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 鑫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表达的重要工具,语文课应为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中应以灵活、高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教材,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语文要素,突出学生的学习重点、教师的教学难点。与传统“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有所不同,现在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加强了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给予其有力的指导,还要帮助学生认识、掌握文字规律,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教材有针对性地编排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旨在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从一年级开始,语文园地中就有“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的栏目。“识字加油站”的内容丰富,如一年级中就数字诗、反义词、数量词等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编排中还体现了梯度,由浅入深,由“字词句运用”到“词句段运用”。训练的形式多样,引导学生仿写句子、修改句子等,让学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排了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从“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中去领略文字的美,体会汉字的趣味。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汉字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学习欣赏汉字书法作品,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增强用字的意识,为规范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教学《汉字真有趣》,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家长、网络、朋友等多种途径,积累古诗词、对联、文言文、歇后语、成语等,并在这些资料中中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认识形声字,并初步感知其特点。如阅读材料中的《字谜七则》介绍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字谜。其中①④是文字谜,以一首诗的形式,具体、形象地展示出该汉字的特点,学生可以从“形”“义”两个方面猜谜底。这两个文字谜的谜底分别是“日”“口”。⑤⑥是画谜,其中⑤画的是一个人(イ)靠着一棵树(木),谜底是“休”;⑥画的是一个时钟,根据钟盘的特征(钟面的时间是十二点),意思是十加两点,可以猜出谜底是“斗”。⑦是谜语故事。黑狗就是黑犬,“黑”“犬”组成“默”字。年轻人笑而不答,默默地拿走字画,就是谜底,所以这个谜底是“默”字。在《有意思的谐音》里展示的是几则歇后语,以读音相同、相似的表达,形成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如“梁山泊的军师”我们会想到吴用,而“无”和“吴”同音,所以隐含“无用”的意思,这个歇后语一般用来形容某人没有用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这个载体,在整个小学阶段不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趣味。
学生对任何充满新奇的事物都饱含热情。但是其多动、活泼的特征也导致其无法在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入手,使学生持续地集中注意力,从而为本节课的高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性格爱好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活泼开朗,喜欢表现自己;有的内向害羞,不善于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多设问,创设情境,给不同性格的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应仔细倾听学生表达的内容,及时帮助学生改正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并鼓励与尊重学生的表达热情,发现学生的表达优势,及时给予评价,为学生的表达建立信心。同时,当学生出现表达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表达,更不可挖苦取笑,而应正确引导。教师要善于运用儿童化的语言,用亲切和谐的方式和学生沟通,点燃学生的表达热情,点亮学生的表达思维,在遇到适宜的网络用语时,也可以让学生灵活地积累与应用,增添师生交流的趣味性,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交流中推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即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需要在生活中落实与应用。因此,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表达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接地气,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准确,使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更强。《春游去哪儿玩》是三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练习,具有极强的操作性。“选一个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认为春天里的好玩的地方。树林、田野、小山、小河边、公园、体育场、博物馆、游乐场……既能让学生放松心情,又能收获知识。让学生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欣赏花草树木、山水虫鱼等自然景物,给予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的冲击,让学生有感而发,进行口语表达,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增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阅读能够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透过文字感受意境美、体会语言美,并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精神需求,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文学体裁种类繁多。统编本教材就安排了各种文学体裁的课文,教师要根据每种文学体裁的类型开展针对性教学。如,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和四年级上册《走月亮》,这两篇课文分别是泰戈尔和吴然写的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在教学中,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以及月光下诗意般的景色,体会亲情的温馨与美好。体会不同的作家和作品的语言文字特点的截然不同。再如《赵州桥》作为说明文,采用了平和的语言构建特征,以陈述为主,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描述了赵州桥的雄伟、美观。而《花钟》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运用了富有趣味的语言,运用生动的拟人修辞手法写出不同的花开放的形态,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什么是“花钟”的了解,让学生们有一种形象、风趣的阅读体验。文章的语言表达风格也是学生需要关注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与模仿,并在模仿练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
书面表达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形式。小学生的阅读量较少,文字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鼓励他们将好词佳句运用到习作中去。通常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开展课堂小练笔,然后进行提问和点评,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在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秋天的雨天,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这一句式,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将各个季节的特点进行表现,如夏天的太阳、春天的风、冬天的雪等。再如,在《猫》《母鸡》《白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学会如何抓住动物的特征,将动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的整合教学中,在《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完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促进学生掌握在观察表达中获取感悟的方法。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下笔如有神”“出口成章”。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要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也要实现学生口语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使课堂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