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卷烟厂 白昱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同质产品增加,同时人工成本、材料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导致制造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之下,制造企业必须控制成本,有效的成本控制对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增强制造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利润主要受收入、成本和费用影响,而对于制造业而言,生产成本是制造业企业营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通过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支出,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因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通过对成本的核算、分析、控制,可以发现企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降低经营风险,从而逐渐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现在大部分制造业均比较重视成本控制,但是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一是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很多企业把成本控制看做财务管理和生产部门的责任,导致其他部门员工总认为成本控制与自己无关,从而导致员工在成本核算、分析、控制中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配合程度也不够、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成本控制缺乏全局观,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包括材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存货管理等多个环节,但很多制造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只关注了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忽略了对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管理。因此,制造业企业要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应当对产品的各个环节都严格加强成本管理,使得成本控制更为全面。
现在很多制造企业成本控制成效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成本核算数据不准确、方法落后。现在很多企业利用财务软件、ERP等软件系统来进行成本核算,但因制造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对企业的ERP系统功能不熟悉,以及信息化处理水平有限,只是替代了部分手工操作,未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对成本数据质量和成本核算效率造成影响。二是因ERP信息系统未能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环节成本管理信息不共享,导致成本数据获取不准确、不及时,成本控制不到位。三是成本控制的方法更多停留在事后核算,缺乏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另外在通过对同期数据和环比数据的比较后,分析缺乏深度和广度,然而企业决策和管理优化的来源和基础又是科学的成本分析,造成在成本控制中未能准确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的核算相对制造费用较为规范,成本分配标准和控制标准也较为规范和合理,但对于发生的制造费用就存在不完整和不规范的情况。制造企业将生产车间发生的修理费用、办公费、折旧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费、试验检验费用、季节性停工损失等先归集至制造费用科目,再按照适当的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中。所以分配标准设置不合理、不科学,对产品成本核算、成本分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但现代制造企业业务复杂,产品品种繁多,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复杂,工作量大,导致很多制造企业为了简化处理,将企业产生的制造费用一次性扣除而不加以分配,或直接简单地打包归集到某些产品成本中,直接沿用历史成本分配标准,造成核算的成本存在偏差。这些成本核算不准确的制造业,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需要循序渐进。第一,让员工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进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理论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节约意识,使企业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生产以及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在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员工的积极配合,只有人人关注成本,才能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位。第二,制定年度生产目标和成本控制计划,将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至相关部门和岗位。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让企业销售、研发、采购等相关部门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而不仅仅是生产部门或财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成本控制分析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将分解的成本控制目标与绩效考核挂钩,通过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按成本控制的时间顺序划分,可将成本控制分为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事前做好成本预算,然后制定成本控制计划,事中做好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事后做好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企业在依据事前成本控制目标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发生额,事后根据事中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情况,做好成本分析和考核反映成本控制,逐渐形成成本控制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1)成本预测、决策、计划阶段。企业应善于分析近几年成本报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参考历史数据,对标同行业标准,涵盖采购、销售、生产、产品设计等多个环节,确定好成本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和控制责任分解至各部门以及各关键岗位,形成一个总体协调多层级的控制网络。
(2)成本核算、监督、控制阶段。首先要保障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更好地达到监督和控制成本的效果。一是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功能,将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纳入统一管理系统,打破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壁垒,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满足财务部门对成本数据的取数要求和核算要求。二是在提高企业核算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成本核算效率的同时,培养和吸收信息技术人才,更好地为成本核算工作服务。三是企业应当根据管理要求和生产特点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其次,对成本费用的发生要实现全程严格地监督和控制,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过渡依赖财务部门事后核算、分析。
(3)成本分析阶段。该阶段工作是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查找差异原因,调整下一阶段的成本计划。在成本分析时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原因,宏观方面包括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员工专业化水平等;微观方面包括劳动生产率、产品工艺设计、生产设备的利用情况等。成本分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对比分析方法和因素分析法。通过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与同期对比、本企业与同行业对比,通过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和评价企业成本控制水平。连环替代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主要形式,通过连环替代法可以将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深入分析影响成本的原因,确定各个因素对成本差异指标的影响程度,
(4)成本控制考核阶段。在成本控制计划阶段应将绩效考核目标和任务分解于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充分了解和分析成本控制计划执行情况,对各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和评价,及时纠正成本控制的问题,调整成本控制目标,让成本控制目标设置逐渐趋于合理和全面,同时让成本控制更加有效,这样才能从整体上降低企业成本费用。
针对前文制造费用分配标准不合理的问题,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产品情况进行分配,如果企业产品单一,则可以直接将制造费用归集到产品成本中,但是如果企业涉及到多种产品时,则应该先对制造费用进行归集,后期可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如按工人工资、产品产量、机器工时等所占比例分配。在提高成本核算效率的前提下,应该按照规范的成本归集方法核算成本,这样核算出来的成本才更为真实和准确,成本控制工作才具有意义。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是一个持续性、动态性的管理工作,虽然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认识到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全面加强成本控制,选用合理的成本分配标准,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就能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制造业企业常见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可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