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发展策略研究

2022-01-01 14:51党海雁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浮雕公共性壁画

党海雁

(大庆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黑龙江省的各城市有很多反映地域文化及时代历史进程的公共性浮雕壁画艺术。展示着地域特点、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最具特色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艺术。公共性的浮雕壁画不仅反映黑龙江省当地居民的生活风俗,还反映了黑龙江省当代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浮雕壁画间接地折射出当地居民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价值。只有对黑龙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精神等方面的分析,才能在全国各个城市自身特色和文化中脱颖而出。如果统一成规范化的设施建设,会造成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特色难以鉴别,逐渐模糊。黑龙江并没有将它的相关地区文化特色或文化底蕴遗忘和拆除,反之却在这片土地中茁壮成长。在公共性的浮雕壁画中更多的是反映市民生活的题材、地方宗教题材、当代地方精神等。这种内容上的丰富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还增加了城市公共性环境场所的娱乐性、纪念性、历史性的积极宣传作用。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是最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反映黑龙江地域文化,还反映中国社会当代的精神。

1 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现状分析

1.1 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题材产生的原因

黑龙江独有的地理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浮雕壁画题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北部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位于我国的东北区间中部。东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河界,与俄罗斯相邻,多边贸易发达,省内多数城市都属我国当代的重工业基地,本地多民族风俗与多元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文化风俗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沉淀和积累形成的,每一个区域的城市的文明都形成不同的地域性文化。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内容中体现特定的历史文化以及文明,所受影响的因素较多。通过对黑龙江的自然风貌、地域文化、民族特点、新兴城市的探索,找出影响黑龙江公共性浮雕壁画发展的相应资料和依据,就能知道其题材多样化的原因[1]。

1.1.1 自然环境分析

自然地理特点是黑龙江文化历史的发展的根源,丰富的自然环境自然孕育出特有的民族文化风貌。黑龙江的物产资源丰富,不仅有着非常富饶的林业,而且还有我国重要的石油能源新兴城市大庆油田,这都提供了丰富多样性的素材。展现北国风光和多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大型的公共性历史文化壁画浮雕中。如齐齐哈尔火车站的大型壁画《金秋的大兴安岭》,展现了北国风光大兴安岭的壮丽景象,用传统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黑龙江辽阔的盆地和原始松林,依稀可见的城市轮廓。该壁画借鉴了印象派中的点彩技巧,在着色的色调上表现得很有层次感,展现了黑龙江自然景色的大气磅礴,更体现着黑龙江人的豪迈精神特性。让看到壁画的人们心神向往和心胸辽阔。

1.1.2 人文环境分析

黑龙江历史悠长,原多为少数民族的活动地域,而近代中国发展很多人都是闯关东而来的外来人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所以多民族杂居混居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场景。主要是满族文化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为辅的多民族文化的地域特征。由于地理环境影响,黑龙江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地区和省内多城市是新中国发展的老工业基地相交融,无不充满了新城市的活力和创造性。

1.1.3 城市精神内涵的概括

黑龙江人特有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深入人心。黑龙江人骨子里的崇尚强者的精神是少数民族和闯关东的历史延续。这不仅铸就了黑龙江人其自强拼搏的性格,还延伸出大庆油田成功开采产生的铁人精神,这些都是宝贵的黑龙江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是黑龙江的强大精神动力,不断地激励和鼓舞着黑龙江人民。这些都是发展黑龙江浮雕壁画的精神动力。

1.2 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的特点

1.2.1 公共性浮雕壁画具有民族民俗特征

黑龙江公共性浮雕壁画的题材,经常体现多民族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这些直接表现当地的风土民情,具有明显的民族民俗特征。生活在大兴安岭以及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依靠狩猎,生活在茫茫林海。赫哲族则是我国北方唯一一个依靠捕鱼为生的民族。达斡尔族意即“开拓者”“长宫”“原来长座位置”。达斡尔族人多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等,这些都是黑龙江浮雕壁画所展现的素材。它在多民族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创作,直接地反映了多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活、生产的现实生活[2]。

黑河市的历史陈列馆中还陈列着鄂温克民族的浮雕壁画“母亲河——黑龙江”。使用的色彩丰富色调明快,生动亮丽,突出表现出了该民族狩猎和饲养驯鹿的景象。这幅浮雕壁画把黑龙江流域的古时候的各民族的生活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来,是黑龙江最大的浮雕墙。

1.2.2 公共性浮雕壁画具有历史、文化特点

坐落于哈尔滨的北大荒博物馆是展示黑龙江垦区半个多世纪历史的综合博物馆。馆内除了大量实物展出,还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大型景观沙盘、室内浮雕及雕塑,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全方位立体展示。不仅烘托了展览气氛,更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有目前最大的室内浮雕《北大荒颂》,反映三代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历史画卷,这些大型的公共场所的浮雕充分地展示了当年创业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当时的人物风貌,这种艺术形式发挥着不可磨灭和取代的作用。

