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可道,非常道
——浅读《富春山居图》之感

2022-01-01 09:01黄澜常熟大义中心小学江苏常熟215557
名作欣赏 2022年33期
关键词:居图黄公望富春山

⊙黄澜[常熟大义中心小学,江苏 常熟 215557]

读《富春山居图》,一万个人有一万种不同的感悟。但我以为,爱画之人都会有一种“读兴止而悟趣生”的美妙体会。其画由七张宣纸拼接而成,大约七米之长,每个片段都属于一个空间,每一帧画面截下来都是一段精美的微电影,你会在静止的画面中,读到一个动态的故事。《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令无数文人墨客如此着迷钟情,笔者借用陶渊明诗“此中有真意”来开启对黄公望画道的粗浅感悟。学道之人,常研究“道可道,非常道”的真意,而我由此句想到“画道,亦可道,非常道”。

一、布局 :开合之道自然巧妙,智慧有序

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驻足画前,你可以远看近看,走着看停下来看,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曾听蒋勋老师分析过《富春山居图》的布局开合之道,将《剩山图》中那座巍峨挺拔的大山,比作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一个浑厚浓重的命运敲门音符。似乎在提醒我们,这是开启阅览鸿篇巨制的“哨音”。蒋勋老师称 “这张画是西方交响乐的结构”。

笔者很佩服他细致地观察《富春山居图》后精彩、生动的解读和丰富的联想,让我眼前的画面感,拥有了听觉和视觉结合点。而在笔者粗浅的理解中,开合之道应该是黄公望行走在宇宙自然中最真实的情绪流露。作画如同写文章,提笔将情绪感受写意在宣纸上,把最朴素的想法,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论是哪一段空间,都是他内心自然之道的诠释。庄子所言“坐忘”,大概就是黄公望在乱石丛中赏玩山石后,提笔在纸上腾挪翻滚、左右逢源的物象呈现,无须揣摩,不费心思,林木山石搭配穿插,自然相生,创作如呼吸般自然,如打坐般宁静,这份忘我的境界,才会让自己和宇宙天地合一,这就是我理解的画作中开合之道最朴素的诠释。

开合之道中“合”的部分,同样让我深刻体会了道家之画的留白之美。《富春山居图》远山绵长,壮美气势,绵延之感,淡远之气,在一片崇山峻岭后,运用了大段的留白,渐入尾声,将画收起,表现了有无相生、虚实相间的道家思想。这不是仅用一点笔墨技所能表现的,这是一种境界: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蒋勋老师所言的交响乐布局,大约就是我们常说的“余音袅袅”。

一幅山水长卷,“满”“盈”充斥画面就无法成就完美之作,有道是物极必反。在《富春山居图》中可以清晰地感悟“留白”智慧,感悟万物积蓄力量等待萌发、等待生命的流转之势。画幅虽长,画山不必群峰齐现,一峰独具至高无上之美。烟云笼罩,“无声胜有声,无形胜有形”方显崇高之势。江流不必湍急拍岸,于宣纸大片留白处近乎“随性”描上几笔涟漪,将从容平静的富春江缓缓流入观者心坎。画人不必五官俱全,寥寥几笔,墨枯意浓,一样衣袂飘飘,仙气使然。留白之智,方窥“大美”之势,方得圆满之卷。

《富春山居图》中,虚实并不仅是物象的关系,虚实相生相辅,彼此相得益彰,意境之大,无极无限,给读者如宇宙般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庄子的哲学中就是“得道之人精神人格的自由潇洒和自然纯真的性情之美”。留白之外,无一不是景,无一不是道。道的本质是清静无为、淡然质朴、空灵悠远、清简静谧、意味无穷,就像标点中的省略号……因简而空,因白而空,这样的画之道,也值得我们去思考人生之道。人生的留白,可以令生命更加充实淡定;生活的留白,可以令我们更从容自在;情感的留白,可以令我们驾驭自我,宁静致远……在画卷的一开一合之间,无限道法融于自然,令人心驰神往。

二、谋篇:取景设色浑然天成,尽显舍得

《黄宾虹话语录》曾记载:“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取舍可由人懂得此理,方可染翰挥毫。”《富春山居图》谋篇彰显细节感,取景、设色尽显舍得智慧,尽展简率之美。崇山微茫,江水悠悠、幽谷丘壑、孤舟沙渚,“笔简而意足”,长卷的一切景物透出天真自得,灵动之气。画作呈现出张弛有度的笔墨细节,浑然中的质朴,道法中的自然,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山水纵情之乐和“惟吾德馨”之趣幻化于咫尺之间,传递无限神韵,给予观者无尽生命的遐想。

取舍之间,黄公望舍弃炫目“五色”,取墨色作画,辅加赭色,寓美于墨、返璞归真、清逸邈远。画作用墨清雅,浓淡干湿并用,这份由水墨铺设的意趣之美将“心语寄山居”的素雅禅意蕴藏其间,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一派“天人合一”的超然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于宣纸上。“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人的性灵”,真是绝妙之作。

舍得智慧即儒释道三家之精髓,问道求佛的过程就是让心灵开辟出一片更广阔的空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念一天堂,黄公望的笔墨之语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①的“山性即吾性,山情即吾情”的清明境界绵延在观者的心间。他画的不仅是自然山水,也画出了心中的山水,画出了生命的河流,更画出了人生的觉悟。欣赏《富春山居图》如每个人欣赏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如品茶,一口涩、一口苦,一口回甘清香解渴滤心尘;品画如品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享受着浓郁的芬芳,小醉微醺,余香满心,浮想联翩;品画如品乐,一曲禅心,缓缓流淌于古琴,淡泊明志,令人向往诗与远方。

