导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还没有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得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同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投入较少、回报较快的合作方式,影响了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质量。最后,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缺乏实质性的合作。部分高等院校为了应付教育局的检查或者完成招生宣传,与企业签订了很多合作协议,但是能够得到最终落实的合作协议十分少,过于形式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利于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2.3 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较低

企业动力不足也是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制约因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缺乏配套的利益保护机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这使得企业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始终处于观望的态度。第二,很多企业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缺乏清晰的认知,并不了解校企合作在企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缺乏理性的认识,甚至部分企业认为自身在校企合作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高等院校才是真正的受益者,这种错误的思想与态度导致企业不愿意也不敢加入到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中。

2.4 校企合作认识观念不足

由于传统观念、就业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等院校学生及家长的就业择业观念仍然比较传统,普遍选择考公务员或者教师,认为这类岗位才属于稳定就业,同时这部分学生与家长也认为考公务员或者教师是不需要具备创业意识的,学生只需要熟练地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考点即可,并不愿意让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最终的公招录取才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实际上,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仍然是我国社会普遍认可的就业方向,因此每年参加公招考试的学生数量十分庞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3 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

3.1 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

只有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才能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才能实现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首先,国家和政府应该注重提升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战略地位,清晰地认识到政府在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运行与创新中的统筹作用,制定多项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政策法规,严格划分政府、高等院校、企业三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至此,借助于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障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确保高等院校能够基于企业的需求培养专业的人才,企业也能够为高等院校的教师与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以此推动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制定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洽谈制度,及时地掌握和发布校企合作信息,为高等院校培养技术型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实现人才需求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

3.2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运行质量

首先,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融合,基于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调整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发智能化、科学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例如虚拟工厂、智慧校园等,以此提高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运行质量。其次,政府作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运行与创新的统筹者与管理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管理与监督职能,积极调动优质企业、行业协会参与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得积极性与热情,搭建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平台,推动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质量的有效提升,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最后,要切实地降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风险,提倡合作企业优先录用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帮助企业规避成本风险,同时也要鼓励高等院校基于自身特色寻找适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3.3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是解决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政府应该从企业的回报和收益出发制定相关的税收减免制度,要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运行的资金、人员数量、协议签订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了解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参与的实际现状,并且依据评估结果为企业提供不同层级的税收减免服务,为企业参与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注入活力。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金融扶持制度,可以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扶持基金,也可以适当地放宽校企合作的借贷条件,通过减免利息等方式确保企业在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中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

3.4 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正确认识校企合作

政府要加大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宣传力度,根据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对高等院校学生及家长开展相关的校企合作教育工作,切实地转变其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及家长正确、客观地看待校企合作,让学生及家长认识到公招录取并不是学生唯一的就业方向,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在本质上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是相一致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提供了有效的帮助。通过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企业实践中锻炼自我的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接受一线企业员工的现场教学,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这对于大学生实现就业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应该对学生及家长的就业择业观念进行适当的转变,在思想层面上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政策法规校企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政策法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