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有趣才能写得快乐
——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为例

2022-01-01 07:07刘晓梅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腕柿子习作

文 刘晓梅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习作从三年级起步,要求不能过高。如何点燃学生习作兴趣的“导火索”,让“玩”这个话题更有新意?教师重在激趣引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联结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经历体验,把印象最深、最新奇有趣或最有感受的内容写清楚,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心吐真情”的目的。

教学中,笔者坚持“三个围绕”组织教学,让学生习作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让那次“玩”变得有意思、有趣味,在此略陈管见。

一、围绕语文要素,情境回眸,让言语形象可视化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美好的品质”为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文质兼美,篇篇都蕴藏着写作的秘妙,或以形感人,或以情动人,或以声传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说故事。文章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犹如温暖的阳光,使学生得到启发、有所感悟。小古文《司马光》的描述言简意赅,破瓮、砸瓮、击瓮的情形家喻户晓;分角色读读人物对话,学生自然感受到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细细品读《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白求恩大夫忘我工作的情形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新增略读课文《一个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同志关心战士、坚持革命的感人故事。单元语文要素“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在课文的教学中已初步架构,学生习得方法,读写能力在言语实践中逐步提升。

二、围绕训练重点,情境再现,让言语思维可视化

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写事情重在写清楚。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看画面,忆场景,谈感受,表心情”,多元素融入,使学生感到习作有趣,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话会写,让强烈的习作欲望促进学生言语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

1.情境体验做中玩

“以趣促写”就是打造习作的兴趣链,构建课内外相连的选材思路,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习作中。以教材中的四幅场景图为原点,再拓展更多快乐的地点,真实的情境,熟悉的画面,多样化联结生活经验,学生自然联想到自己的一次开心经历。

教学伊始,笔者借助课文插图,邀请两位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当评委,以扳手腕的游戏唤醒学生快乐感受。与同伴扳手腕,全班喝彩;和爸爸妈妈逛动物园,趣事多多;和爷爷一起钓鱼,考验耐心;去游乐园玩耍,惊险刺激……揭题、审题、明确习作主题及要求,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学产生了互动。

2.交际活动忆中玩

同样是“说”,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介绍,口语表达训练层层递进。(1)回忆美好,初步选材。教师创设了联结生活的场景,自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分享,一边欣赏照片,一边在脑海里回忆,看、听、想、说,哪次玩得最高兴?玩了什么?怎么玩的?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的趣事挥之不去,学生思绪万千,记忆如阵阵涟漪荡漾开去。(2)学会表达,说有条理。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并指导学生使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连接词,把玩的过程说得有条有理,同时把“做了什么”“心情怎样”这些要素出示给学生,提示学生不仅可以用连接词串起事情的前因后果,还可以围绕着最好玩、最开心的地方进行生动描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清楚,落笔成文时,那人、那事、那场景、那次高兴自然变得文从字顺,清楚明白。练习口语表述的过程,既是一个教的过程,也是一个练的过程,在言语教学的实践中,词汇和句式逐步丰富,教学目标自然得以落实。

3.范文引领读中玩

当思维和思维产生碰撞,笔者即兴撰写“扳手腕”下水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例文”是怎样描写扳手腕这个游戏的。(出示下水文《扳手腕》)

扳手腕

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陈宇和张耀的扳手腕比赛开始了。

他们先把右胳膊肘立在桌子上,两手掌相交握紧。老师一说开始,他们便互相发力,一场激烈的“战斗”拉开了帷幕。

刚开始,他们紧握着对方的手,好像使出的力量差不多,手势纹丝不动。一会儿,左边的陈宇眉头紧皱,涨红了脸,嘴唇紧闭,鼻子一抽一抽的,手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而右边的张耀面不改色,沉稳发力。

我们见此便大声呐喊:加油,加油!在加油声中,陈宇猛然一发力,把张耀的右手按倒在桌子上,全班同学欢呼起来,这下班里可炸开了锅。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扳手腕游戏中,大家感受最强烈、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地方莫过于比赛过程中的较量,下水文把陈宇和张耀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描写,还对全班同学的表现进行了描述。学生若有所悟,好玩、开心的地方要放慢速度,精工细描。“读中玩”,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乐趣,读出文本背后的思考。

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让习作变得立体鲜活起来,学生在参与“玩”的过程中言语逐渐丰富多彩,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高级的真实体验,实现了语文视角下的语用学习。

三、围绕评改要点,情境拓展,让言语生长可视化

教的要求就是评的要求,写的内容就是评的内容。有效评价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评改中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展现自我,学生习作的信心自然增强。

1.全班交流,示范评改,将感受写生动

以学生的习作《摘柿子》为评改范例,优化习作思路。(附学生习作《摘柿子》片段)

摘柿子

初冬时节,柿子成熟。听说要到乡下阿姨家摘柿子,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乡下,远远地就看见柿子树上长满了柿子,我迫不及待地爬上了梯子,一开始我还有点害怕,一副胆怯的样子。爬到一半时,往下一看,不禁瑟瑟发抖,我鼓起勇气,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摘到了第一个柿子。顿时,欢天喜地,我的心情就像绽开的花朵久久合不拢。从梯子上下来,妈妈夸我真棒,我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啊,我换来了好的心情,像晴天,像白云,像浪花,开心极了。

《摘柿子》片段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摘柿子的过程仅几个镜头就让人忍俊不禁,身临其境。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特别细腻。如一蹦三尺高、迫不及待、欢天喜地等;爬梯子的动作描写精彩生动,瑟瑟发抖、一步一步、害怕、胆怯……短文采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让大家感受到高兴,如从起初的很害怕到最后战胜恐惧,顿时欢天喜地,心情就像绽开的花朵,久久合不拢。在文字的阅读对比中反衬心情的变化。

2.小组分享,自主修改,促表达更自信

学生基础不同,习作教学的起点应各不相同。学有范例,改有路径,变单一“点”的评改为”面”的评改,更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作的评改方向。

好文不厌百回改。分享了同伴的习作,让学生趁热打铁读读自己的创作,顿时,一篇篇短文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在学生笔下,暑假游黄山坐索道“独特”的感受不再是匆匆过客。学生这样描述:“因为恐高,坐索道上山,起初吓得动也不动,紧闭双眼,屏住呼吸,只听得耳边呼呼的风声。在爸爸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尝试睁开双眼,顿时,奇松、怪石和云海映入眼帘。有的怪石像一只只小猴子,蹲在山峰上;还有的云朵飘来飘去,变幻莫测……登黄山虽然非常累,但看到沿线美丽的风景,战胜了恐高的心理,我觉得分外开心。”《家庭狂欢》《大海,我来了》《北海之旅》……从示范评价到同伴间互相评价,学生在指导和评改中,习作经历了从不太清楚、不太明白到逐步清晰的思维发展过程。一个合适的开头,一个最佳的结尾,一句精彩的描写……习作评改不局限于一个字、一句话或者一种表达技巧,发现彼此间习作的亮点,修改不满意的地方,短文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一篇篇习作竞相出炉,修改后的习作,描绘真实、生动、鲜活。

情境回眸让学生“入情”,情境再现让学生“说情”,情境拓展让学生“叙情”。学生在有效情境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形成语言。树立了读写结合的意识,教学便打通了“读、说、写”一体化的通道。学生的思维与体验是细腻入微的,学生一边叙述着玩的直接印象,一边沉浸在有思考、有探究的习作过程中。教者有法,学生便有收获。

猜你喜欢
手腕柿子习作
柿子乐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山里的柿子红了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来自柿子的烦恼
常转手腕可通便
习作展示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