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1-01 04:50张明段超韩晓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期
关键词:单排肩袖关节镜

张明 段超 韩晓锐

1 本溪市中心医院骨科一病房 (辽宁 本溪 117000)

2 本溪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 (辽宁 本溪 117000)

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 (辽宁 沈阳 110001)

内容提要:目的:对比肩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6例肩袖损伤患者按照双盲选法分成参照组(予以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实验组(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治疗),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再撕裂率及治疗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ES、UCLA、Constant、VAS评分相较,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ASES、UCLA、Constant评分均比术前高,且实验组比参照组高;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比术前低,且实验组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相比参照组,实验组再撕裂率更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相比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相比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予以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效果更佳。

肩袖损伤为临床常见退行性肩关节疾病。有数据显示,约有5%~40%正常人群存在肩袖损伤情况,且年龄越高患者占比越高[1]。肩袖损伤可导致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疼痛,进而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影响[2]。目前,临床可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予以治疗,其中最常见术式为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该术式包括单排与双排缝合两种[3]。有研究认为,相比单排缝合,双排缝合术后再撕裂更低,但具体功能疗效临床尚无统一定论。基于此,本文笔者以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36例肩袖损伤患者为例,经分组予以单排间断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对比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现对研究结果做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36例肩袖损伤患者按照双盲选法分成参照组、实验组,各18例。所有患者确诊为肩袖损伤,肩关节疼痛已持续超过6个月,经保守治疗无效,符合肩袖损伤手术指征,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已排除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脏疾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肩胛下肌全层撕裂、肩袖再次撕裂、神经功能受损、肌腱严重退缩患者。其中,实验组男9例,女9例,年龄30~75岁,平均(41.47±12.71)岁;病程5~34个月,平均(15.44±10.76)个月;受损部位:8例左肩受损,10例右肩受损;受损程度:11例中型撕裂损伤,7例重型撕裂损伤。参照组男8例,女10例,年龄29~74岁,平均(41.52±12.73)岁;病程5~35个月,平均(15.48±10.80)个月;受损部位:7例左肩受损,11例右肩受损;受损程度:11例中型撕裂损伤,7例重型撕裂损伤。经统计学计算后,两组数据显示,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术前,予以两组患者常规准备,血常规、血生化指标,行病毒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三角巾悬吊制动等。手术时,予以两组患者全麻,并使患者呈侧卧位状,将患肢外展30°悬吊,经后、前侧入路探查盂肱关节,掌握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关节软骨、肩胛下肌、肩袖关节内止点受损情况;再经前、前上外、外及后侧入路肩峰,评估肩峰下滑囊清理情况及减压情况、肩袖受损情况等。在行缝合前,将受损肩袖、骨面以刨削器、高速磨钻进行新鲜化处理。参照组予以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即:自关节侧将锚钉两条线的一段穿过肌腱进入肩峰下后,与另一端打结、固定,缝合时确保缝线距离撕裂边缘1cm左右,穿肌腱点间距在1cm左右。实验组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治疗,即:首先将两颗带线锚钉植入软骨缘,再将缝线经缝合钩或过线器由肌腱穿过,期间尽可能保持缝线间距相同。在内排锚钉打结前,于肱骨大结节部位植入两颗锚钉,于撕裂肌腱外缘将缝线一段穿过,再打结外派钉缝线,再经水平褥式打结内排钉缝线即可。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再撕裂率及治疗满意度等。患者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经肩关节功能、肩关节疼痛程度等进行评估,其中肩关节功能经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假关节评分(UCLA)量表、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评分评定,ASES内含患者自我评估疼痛、肩关节稳定性与生活功能、假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项,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UCLA量表内含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前屈曲活动范围、前屈曲力量与患者满意度等,分值0~3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肩关节功能越佳;Constant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肩关节功能越好。肩关节疼痛程度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VAS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肩关节疼痛越重。治疗满意度经本院自制调查问卷统一统计,问卷总分100分,共分满意(超85分)、尚可(60~85分)、不满意(低于60分)三级,治疗满意度为满意率与尚可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术前,参照组ASES、UCLA、Constant、VAS评分分别为(36.07±3.35)分、(7.66±2.37)分、(63.84±3.19)分、(6.65±2.39)分;实验组对应项评分分别为(35.96±3.28)分、(7.63±2.41)分、(64.02±3.26)分、(6.61±1.79)分。术后,参照组ASES、UCLA、Constant、VAS评分分别为(81.15±5.07)分、(30.26±3.37)分、(81.24±4.82)分、(1.65±1.54)分;实验组对应项评分分别为(87.61±5.69)分、(34.72±3.94)分、(86.69±5.83)分、(1.42±1.24)分。两组患者术前ASES、UCLA、Constant、VAS评分比较,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ASES、UCLA、Constant评分均比术前高,且实验组比参照组高;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比术前低,且实验组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2 对比两组术后再撕裂情况