同样坐落在大庆市室外的铁人广场中的大庆石油会战浮雕壁画 《昨天、今天、明天——大庆油田(1959—2009年)》。更是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铁人精神以及大庆精神这一主题。这幅壁画展现的是大庆石油大会战时波澜壮阔的岁月。浮雕壁画是2009年创作,长4m、高2.6m,展现大庆油田建国初期到2009年的发展历程历史。该壁画主要生动展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自强不息的油田工人的形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顶是一组圆雕;塔身中部则是以群像浮雕雕组成。描绘的部分有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和胜利庆功等几个防洪时刻,描绘了哈尔滨人民组成的防洪筑堤大军战胜洪水的生动场面,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该组浮雕表现内容是真实的人民生活场景,镶嵌着与真人大小一样的24位古铜色人物浮雕,采用写实的浮雕表现技法,表现了重要的历史时刻,其历史性和纪念性更为突出。现已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及公共性为一体的建筑,这些公共性的浮雕无不体现着黑龙江的历史文化。

1.3 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艺术特征

黑龙江的浮雕壁画艺术可以说是,在该地区长期生活的居民在早期的生产、生活作业当中,其一直以渔猎和农牧也为主的生产模式的影响,在相关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结合当地的特色生活方式和地域特色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浮雕壁画。

1.3.1 地域多元文化一体化

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是由多个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地与当地人文风俗和地域特征的融合、创新、发展而来。在多元文化交融和发展过程中由外来制度统治、管理体制,使多民族在思想观念意识上逐渐统一,在地域文化多元一体化的过程中,推动着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发展。

1.3.2 宗教信仰凸显特色

生活在东北地带的居民在宗教信仰上更为崇信以万物有灵为基本教义的萨满教。这种现象的形成,与黑龙江省的地域特点息息相关,这里的居民生活在极端气候和物产丰富的地区,现今都还有大半少数民族保留着相关的萨满教遗址和相关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满族、蒙古族、赫哲族和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在风俗中保留着具有萨满教特色的图腾、神像等的浮雕壁画。例如,11届全国美展的壁画《萨满民俗窗花系列》,通过装饰性极强的点组成的线来表现人物、动物、植物、日月等当地的元素符号。红、黄、黑3种色彩扎染,营造出了既有萨满民族热爱生活又有宗教图腾崇拜意味的场面,古朴、稚拙、天真、浪漫,这就是黑龙江流域土著先民的共性特征,信仰萨满教,形成了萨满文化,赋予了艺术以极大的神秘魅力。

1.3.3 北大荒精神和工业文明为主导

北大荒博物馆的室内浮雕《北大荒颂》,反映三代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历史,记录着那个北大荒人齐心合力艰苦创业的历史。让观赏者感觉回到了当年创业的艰苦的岁月,取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传承珍贵精神文化遗产。浮雕壁画采用写实的手法展现无不包含着对创业者的崇敬,是现代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品。大庆石油科技博物馆的长12.0 m、高1.5 m的大型浮雕,把采油机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融合一体,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2 黑龙江省城市公共性浮雕壁画发展策略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浮雕壁画新材料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是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材料经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而具有现代感、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更加受到艺术家的青睐,在公共场所中往往配合着声、光、电等效果来营造环境氛围,现代科技也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往往思想前卫的艺术家也勇于尝试新材料带来的特效,这对于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的发展是件很好的事,紧跟全国与世界的潮流,让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是艺术家不断追求的艺术梦。

2.2 提倡公共性浮雕壁画主题的多样性并展现现代人民美好生活

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它标志着“一带一路”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及文化的重要影响开始。为此,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双边贸易促进黑龙江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在文化上也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更加深入地改变着黑龙江人民的生活情况。黑龙江省的公共性浮雕壁画随着历史来借鉴,呈现主题的多样性,真正地展现现代黑龙江人民的美好生活。发展浮雕壁画给黑龙江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3 浮雕壁画艺术语言的大众化及公共性

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在历史的进程中延续与发展中,汲取传统营养的同时,需要接纳并融合更多的创新元素,展现艺术家更为独特的风格和个性。黑龙江省公共性浮雕壁画装饰语言表现出的独特的风格和多变的形式,以及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对壁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不仅增加壁画的娱乐性,也展现了壁画的特性。满足人们审美的同时,使壁画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它的装饰语言与壁画完美结合[3]。

2.4 加强浮雕壁画方面的人才培养和专业性的培训

任何行业和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传承和推广的,如今社会上从事浮雕壁画这个传统行业的人不多,除了专业性的院校,很少有这样的兴趣培训班教学,少部分以师徒学习为传承,周围的人对壁画这种艺术创作方式陌生而又新奇。反观浮雕壁画的艺术创作原来都是服务于封建社会上层的王权贵族,普通的百姓很少能够看见其艺术形式,所以古代时浮雕壁画的使用者都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代表着尊贵的身份和高贵的象征。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再是统治阶级专有的享用,它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在公共的场所还是在私人的空间都可以看到这种艺术形式美化装点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3 结语

浮雕壁画的创作人才要在社会上广泛培养,不仅仅是依靠专业的院校和加工厂,还要把这种好的艺术种类和形式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接受和了解,加大对这种艺术形式宣传与推广力度,不能让专业化的象牙塔式的封闭状态成为我国当今壁画发展的阻力。浮雕壁画这种公共性的艺术形式的发展,背后实际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发展,还有很多和浮雕壁画这种艺术形式一样的艺术形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提高整个社会人民的审美意识,浮雕壁画艺术才能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

猜你喜欢
浮雕公共性壁画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浮雕圆圈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壁画上的数学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出错的浮雕
去云冈石窟看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