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对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的影响

2022-01-01 14:39陈鹏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弹性个体

陈鹏光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广西·崇左 532200)

1 留守学前儿童表现的社会退缩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研究显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由于家庭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人格、社会化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由于父母角色缺失,亲子依恋发展不佳,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畏惧人际交往。

父母与孩子在早年的分离,可能会使儿童面临认知、品行、社交等问题危机。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利益主体,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焦点效应,且社会退缩作为一种内隐行为问题,不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关注。留守学前儿童相比于非留守学前儿童可能有更严重的社会退缩问题。

社会退缩是指儿童在所有情境下都表现出的独自玩耍、消磨时间行为,具有多维性、稳定性、预见性。个体成长后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认知及行为发展问题(如学业困难、社交频率低、侵犯行为、孤独感、焦虑、抑郁、低自尊等)均与早期的社会退缩行为有密切关系。学前期是儿童社会退缩发展和干预的关键期。

2 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特点分析

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亲子依恋、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是重要的因子。依恋理论认为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儿童内部工作模式的建立,而这种工作模式会影响儿童与周围人的相处方式。研究表明,由于不定期地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亲子依恋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不安全的亲子依恋能够预测儿童日后的社会退缩行为。

隔代抚养是当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的主要方式。农村祖辈文化较低,在教养方式上,大部分老人因心疼孙辈,而对其过度溺爱放纵,也有部分老人因思想陈旧,教养方式较为专制,“听话、乖巧”是其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这种溺爱型、放任型及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正是社会退缩的重要原因。此外,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儿童文化娱乐场所,而现代传媒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的原有生态带来了很大冲击,看电视、玩游戏成为留守学前儿童主要的娱乐方式,这进一步弱化了其对现实世界的探索。

再者,对留守学前儿童与非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情况进一步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在社会退缩总分上,留守学前男童与非留守学前男童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留守学前女童与非留守学前女童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相对于非留守学前儿童,留守学前女童较容易出现社会退缩。分析其原因在于,留守女童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特别是作为抚养者的祖辈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另一方面,留守女童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女孩心思细腻、敏感,在长期得不到情感关注的情况下,容易缺乏安全感,表现出胆怯、退缩。

个体的发展是周围环境与个体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退缩儿童与同伴交往较少,长此以往,这种不良的人际交往氛围不断恶化,退缩儿童在屡次失败的体验中逐渐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应对方式,如此形成消极连锁反应,退缩行为不断固化。

3 心理弹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

“积极心理学之父”赛里格曼指出,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个体抵抗逆境、积极适应具有重要的缓冲作用。同时,依据系统发展观,个体发展是内、外各种系统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弹性能调节社会退缩关系的强弱,对于心理弹性较高的个体,对社会退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对于心理弹性较低的个体,对社会退缩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个体内在因素对于个体发展来说既不是“天然”的保护因子,也不是“天然”的危险因子,而属于一种模糊因子,其作用形式取决于个体心理弹性发展水平。心理弹性对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及各维度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心理弹性是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资源,这启示我们要多多关注心理弹性过低的个体,提高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弹性水平。

心理弹性在社会退缩及各维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即通过心理弹性来影响社会退缩行为的。心理弹性在个体特征(内在弹性因子,如认知的、情绪的等)与适应结果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个体内部心理因素是心理弹性重要的保护性因素。良好的心理弹性有助于减少儿童的退缩行为。依据心理弹性的定义,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或者处于逆境状况时能够成功应对并适应良好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弹性必然会对退缩行为产生影响。心理弹性能够显著预测社会退缩,是社会退缩的重要保护性因素。

4 改善留守儿童社会退缩的实施策略

4.1 增强留守家庭责任意识,降低留守情境的影响

留守学前儿童与非留守学前儿童社会退缩存在显著差异,即留守情境影响了社会退缩行为。“留守”的处境严重影响儿童良好亲子关系及内部工作模式的建立。但留守时间、联系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缓和效应,因此,留守儿童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强亲子联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降低“留守”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同时,幼儿园应加强家园沟通,注重对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指导,引导留守学前儿童抚养者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营造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

4.2 培养留守学前儿童积极的内部心理因素,增强其自信心

创造一定的条件,可以培养留守学前儿童积极的内部心理因素。如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动机训练、归因训练等便是一些具体的方法。因此,可以尝试借鉴已有的认知重构技术,改变留守学前儿童不合理的认知结构和信念,帮助留守学前儿童消除消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使其形成追求成就的倾向和态度,提升其心理因素。鉴于消极的心理因素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行为问题,一些行为矫正技术如行为塑造、系统脱敏、角色扮演、团体辅导、箱庭疗法等也可以整合应用到留守学前儿童自我概念的干预提升中。

此外,学前阶段是心理因素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实证研究表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教师、同伴等对心理因素形成和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积极关注留守学前儿童,善用表扬与鼓励;教师应因材施教,多给予留守学前儿童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留守学前儿童客观地评价自己,培养其正确的归因方式,增强其自信心;传授留守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技巧,使其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

4.3 提高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弹性水平,增强其应对能力

从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看,个体认知、情绪等特征是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内部因子。研究表明乐观的认知方式与自助意识能够有效缓解环境中危险因素的影响,乐观、积极的情绪,情绪调节等与心理弹性显著相关。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借助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留守学前儿童积极的思维态度及良好的情绪能力,如开展主题绘本阅读或教育戏剧活动等,为留守学前儿童提供有意义的活动机会,鼓励其积极参与,增强自我价值感等。

从教师角度来看,师幼关系作为亲子关系的延伸,是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外部保护因素。依据鲁特(Rutter)的“负向连锁反应减缓发展模型”,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安全关系可以缓解留守学前儿童与父母分离带来的连锁消极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树立新型师幼关系观,建构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营造亲密、和谐的班级氛围,为留守学前儿童提供温暖的爱的港湾。

从幼儿园角度来看,学校的支持是心理弹性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可以弥补孩子家庭关怀的不足,以此得心理弹性得以发展。因此,幼儿园应注意树立全面发展观,切实提升教育质量,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尝试建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逐步提升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弹性水平,自觉杜绝一切偏重智育的错误倾向。

留守学前儿童积极心理因可以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过程对社会退缩产生影响的,心理弹性是自我概念影响社会退缩的实质原因;且只有当心理弹性处于较高水平时,自我概念才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退缩。可见,心理弹性是留守学前儿童重要的资源要素,提升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弹性个体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军事谋略与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