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周璠
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区域协调与一体化发展,首先需对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特征开展科学有效的分析,研判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规划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
手机信令数据作为城市新兴大数据,含有丰富的时空信息,与传统调查数据相比,样本覆盖率更高、获取成本更低,在城市空间研究领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已有大量专家学者将手机信令数据用于城市群结构体系研究(周永杰等,2018)以及城市功能区识别(钮心毅,丁亮,&宋小冬,2014;王德等,2015)等方面。本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空间联系强度、腹地势力范围、主导功能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空间规划提供决策支持,支撑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手机信令数据为手机用户与移动通信基站之间的通信数据,记录信息主要包括用户识别码、时间、基站坐标等。本研究采用中国移动手机信令数据,研究区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不含港澳),时间为2018年9月8日至9月14日(以下简称“普通周”)和2018年10月1日至10月7日(以下简称“国庆黄金周”),共计两周。
为提高后续分析的有效性,需对原始手机信令数据进行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驻留点判断和数据扩样。数据清洗即通过初步的检查判断,对异常数据进行去除。驻留点识别算法定义为:当用户在某一基站停留时间超过30min,则视为一次驻留,两次连续驻留之间视为一次出行。数据扩样即通过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官方统计报告中老人、小孩等无手机人群占比、一人多卡等情况,对数据量进行校正。基于用户信息保密原则,输出数据聚合到500m规则格网尺度,包含信息为网格编号、网格经度、网格纬度,以及每两个网格之间的相互联系人次。
1.空间联系强度分析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驻留点识别,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县在“国庆黄金周”和“普通周”期间的流动总人次和各区县之间的相互联系人次。流动总人次为该区县发生人口流入、流出活动的总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大小。相互联系人次为各区县两两之间发生人口流动的总次数,可以从客观上反映各区县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区县之间的联系强弱。
2.腹地势力范围分析
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主城区为吸引源,统计其他各区县与各城市主城区的联系人次。按照吸引人次为1500万以上、150万~1500万、15万~150万、15万以下,对吸引源对各区县的吸引力水平进行等级评定,分别对应为很强、强、较强、一般四个等级。通过对比各吸引源对各区县的吸引力强弱,将各区县划分到对其吸引力相对较强的吸引源势力范围内,从而对各城市主城区的腹地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广州主城区范围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深圳主城区范围包括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其他城市主城区范围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划分。
3.城市主导功能分析
由于居民在工作日与休息日的活动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出行的目的地选择可以反映各地区的主导功能。通过对比各地区在“国庆黄金周”和“普通周”期间发生流入和流出活动的总次数,可以将其主导功能划分为居住、就业、游憩等不同的类型。
空间联系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惠州以及珠海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相对较强,人口活跃度相对较高。广佛肇城市群、深莞惠城市群、珠中江城市群内部各区县之间的人口联系紧密,形成三群关系。
腹地势力范围分析结果表明,珠海、江门、肇庆主城区的势力范围超出了其自身的市级行政边界范围,其中珠海和江门主城区辐射到了中山的部分镇街,肇庆主城区辐射到了佛山的部分区县,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在东莞、中山主城区吸引的地区中,吸引力等级低的地区数量相对较多,吸引力能级相对较弱。
与普通周相比,在”国庆黄金周”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全域人口出行活动数量增多,县级人口出行联系强度普遍增大。其中广州、佛山和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显著提高,广佛肇城市群内部和深圳市域内部的人口出行联系增强尤为明显。从具体的统计数据来看,“普通周”期间流动总人次在1.5亿~3亿的区县只有1个,而“国庆黄金周”期间这一量级的区县数量增加到了8个,且主要出现在广州、佛山和深圳三个城市中。“国庆黄金周”期间相互联系人次在100万以上的区县数量达到了48对,较普通周增加了31对,且主要出现在广佛肇城市群和深圳市域内部。
“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深圳主城区的势力范围较“普通周”有所扩大,超出了其自身的市级行政边界范围,辐射到了惠州、东莞、中山的部分区县(镇街),且吸引力等级较高的地区数量有所增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与“普通周”较为一致的是,珠海、江门主城区的势力范围超出了其自身的市级行政边界范围,辐射到了中山的部分镇街,肇庆主城区的势力范围也同样超出了其自身的市级行政边界范围,辐射到了佛山的部分区县。这一现象表明,珠中江城市群内部和佛肇两市之间的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其居住、就业、游憩等各类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相对较为均衡。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区县在“国庆黄金周”和“普通周”期间发生流入和流出活动的总次数进行对比,将其主导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广州、东莞大部分地区在普通周期间人口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人口流出量大于流入量,可将广州、东莞两地归类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聚集区。肇庆、惠州、江门大部分地区在普通周期间人口流出量大于流入量,而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人口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可将肇庆、惠州、江门三地归类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探亲集中地。深圳大部分地区在普通周和“国庆黄金周”人口流入量都大于流出量,说明深圳无论在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对人口的吸引力都很大,城市功能相对较为完善。
本研究基于手机信令数据,从空间联系强度、腹地势力范围、主导功能类型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广佛肇城市群、深莞惠城市群、珠中江城市群内部县级人口联系紧密,形成三群关系;珠海、江门、肇庆主城区的势力范围超出了其自身的市级行政边界范围,东莞、中山主城区的吸引力则相对较弱;“国庆黄金周”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全域人口联系普遍增强,广佛肇城市群内部和深圳市域人口联系增强尤为明显;广州、东莞大部分地区在普通周期间人口流入量大于流出量,在“国庆黄金周”期间人口流出量大于流入量,而深圳大部分地区在普通周和“国庆黄金周”人口流入量都大于流出量,且广州、深圳两地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市域联系增强、辐射范围增大、吸引力增强,表明广州、深圳、东莞三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就业聚集地,肇庆、惠州、江门是旅游、探亲集中地,而深圳对人口吸引力持续较强,城市功能相对较为完善。
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结构,提出以下规划建议:
(1)通过相互联系人次和地区吸引力的分析,珠海与中山两地之间联系紧密,且珠海主城区对中山部分地区的吸引力明显强于中山市区,例如坦洲镇、三乡镇等。因此,中山的发展可考虑以珠海主城区为主核,以产业融合发展、功能错位互补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珠海、中山两地一体化发展。
(2)从相互联系人次和吸引力强度来看,广州主城区对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深圳主城区对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等城郊区域均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配置,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区连绵发展。
(3)另一方面,从人口联系强度来看,无论是广州自身,还是周边的深圳、东莞、中山主城区,对广州南沙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作用都不强。南沙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节点,同时也是广州城市副中心,应借助这一区位优势和发展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资源交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