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2022-01-01 18:54:40尹彩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学生命疫情

尹彩霞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广州 510225)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较大冲击,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个体,内心难免会感到焦虑、恐慌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针对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心理疏导,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袁艳红[1]把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生命教育之中,通过对信阳市区三所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完善家庭生命教育的独特功能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路径。石敏[2]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研究视角,对高校生命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到了当下积极心理学与高校生命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结论,它们都以引导人们发现生命中的积极方面为共同目标。同时,结合例证研究的方法从情绪、潜质、环境三个方面对于目前在高校中展开积极心理教学的具体途径进行探索,鼓励大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论指导自己的生活,营造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庄文婷[3]认为,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在教育理念的本质上一致,二者具有内在的张力,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应包括生命基础教育、生命发展教育、生命超越教育三个层次。通过构建积极心理学模式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拓展多元化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渠道,优化积极的组织环境以支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三个途径有利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他研究人员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可行性、实施路径和重要意义,大家普遍认为,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可行性强,为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

2 后疫情时代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齐晔[4]等人针对大众对COVID-19认知、态度和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98.54%的受访者出现过度恐惧、担忧和紧张,可见本次疫情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较大冲击。还有学者特别指出,疫情影响下居于未来基础教育首位的应是“关注生命教育,培育全面发展的人”[5]。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把此次疫情作为一本鲜活的教材,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观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正确看待生命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生动教材,让大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这场突发灾难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宝贵精神资源。

3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偏差

生命基础教育对应的是自然生命,也就是生命的长度。疫情之下,面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难免会感到恐慌、焦虑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自然生命,往往会产生两个不同的极端。一是对自然生命的过分珍视,害怕死亡,面对病毒肆虐会产生严重的心理恐慌和焦虑。而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是对自然生命的漠视,这种人一般比较消极,不知道敬畏生命,不懂得珍视生命。这两种态度都是源于对自然生命的理解存在偏差。

3.2 对社会生命的认识不足

生命发展教育对应的是社会生命,也就是生命的宽度。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于这个社会而存在,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就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病毒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在病毒面前,人类只有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抗击疫情,才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个体对事物的认识也难免会出现偏差,对社会生命的认知难免会认识不足或不够全面。

3.3 对精神生命的认识模糊

生命超越教育对应的是精神生命,也就是生命的高度。疫情之下,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令人动容。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一些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牺牲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牺牲了自己生命的长度,提升了生命的高度。大学生作为普通的社会一员,可能较难从精神层面理解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着力点。

4 后疫情时代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对策

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中因感染病毒逝去的生命、抗疫一线涌现出的系列先进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来捕杀、猎食野生动物等社会问题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命基础教育、生命发展教育和生命超越教育,让他们明白生命既很宝贵同时也很脆弱,尊重生命,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要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要在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实现生命的价值。

4.1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大学生生命基础教育

通过知识竞赛、接力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防护知识,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创设相关情境,大胆尝试,如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人可能遇到的问题,既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又使他们学会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关爱生命基础教育,让大学生树立起生命宝贵的意识。帮助大学生理性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科学高尚的生命观。

4.2 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大学生的生命发展教育

通过精品MOOC、官方抖音等载体,以视频的方式生动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电子报刊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网络舆论宣传引导。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符合社会的规范和要求,使他们掌握社生活技能,承担社会角色,帮助他们成功完成社会化进程,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一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4.3 通过疫情作为鲜活的教材,升华大学生的生命超越教育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武警战士、人民解放军、环卫工人和志愿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日夜坚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身上闪耀的伟大抗疫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他们是祖国的英雄,人民不会忘记。以疫情为鲜活的教材,以疫情中牺牲的先进典型人物、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正面典型,引导大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5 小结

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更倾向于对人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等生命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探索。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效结合,赋予了生命教育更强的活力,为大学生生命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和途径。后疫情时代,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进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在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实现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心理学生命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