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曼如·重庆市第一双语学校初2023级(4)班
人们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情感,它们的光芒来自个体的不断燃烧,但这是美好的消耗。
——纪 德
弄堂里有个唱戏的女人。
她已经四十好几,大好的青春都耗光了,只剩下春余。
众人眼中的她是个怪人——一人独居、每日未及鸡鸣就开始吊嗓、平素里也不跟邻居打招呼、日日夜夜都在唱戏,大家都说她钻到戏眼里去了。就连母亲也常常叹惋:“要是不把时间耗费在这上面,早就找到好人家了。”
我却不以为然,每当远处群山上一点一点泛起金光,就一溜烟儿地跑下楼去,想听个真切。老妈看穿了我的想法,柳叶眉一竖:“干什么去,给我好好在家吃饭,听这么多年还没习惯吗?唱这么多年都老了!”是啊,这么一把年纪了,已然耗尽大好春光。
晾衣竿上洗得泛黄的衣裳随着清风掠过小幅度地摇摆,如同那满怀情感却破碎的音调一起,坚韧地停留在这个时代。隔着窗,我夜夜听她唱,从《霸王别姬》唱到《牡丹亭》,从《红娘》唱到《白蛇传》,从黑天唱到白昼,从冬唱到春,从此唱到彼。
人间四季轮转了好几轮,她也就唱了好几轮。
直到那年暮春后登台。戏台子搭得简陋,铁架子生满了锈,屏障上的牡丹开败了,处处黏着蚊虫的尸体,她着一身淡雅的浅粉色戏衣,在一片衰败的春意里,悠悠登上了台—
“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眉毛轻弯,丹凤眼似醉,嘴上轻轻点了口红。迈着碎步,挽着水袖,尽管身段已不如从前,可眉眼间净是一个痴字。不复青春的她身着一身粉衣违和地在戏台上唱着。
一声,一声,芳华暗换。
我好像看到了年轻时的她。两弯细眉,一双含情目,秋水盈盈,也是这身戏服,看起来却更为崭新一些,她就这样,顶着好身段在台上悠悠唱着。一念白,一云手,一卧鱼,仿佛戏中人就是她本人般,细细腻腻,也道尽了苦。
缓过神来,戏早已谢幕,只留下了听戏的人怅然若失。大家纷纷为她感到可惜。天色已晚,阵阵穿堂风掠过戏台,把这最后的春意也卷走。
而今,又是暮春的尾巴。我站在窗前,耳畔又响起了那日戏曲的悲凉,那个唱戏的女人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突然想起了纪德所说的:“人们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情感,这是美好的消耗。”
能在十岁初春,二十岁仲春,三十岁暮春的时日,坚持做这样一件消耗年华的事,在四十岁春余之时,仍然执意消耗,坚守本心——这样的消耗,才真正令人动容。
(指导老师:邹仁波)
创作感悟
最初想要写这篇文章是在和外婆看京剧的时候。当我看到京剧演员奔赴在戏台上时,我就已然被他们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文化的传承而触动。诚然,没有哪一条路是好走的,想要追寻珍贵的梦想必然是出于自身真诚的热爱。于是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我很喜欢席慕容的一句话:“一生或许只是几页不断在修改和誊抄着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还有人在灯下。”我由衷地希望在这个信息化、经济化、科技发达的时代,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与初心。
王曼如访谈录
Q1新作文:你对写作有什么看法?
王曼如: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很浪漫与神圣的事。当我逐字逐句写下我的情感时,就早与它们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纵使有数码相机,但视觉的艳丽总不如文字的触人心弦。写作是一个直达心灵的过程,我始终认为,每次当我想要记录下一些珍贵的时光时,写作永远是最浪漫的方式。
Q2新作文:在写作中最大的感悟与收获是什么?
王曼如:巴金爷爷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诚挚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不竭动力与源泉。通过每一次的写作,我对生活的感受力也更加细致入微,能够在每一个瞬间去体味生活的魅力,这是写作对于我最大的直观感受。
Q3新作文:平时喜欢读些什么书?喜欢的作家有哪些?有没有最喜欢的作家和书?
王曼如:平时看的书很杂,偶尔会看看古代词人传,有时也看散文集和外国文学以及治愈类和科幻类书籍。我很喜欢安意如笔下浸染着淡淡墨香的故宫,也喜欢七堇年笔下煎熬的高三与铭心的青春,简媜洗尽铅华的清新。最喜欢的作家是余秋雨,字里行间的书卷气与对文化的深沉感情深深地吸引着我。很喜欢曹雪芹的《红楼梦》,它代表了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Q4新作文:对同样喜欢写作的同龄人,有没有想说的话?
王曼如:《追风筝的人》里面有一句话:“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希望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都可以坚守自己的初心,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Q5新作文:想对《新作文》说的话。
王曼如:很高兴自己的文章可以在《新作文》发表,希望《新作文》越办越好,发表更多的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