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理念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1-01 13:45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陈敬平
区域治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陈敬平

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①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对当事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伤害,也严重影响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预防和减少心理突发恶性事件的产生和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心理抑郁问题学生群体扩大,已经成为高校心理抑郁问题的主体

大学本科及以上群体的抑郁高风险检出率为13.6%,中专/大专群体的检出率为16%。大中专学生群体抑郁风险比大学生本科及其以上群体高出2.4%,高职中职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心理抑郁问题的主要群体。

(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接近成熟但尚未真正成熟,积极向上与消极悲观并存

高职院校学生初入大学,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创新意识和人际关系拓展欲望强烈,对学习、工作、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对成功的渴望。但是受限于心理发展尚处于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遇到困难和挫折,自信心被打击,容易产生自卑自责、自暴自弃、前途迷茫、消极悲观的念头。

(三)学生心理健康疾病较少,适应性和发展性心理问题较多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频率很高,但是多以适应性和发展性问题为主,如:入学初期环境适应问题、学习方式和方法转变问题,学习中期的人际关系拓展和维护问题、恋爱情感和性心理问题、自身的性格和情绪管理问题、珍爱生命教育问题,毕业季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升学、求职、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介入的较少,需要转介专业医疗机构介入的更少。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积累不足,自我保健教育能力较差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完成学业的根本保证,也是其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一方面,当前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和途径比较单一,对于常见心理现象认知不够,心理问题自我判断不准,遇到心理问题及其容易造成自身的心理恐慌;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中辅导员和教师不注重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来传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技能培训,只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不注重学生识别、判断、应用等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疏导和缓解技能,导致学生无法做到自我服务、矫正和预防。

二、学生主体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中出现目标偏差,只注重问题解决,忽略学生能力提升

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②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目标,不仅要传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随时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和必要时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心理现象的认知,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排查、反馈等事中干预和事后处理,忽略了对提升学生自身的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之后,无法根据表象和特征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容易夸大,出现紧张、失眠、焦虑、自卑、失眠、孤僻、逆反等情况,从而引起更大的问题。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心理抗挫能力,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优化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但是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忽略了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和问题案例的展示,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对其主动参与性的调动;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解决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情景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无法学以致用。

(三)学生积极心理潜能开发不够,抗挫能力差,消极归因现象严重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着积极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品质,在遇到心理冲突时,要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和冲突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和调动自身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促使人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积极的生活理念,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生活。③但是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挖掘,学生遇到事情之后往往比较紧张,惊慌失措,习惯从消极方面开展归因,通常把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到自身的能力不足、自身经验缺乏等消极方面,造成自卑、失落、自责等心理问题不断的堆积,矛盾不断地积累。

三、学生主体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知而后行,高职院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转变教育观念是第一步。第一,树立全体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的理念,培养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问题以及发展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日常心理问题表象和特征的展示、常见处理方式的介绍、学生自主处理的意识的建立、心理缓解疏导技能的培养等,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自我心理教育知识和技巧,具备随时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必要时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转变过去重教师全程主导处理,轻学生自主协商处理理念。因受年龄、兴趣、经历、尊师重道等因素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一定的隔阂和阻碍,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相近,更加了解彼此想法和需求,当遇到困难时候学生更愿意向身边的朋友或者同学求助。因此,通过开展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培训等形式,提高部分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和能力,在大学生遇到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可以尝试引导其向心理委员等学生干部进行求助,既可以培养学生遇事之后自主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构建一个相互交流共享,改善消极情绪的健康环境。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全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重在学生主体的发挥。第一,树立自主学习理念,主动提升心理健康知识积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重在学生自身,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协助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分析典型心理案例,积累心理问题处理方法和技巧,为自我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奠定基础。第二,开展积极归因,尝试树立自我解决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理念,引导学生敢于直面心理问题,科学理性看待心理问题,开展积极归因,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第三,注重事后反思提高。在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和事件处理后,积极开展总结和反思,在自我探索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处理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研讨活动,提高自我保健教育能力

第一,通过设置心理健康图书馆、心理健康资料专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折页、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线、心理健康周沙龙等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详细列举判断一位学生是否患有潜在心理问题的指标以及常见心理问题的表象和特征,让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时能科学、及时地进行自我判断、查询、求助,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第二,开展开放式、参与式实际案例研讨或者情景模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开展同学心理健康互助训练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情景剧演练、组织心理健康典型案例研讨、组织心理健康热点问题讨论活动等。第三,利用朋辈之间交流障碍少的优势,选拔、组织、培训、考核一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志愿者,使其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服务技能,进而充当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者和联络员,通过知识宣传、耐心倾听、干预危机等形式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和行为指导,进而促进学生的之间的心理互助、有效辅导,最终实现全体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能力的提高。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②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③米豆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途径探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5):1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