实验组、参照组各有1例(5.56%)、6例(33.33%)患者出现再撕裂情况。相比参照组,实验组再撕裂率更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3 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尚可、一般例数分别为12例、3例、3例,总满意度为83.33%;参照组满意、尚可、一般例数分别为4例、3例、11例,总满意度为38.89%。相比参照组,实验组治疗总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3.讨论

肩袖即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等肌肉组成的自前、后、上方包绕肱骨从而稳定、活动肩关节的部位。肩袖损伤为临床外科常见疾病,为肩峰下长期撞击所致慢性损伤。近年来,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有统计显示,自50岁至80岁,肩袖撕裂率自13%升至51%,分析原因为,肩峰下、周围软组织间隙小,随年龄增大患者肩关节退变加重可导致肩峰下间隙更小,进而使肩袖损伤加重。肩袖损伤是引发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的主因,可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因仅有10%肩袖损伤患者可自然愈合,10%可好转使损伤范围缩小,还有大部分患者可持续恶化,甚至转至全层肩袖撕裂,而全层肩袖损伤无法自我愈合,需予以适宜治疗。临床目前可通过非手术、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4],即修复肩袖,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减少间隙,确保循环载荷下力学稳定性,使肩袖、骨界面生物学状态得以优化至肩袖生物愈合。其中,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局部封闭、物理疗法及康复训练等,但并无法予以根治[5]。相比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情况[6]。手术治疗包括直视下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及全关节镜下手术几种。以往临床多行直视下开放手术治疗,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大,且术区美观度不足,需剥离较多软组织,易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且对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整体预后。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器械研究的深入,患者已不满足于开放手术,关节镜辅助手术越来越为临床广泛应用。在采取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时,临床可结合患者肩袖损伤部位、程度以及时间跨度以及患者功能需求等选取适宜治疗方案。近几年,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关节镜技术,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技术因其修补术创口小、易恢复、预后效果好等优势已成为临床首选手术治疗方式。

关节镜下修补术包括单排缝合及双排缝合两种[7]。其中,单排缝合即经线性方式行锚钉放置,可有效修复肩袖损伤,但随着临床对肩袖损伤的深入研究,有研究认为单排缝合技术在修复程度、固定强度上尚有不足;而双排缝合技术即于解剖颈关节软骨边缘部位放置一排内侧缝合锚,再沿着大结节肩袖足印外侧面放置第二排锚钉,其可使腱-骨面积增大,确保生物力学稳定性,从而增强固定强度、增大足印区面积,更利于损伤部位愈合,提高肌腱愈合率;当然,也有研究认为双排缝合技术内植物更多、手术难度更大、时间更长、花费更高,在患者接受度上存在一定难度。

本文研究中予以参照组患者单排间断缝合,予以实验组患者双排缝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ASES、UCLA、Constant、VAS评分相较,P>0.0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ASES、UCLA、Constant评分均比术前高,且实验组比参照组高;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比术前低,且实验组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相比参照组,实验组再撕裂率更低,治疗总满意度更高,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双排缝合修补术治疗效果要好于单排间断缝合治疗,更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这是因为,单排缝合需行大量线结,而这些线结经长期摩擦易引发肩峰下表面骨溶解,不利于患者患肩长期活动。此外,单排缝合足印区覆盖不足,且腱-骨面积小,经肩袖、骨面点对点接触进行固定,以此促使肌肉间瘢痕愈合,但其应力无法集中,固定强度不高,较易增加患者再撕裂率,甚至使患者术后因锻炼不当引发锚钉松动等,进而增加患者痛苦;而瘢痕愈合还可使患者术后锻炼疼痛增加,甚至使患者因疼痛过于剧烈而无法锻炼进而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甚至引发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而相比单排缝合,双排缝合具有以下优势:该术式可有效探查障碍盂肱关节,并予以对症治疗;该术式可将肩袖损伤部位充分暴露于术野下,更利于损伤部位得到有效治疗;该术式不会损伤三角肌;该术式可于关节镜下经肩袖软组织松解获取无张力固定,可促进肩袖愈合,且创口小,再加上不易引发术后肩关节粘连,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美观度[8]。同时,双排缝合的内排锚钉处于愈合区软骨边缘,外排锚钉处于愈合区皮质骨区,可有效降低拔钉可能,实现足印区完全覆盖,进而使肌腱、足印区接触面积增加,并确保肌腱-骨愈合部位施压均匀,进而确保肩袖愈合机械稳定性与牢固度,导致锚钉无法脱出,从而利于手术彻底清创大结节,避免或减少修复失败情况,并降低患者术后再撕裂率,还可减轻患者疼痛,确保患者术后遵医嘱功能锻炼,进而避免患者术后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可能[9,10]。

综上所述,相比关节镜下单排间断缝合治疗,予以肩袖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少再撕裂率,减缓患者病痛。

猜你喜欢
单排肩袖关节镜
手术室舒适护理用于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效果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肩袖撕裂的效果分析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
“轮转冰”背景下山东省单排轮滑球运动发展的构想
影响关节镜术后肩袖愈合因素研究进展
世界男子单排轮滑球锦标赛八强技术特色分析
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涉及车辆装载图示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