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佩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龙门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开展前需要根据不同树木的生长需求和经济性,对树木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树木进行分类培育。在进行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时,还可以通过调换培育树种来科学划分主要和次要树种,构建一个适宜的生长的环境,满足不同树种对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的需求,对同一层级、类别的树种进行集中科学的培育。
在进行森林培育时,相关组织要深入实地了解该地的植被种类和分布情况,计算出更加准确的生长密度。这样在后续开展抚育砍伐工作时,依据计算出的合理的生长密度,选择性地保留生长状况良好的树木,砍掉价值不大的树木。这样既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又可以避免因密度太大造成的水土流失。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森林树种与植被的公平性。
采用抚育间伐的方法进行森林培育,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别是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合理的砍伐可以留出充足的生长空间,有效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各个种类的树木都可以拥有更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了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和层次性。森林对许多动物而言是一个良好的生存基地,因此,随着植被覆盖率和种类的增加,动物的多样性也不断丰富。多层次的植被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生存和繁殖空间,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无论是大小型动物还是微生物,都能在森林中生存和繁衍。综合来看,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可以合理地规划森林植被的分布与密度,有利于维护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经调查发现,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理论知识方面相对薄弱。有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相关人员在开展实地调研及理论整理等项目时无法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正是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在进一步开展森林培育工作时无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森林培育工作时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合理有效的间伐方法,使间伐次数、间伐时间及间伐强度仅凭自身经验决定。后续也不能形成科学系统的评价,整个抚育间伐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前提是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然而,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过多的资金支持,导致森林砍伐环节的资金减少,加上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砍伐树木时不遵循科学的森林植被规划,忽略了树木生长的透光标准,使树木质量一再下降,严重影响了森林抚育质量。同时,缺乏科学指导和严格监督的抚育间伐工作还造成了过度采伐和乱砍乱伐的局面。
森林的经营规划管理相对复杂,容易导致管理混乱,加上合理性较低,往往阻碍了森林抚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其中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森林禁伐区的规划问题,通常会出现将公益林区与商品林区划入禁伐区的现象,导致林业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容易造成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抚育间伐工作效率问题,多数林区由于政策滞后等问题,在进行抚育间伐工作时工作进度大幅降低,不仅影响了林木质量,还影响了林木资源的利用率,对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木材的循环利用,17世纪德国研讨出森林永久利用理论,后来这一理论逐渐推广到各个国家,为各国传统林业理论奠定了基础。到了1826年,德国林业学家提出了“法正林理论学说”,完善了森林长期利用理论。而其他国家也将“法正林理论学说”应用于同龄林木的结构模式中。森林永久利用的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的形成,并逐渐成为指导各国森林经营的基本模式。德国的林业学家于1924年提出与自然用材林相似的用材林经营模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林业学家在老龄作用的研究项目中提出了全新的林业理论。与此同时,中欧兴起了与自然林理论相似的林业理论。直到1992年,由联合国所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审核通过森林原则声明,此后,世界范围内开始履行这一原则。这时,森林长期经营理念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且正式步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林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丰富且可以持续利用的森林资源,而丰富的森林资源离不开森林产业的管理和经营。森林产业管理的最终目的要实现森林生态的有效经营,作为森林生态工作有效经营的首要对策,抚育创新绝对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林木营养的供应量对其生长而言十分重要,为了保证林木个体及群体的生长质量,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森林间伐技术,从而提升森林资源的生产率和利用率。总而言之,抚育间伐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性价值。因此,要加大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优化抚育间伐工作,实现森林资源生长的有效控制。传统的培育思想中,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目的有,提升林木质量、优化林分结构、加快林木生长速度、提高木材有效利用率以及改善林分卫生,增加林分可靠性。
为了避免森林抚育间伐理论知识缺失带来的不便,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研究力度,保证森林抚育间伐对策的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一是适度开发试验林区。依据现阶段森林培育工作的状况,相关人员可深入试验林区进行开展试验项目。在进行试验时做好数据的统计工作,为后续的总结研究奠定基础。最终将研究结果同当地森林抚育间伐工作的开展状况结合起来,以指导后续的树木培育工作。二是局部试验法。合理利用试验林中的不同树种,进行分类和分区培育。同时,根据树种的生长条件以及地区特点,进一步改进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深入分析研究抚育间伐工作的品种和间隔及时间,制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抚育间伐对策,作为森林培育人员开展抚育间伐工作的理论依据。最终,通过试验林区抚育间伐工作的经验总结,得到最为合理并且高效的森林抚育间伐措施,从而指导各地区的抚育间伐工作,促进森林培育工作的高效进行。
只有国家及相关部门投入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森林抚育间伐工作才能顺利且有效展开,才能切实提高森林培育工作质量。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相关费用的管理机制,制定资金专用台账,保证资金管理的高效性。为了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有关部门需要建立培育工作的监督和审核体制,对用地、树种、培育人员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优化资金配置,推进森林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森林培育工作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一个强大且专业的团队可以提高森林培育工作的效率。专业的森林培育人员可以针对森林培育工作中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促进森林培育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因此,森林管理经营部门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及应用。可以对培育人员进行二次筛选和培养,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人才,构建起森林培育工作的专业团队。
在森林培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培育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这样才能发挥出森林培养工作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抚育间伐工作可以有效保证林木质量,而且在扩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物种的丰富程度。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森林培育工作要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保证森林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