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及前景

2022-01-01 10:58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潇敬
区域治理 2021年50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潇敬

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济建设的目标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是按照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此时国家建设的要求由速度变成了质量。但是,产业结构仍然是以中低端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粗放型经济,面对人民群众此时转向高质量、科技型产品的需求变化,我国的经济不能仅仅服务于高收入群体,要对落后和偏离于人民需求的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升级,应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经济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服务的。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世界经济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确保每个人民都能完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果实。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还未改变,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在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上,长期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现状,导致生产关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需要。

既然我们要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社会和历史的进步和变革,那么就必须从生产力入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抓住主要矛盾,发挥矛盾作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的作用。我们不需要进行影响极大甚至造成不良影响的大变革,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们只需要通过改革来调整生产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调整分别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部分,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发展从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1]。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较为复杂,一方面是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充裕的产能得不到新的释放,但是先进科技和关键装备却又大量依赖进口,民生行业也出现问题,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国内得不到满足,纷纷转向出口商品,大量国内市场需求不能充分被利用,面对低端供给不能满足新需求的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

与面对经济困境时西方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发货币,从而使得人们有能力进行投资的供给改革不同,我们的经济体制中市场因素并非占据全部地位,国家宏观调控仍旧发挥有效作用。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重点虽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这里要改革的重点是结构,而非生产能力。不可否认我国生产力在这些年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但是过度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产业结构出现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美国产业转移的影响,我国基础建设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基础农副产品及低端消费品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民的基本日常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实现了总体小康。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止步于实现总体小康,而是要实现全面小康,此时我们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当前社会生产能力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民需要的不单单是简单的农林牧副渔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不简单的局限于对吃穿住行的追求,对此,国家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增加关键装备及高端消费品的生产,这个过程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不能离开政府的调控。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有力的推动,我们政府有充足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保证产业结构向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而非完全受市场操控的方向发展,这是西方国家在经济调整过程中难以企及的优势。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底蕴

物质生产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人的一切需求都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必然离不开高度发达的实体经济的支撑,因此,要想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经济重心落到实体经济上,发展制造业,争取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受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制造业集中于中低端产业,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到来,我们必须赶上这趟快车,因此必须实现产业升级。内部科技水平的限制和外部的技术封锁,再加上新技术方向选择的曲折性,导致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必然面临较为复杂的形势,从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和科技密集型产业,这个过程是一个蜕变。我们要认识到发展高新产业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我们要充满信心,因为只有经过长期的准备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改革,我们要从主要问题着手,不能被旁枝末节迷惑视线,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3]。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很多行业,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要从这个关键部位着手来推动改革;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金融业、高兴技术产业等,在工作中给予一定的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变革当前产业结构,在合理减少中低端供给的同时不断强化高端供给能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使得我们的工业制造能力得到有效的调整和升级。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矛盾作为事物发展源泉和动力的作用,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矛盾集中于供给侧,但我们必须牢记市场经济调整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其中一方进行调整都会伴随另一方的变化,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其中任意一方来实现经济目标。但是,问题的出现和解决总是有主要方面的,供给侧改革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并起主导作用,因此要把握住供给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关键问题而进行。

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同时也是我们国家的主人,虽然个人能力有高低之分,但是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随着经济进步,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尽管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但是生产力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供给,这并不能适应人民的需要,人民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期望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难以得到大量供应。面对这样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对当前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受到当前生产关系的阻碍,此时我们就需要主动对生产关系进行变革,通过发挥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困境与前景

改革是对当前不合理的体制进行调整。随着改革进程的发展,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涉及利益的端口,改革进入深水区,“但是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震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薄,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5]。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解决问题。为解决经济问题,西方国家曾经推行过供给学派的政策,但他们只注重市场作用而基本忽视政府作用。很显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这种政策的可行度有限,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召回之前转移到国外的产业,这也从侧面提醒我们要在经济改革中注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不只是一个税收和税率问题,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赖税率,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经济政策解决当前困境。当前社会资金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供给,而且已经出现了某些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例如钢铁和建筑行业,与此相反的是,新兴科技行业却投资不够,以国内移动终端市场为例,大多数企业只是贴牌生产,但是进行科技研发的相比却较少。人民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单靠市场的调节不能充分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加以指导。但是,对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作用发挥的程度,我们要加以注意并提前做好准备,“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6]因此,市场尽管起到重要作用但并非是全部作用,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来为人民的生活需求保驾护航,要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出决策,保证社会各个阶层的基本利益都能得到满足。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尽管我们侧重于供给一侧的改革,但我们要也不能忽视需求,“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7],供给与需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两者互为前提、相互影响。一方面,对于西方供给学派基于市场调节过于重视供给而忽视需求的做法我们要注意避免,因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仅仅依据市场的调节可能会导致资本家的生产需求决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此时人民的需求就更加难以得到满足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工业制造实力并不缺乏,作为世界工厂我们有完整的产业制造链条,但人民的部分需求仍旧得不到满足,此时的问题就是供给结构出现偏差,不能针对人民的需求进行生产,供给能力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因此,既要强调供给也要看到人民消费需求的变化,根据实际的变化情况调整政策,做到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也重视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注重两者的协调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出发,用需求调控供给,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满足各阶层群众日益广泛的需求。

五、结语

做出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决策,是为了我国经济能够实现更加长远、更高质量的发展,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提出的要求,这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原因是,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节点,这要求我们改变以往靠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劳动者素质提升等手段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另一个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高,相应地,人们的购买力也在不断提升,且需求结构也在转型升级,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趋向明显。但是,此时市场中的产品供给存在着不足之处,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还有待提高,因此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要求我们必须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同时这也是解决进入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经验,我们拥有基本完整的产业链及上下游供应体系,我们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市场,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固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也会伴随着巨大的利益,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来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我们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升级道路,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改革之路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改革备忘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