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珠君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淞江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小学阶段的教学改革及育人作用不言而喻,该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步树立人生观。教师需要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出发点,结合这一黄金时期的教学改革要求来指导学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真正实现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融合。
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比较复杂,与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属性存在一定的联系。德育教育要求语文教师结合目前学科教学的具体条件,积极利用语文教学元素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在正确三观的引导下与他人构建社交关系,顺利完成个人的社会化。学者在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时提出,这一教育板块的育人价值比较显著,对学生的发展及学科教学改革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国十分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我国有了十多年的历程。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十分关注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及创新,德育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质需要,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及改进。从目前来看,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深入剖析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找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点,积极落实成长成才教育。鼓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和尊重长辈,将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始终坚持正确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保障学生主动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在对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教育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看出,我国教育部门对该板块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主体内容越来越细化,操作性更强,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德育教育长期缺失,难以充分彰显学科教育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育人作用。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应试教育的落实,在德育教育上投入的时间不足。没有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来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升级,这一点使得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高分低能问题比较严峻。外加上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实力较为有限,忽略了对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要素的深入挖掘和理性分析,难以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及优势。语文课堂是非常关键的育人场所,德育教育工作的渗透也离不开课堂。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元素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无法充分体现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原有的德育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推进新课改以及落实素质教育之后,德育教育被提上日程。很多教师开始积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障碍,主动调整教育思路和育人理念,在现代化育人观的引导下实现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完美融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大大提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改善非常显著,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较为复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及障碍。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也停滞不前。
小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元素比较有限,离不开教师的恰当引导。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才能够保障教学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但是有的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所采取的育人理念非常机械和传统,在此基础上设置的教学目标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地落实教学活动,没有意识到新课改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标准,整体的教育教学进度较慢。很少有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及研究来实现德育教育的全面渗透。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对育人理念还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必要性,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道德方面的引导,因此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与育人目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也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仍然按照教材一以贯之,忽略了现代化教学策略及手段的灵活利用。很少有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反思,一个人包办所有的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在基础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及困惑来调整对应的教学手段。这一点使得学生非常被动及消极,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语文成绩不够理想。尽管有的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存在许多兴趣和自信心,但是长期满堂灌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兴趣被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成绩持续下降,教学质量停滞不前,一部分育人资源被直接浪费,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备受阻碍。
尽管有的教师提出,语文教学需要以语文知识的学习为主,但是现代化育人观十分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非常关键。对于德育渗透来说,教学实践也是非常有效的契机。有的语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没有意识到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整体的教学实践效果和水平不够理想。有的语文教师将工作重点放在教材的分析及理论知识的讲解上,教学实践所占有的比重偏低,德育渗透的程度较为浅显。学生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严重不足,很少有学生能够灵活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偏高,对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科教学改革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语文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灵活利用各种现代化的育人观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推进教学改革。确保学生既能够学习语文知识,又能够坚持正确的三观,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学生也能够变得更加的积极和上进。
育人理念和育人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和深远持久的,传统机械的育人理念直接束缚了学生的成长。一部分育人资源被浪费,整体的教学改革直接被耽误。因此,对于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来说,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正确育人理念的渗透及践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调整教学思路,深入意识到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一方面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彰显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育人作用。以人为本育人观的践行最为重要,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角,由教师一个人全权包办所有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大打折扣。即使有的学生比较积极和主动,但是在教师的强压之下直接放弃。对此,教师需要反其道而行,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主动在先进育人观的引导下,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育资源和德育元素,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落后机械的教学模式及手段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灵活利用及配置,学生比较消极,教学质量也停滞不前,严重耽误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改革。因此,德育教育工作无从谈起。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合理安排德育工作,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的提升要求。尽量避免简单乏味的知识灌输和课程传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同时,真正彰显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手段的重要作用。其中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所区别,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抓住这个阶段的德育渗透点和突破口。着眼于德育工作的开展现状,确保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有的语文教师对德育教育创新的了解和认知还不够全面,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上投入的时间不足,所采取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学生非常消极及被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负面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性地选择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保障自身所渗透的德育元素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保障语文教学大放异彩,真正彰显德育教育的指导作用。
语文这门学科的实践性较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社会实践。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学生的社会实践也不容忽略。教师需要注重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充分彰显德育教学实践与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优势,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突破口。课外实践比较丰富及多元,德育教育的价值较为显著。教师需要在课外实践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灵活渗透,主动拓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弥补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不足。学生的兴趣激发及自信心的树立最为关键,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和灵活利用的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动性和行为习惯。各类小组合作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最为有效,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一契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贡献个人的力量。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稳定提升,真正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保障德育教育能够大放异彩。
教材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教学为中心。语文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变动,通过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来找准德育教育的突破口。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一方面需要关注教学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需要确保教学活动落到实处。积极主动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为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前期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较为复杂,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略。教学手段的灵活利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意识到语文教材的规范作用和引导价值,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教学方式改革和德育渗透最为重要,学校需要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和创新优化,保障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德育教育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积极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框架,确保语文教学能够更加生动和丰富。教师需要注重新旧整合,从旧教材中吸取养分,在新教材中明确德育教学的新要求和具体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障碍及影响,为学生的成长及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思路。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了解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促进德育教育的合理渗透,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基础上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保证学生既能够学习语文知识,又能够坚持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