取景之精,设色之简,如此绝妙画作尽显舍得智慧。

三、意境:时空意识灵妙自然,尽显格局

黄公望用山水画来壮景抒情,悟道写心,他终其一生追求完全“出世”的艺术境界。作为全真教道人和隐士的他,终日参道求法,游戏笔墨,以画会友,注重用画面意境来传递自己对生活内涵的理解。作画就是修道,把自己对天地人的理解,融入画作中,已经“自成一家,自有一种风度”。黄公望潜心钻研画山水,画的主体以山川河流来呈现,往往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象征,在文人墨客笔下“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画山画水画楼台,万态春云妍坳出”,均透出黄公望超然灵妙的审美情趣。他的山水画洋溢着对时空本质的认识,这种感悟也与他在生活中的长期观察和道家修行的悟性息息相关。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关于山水之辩、山水之论贯穿了整个中国道家史,“山即名,水如是”,山水的品性是延展性的内涵。在读《富春山居图》时,你是否有一种时空寂寥之感?

《富春山居图》的开篇正上方是一座苍山突兀而起,就像一位智者为我们开启了读画的旅程:群山绵延,山势渐缓,山与山之间有低矮的山野人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若隐若现,沙丘、平地、高山、小桥、渔舟……画作空间上方似有似无,若淡非淡的层层雾霭,将时空的悠远,空间的无限,都展现在缓缓流淌的富春江水中。这分明是黄公望生命的节奏,起起伏伏、涨涨落落,偶尔卷起千层浪,一切依然归于平静。

富春江水一直流淌,风景一直在路上,就算他一个人掌舵,一个人独钓秋江,都阻止不了江水奔流的脚步,一如阻止不了黄公望追求梦想和美好生活的信念。读《富春山居图》,就像穿越千年的山水看时光的交错,看岁月的流逝,并定格当下,畅想未来。一念三千,穿越千古。在画作中,我体悟到生命的回环往复,观画的现在,画的过去,画中四季的轮回,流转的岁月,仿佛就在一念之间,这一念似乎又承载了三世的轮回。过去、现在、未来,一如黄公望的创作在“有我”和“无我”中互相切换自如,“天地人合一”的自然之道,让画的意境尽显灵妙超然,格局之美。

“心境澄明,取象寂寥,笔势和谐”,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和道家“简、清、静、淡、空、远”独特的美学意识互相融合,传递在黄公望独树一帜的绘画作品中,同时传达着他的人格魅力。

四、画道:生命体悟万种风情,尽展方寸

黄公望的山水画创作在入道、求道、得道中攀上“一峰”顶巅。《富春山居图》的孕育、问世、流传、绽放,即是“画之道”的无声诠释。黄公望的修炼生活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记载曰:“尝终日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急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②炼性悟道的过程包括体验艺术,他是一个痴迷于山水到了入定境界的方外之人,真正的大痴道人。他在山水中去寻找趣味,找寻灵感源头,将苦难,跌宕起伏的人生变为“白纸有画说”……

他一生被贴过很多标签:孤儿、神童、掾吏、“松雪斋小学生”、道士、元代画家、中国浅绛山水开创始祖……也许很难相信坎坷多舛的一生,造就了这样一位“平淡天真”的画家。这难道不是传奇般的人物吗?谜一般的黄公望,万千感悟源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北边的马蹄声打碎了中原文人的梦想,元朝皇帝在马背上开辟了江山,横扫亚欧大陆所向披靡,“胯下马手中剑”一统天下的皇帝,将科举考试“按下暂停键”。然而,黄公望不幸生长在那个年代,他的才华只能付诸东流,“天资孤高,少有大志”的少年黄公望,第一次喝了一杯人生的“苦酒”。

尽管这样,他还是有份小幸运,遇到过“伯乐”,品尝过人生的“甜蜜”,“入仕”的黄公望,随着上司的犯案,迎来了更绝望的人生。被冤入狱的他,默不作声,再次干了这杯人生的“苦酒”!将近五十岁出狱的黄公望,这段冤屈的日子,将他的身体和心灵狠狠毒打了一遍!看起来,岁月未曾厚待过年将知天命的他,苦辣酸甜伴随着他胸中抱负的幻灭,生活的迷惘,生命的觉醒,在云游的生涯中直到遇上生命中的贵人——赵孟頫,开始成为“松雪斋小学生”,大概这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③与其说黄公望经历的所有苦难都是为了让他品味人生的万千感悟,不如说这些经历为他后期的精彩人生铺设了最适宜的底色,从而留下了一幅幅精美、叹为观止的画卷,令世人看见了他闪光的人生。他行走于山水间,亲近山水,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他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乐观积极,美好向上!历经千帆,终得圆满,此刻的他是否会淡然微笑,感恩命运的“恩赐”?

画意中超物象的生命感悟,将画之道阐释得惟妙惟肖,这就是《富春山居图》中的人生冥想。“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行归其本源”,黄公望的笔墨之中,蕴含着无限道法,蕴含了人心、天地,阅画如取道,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真可谓“蕴无限玄机,藏千万灵秀”。

五、结语

读《富春山居图》,一万个人有一万种不同的感悟,而我不仅读到了“道法自然”④,亦读到了“人生之道”。黄公望将自己的一生经历浓缩于一纸画卷,他在“道”中悟天地,在天地中画自己,将执念放下,追问自我、回归自我的生命体悟,用最直观方式浸润着我们后人的心灵。明代邹之麟这样评价《富春山居图》:“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圣而神”,恰如其分。《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一幅精妙绝伦的中国山水画,更是一种折射命运、体悟自我、连接天地的美学巨著。

①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聪明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

② 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记录黄公望在富春江边的行为表现。

③ 出自《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具体篇章为《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猜你喜欢
居图黄公望富春山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愿君读读黄公望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旧事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火烧《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