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超 王绍辉 刘超杰
(北京农学院 北京 102206)
我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与人均供应量已居世界首位,但由于设施类型多样,地域环境差别较大,与荷兰、日本等国家相比,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起步晚[1]。2016年,全国设施蔬菜面积已经达到5872万亩,预计2020年可达6158万亩[2]。随着设施类型、配套环境设施和生产管理技术的综合发展,设施园艺已成为一种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商品化程度高的产业化运作的农业生产方式[3]。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我国自2018年开始农艺与种业方向研究生招生,涉及专业方向为作物、园艺、草业和种业。农艺与种业园艺方向硕士研究生是为满足园艺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园艺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对园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硕士教育类型。
设施园艺工程技术是针对农艺与种业领域园艺方向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塑造学生扎实的设施园艺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具有设施园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和理论并重,重视实践问题在理论中的探讨,形成的理论反馈至实践中验证。
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是本科为大农学专业的学生,包括除园艺以外,园林、植保、资环、作物的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园艺专业本科阶段都会或多或少接触设施园艺学课程,而设施园艺仅仅是其他农学类专业的同学的选修课。因此,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生阶段的授课很难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亟须弥补差距。第二,大农学领域专业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客观问题。然而,包括园艺在内的农学类专业却是一个极强调实践的专业。从专业学位设立的最终目的和本课程培养人才的要求,本课程需要一定量的学时进行实践教学,以达到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应用的目的。第三,农业领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发展的领域,未来会迎来更快的发展。这就要求课程组教师要紧跟设施产业发展的前沿,了解设施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动向。掌握第一手新咨询,真正做到把新鲜的知识传授给研究生。第四,“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新农科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4],也是为中国农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针对目前农艺与种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弥补本科非园艺专业学生的基础,并夯实本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此为本课程的基石,获取其他一切知识、技能的前提。其次,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比重,以实践带动理论知识的消化;实践中观察的问题,再提出理论上的解决办法。符合专业型硕士重视职业实践和应用的培养目标。最后,融德育到智育,以德育促智育。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第一,利用校内的《设施园艺学》网络课程,对本科是非园艺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补课。结合课程中心互动论坛中的思考练习和作业板块,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启发学生开展学术思考和研究。第二,在课外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生讲师评等方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以讲带学,以讲带研,刺激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第三,利用雨课堂软件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第四,通过生产中的案例,开展研究型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理论的解决方案。第五,选择部分基础较弱,或者是本科背景与园艺相差较大的学生。让其以助教的身份,参与到本科教学中来,以教促学,教学相长。
第一,合理利用校内设施资源,包括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让学生分到自己的“责任田”,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种植管理方案,发现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充分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直接实施,或者与指导老师讨论后实施。随后检验实施效果,记录总结。如需要改进,可以带到课堂上继续讨论,形成新方案后,再反馈到实践中。第二,在种植过程中,注意检测设施中的光照、温度、湿度、气体、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比较不同设施之间的差异。结合环境因子差异,分析不同设施中植物生长和生理状态的差异,并分析不同设施的优劣,尝试提出改进方案。第三,到当地知名的农业园区,进行一定学时的实习,加深学生对园艺新设计、新工程、新技术的认识,紧跟产业发展前沿,增加学生对产业发展方向和现存问题的了解,自己总结并提出课程论文题目,完成研究型学习。第四,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让研究生带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让研究生转变角色,以科研助理参与到科研训练团队中,既可以完善团队的梯次配置,又能够提高研究生自我学习的动力
从教师的角度讲:首先,要积极参加产业相关的会议,掌握设施园艺发展的前沿和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学到的知识,刚出校门就已过时。其次,教师要经常深入产业一线,深入了解一线的新问题以及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案。不能一个内容讲五年,全是“陈芝麻烂谷子”。此外,课程组可以聘请行业、产业专家作为长期外聘专家,适时进入课堂,以讲座、课外实践指导等形式直接给研究生授课指导。
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之中,实践之内。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紧密契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实践性教学,在达成教学目的的同时,或潜移默化,或直截了当,又或者启发共鸣,以完成课程思政的目标。例如,比较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两个类型设施时,既要充分肯定二者的优点,又要客观评价二者各自的缺点。引导学生看到环保、节能的中国特色日光温室的伟大,同时正视我国在温室管理和调控技术方面的落后。让学生对中国农业发展保持自信的同时,激发学生推动园艺产业发展的热情。
第一,重视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例如课堂互动、案例教学中能否提出自己的简介、反转课堂中PPT的制作和讲解,占总成绩20%;第二,重视实践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责任田”的管理效果、参与到科研竞赛中的程度等,占总成绩40%。第三,重视写作能力的评价,包括“责任田”管理报告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占总成绩40%。
园艺设施工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高,需要教师不仅仅要精通理论,还要长期深入一线,掌握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方向、新成果。在过去,大学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在新农科背景下,这已经不符合当代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大学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带学生实践时要接地气,真正做到“立地”,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技术。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境界,以身作则,立自身为学生榜样,做到以德育人,才能培养出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农业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