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组织改革发展路径探索

2022-01-01 03:56:36上海电机学院郭晓蓉
区域治理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共青团高校学生改革

上海电机学院 郭晓蓉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青年工作顺应时代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与新一代青年建立紧密联系,共青团工作要牢牢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引领作用,是新时代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自2015年起,共青团工作全面进入改革阶段。2019年团中央发文要求切实落实学生组织深化改革的工作指导意见。2020年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七大后,更是强调持续深化创新改革学生组织,并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学生组织改革创新是共青团改革工作中的一大步,在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学生组织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一、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组织改革发展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组织改革是新时代的外在需求

2020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文,对于共青团改革提出指导性思想及改革路径等多项重要举措。其中特别强调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大背景下,要特别发挥共青团在高校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当代青年的自我奋斗精神,努力破除固有的共青团发展思路以及现存的重难点问题。

针对学生组织的改革发展,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当协助学校党委加强对学生组织主要骨干人员的选拔、培养以及日常管理,在学生骨干中树立榜样,形成组织合理、从严指导高校学生组织的政治责任大局。

(二)高校学生组织改革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

面对当前共青团改革的大背景,高校学生组织也同样面临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挑战,改革创新现有学生组织机构机制,明确学生组织功能职责,提升学生骨干综合素质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组织应当代表全体学生的利益,服务全体学生,将立德树人宗旨落实到位[2]。但是由于目前高校学生组织在长期改革境况下存在一些问题而在内部管理、角色定位等方面有一定困难。因此,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服务学生宗旨的体现是学生组织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的自治组织建设改革的内在要求[3]。

(三)高校学生组织改革是新时代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渠道

共青团改革中高校学生组织改革必须依托管理机制制度的建设,从而达到群体管理的标杆向导作用。高校学生组织的综合素养,直接决定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的实现,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要在人才培养方面立德树人,立标杆、树榜样,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干部的责任是前所未有之重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高校通过“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方式,健全、完善学生组织工作人员培养体系,是高校学生组织改革新时代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渠道。

二、高校学生组织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学校共青团改革指标体系》从政治教育机制、实践教育机制、组织建设机制、保障支持机制对于共青团改革过程中的各项内容提出了考评制度。其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一)学生组织人才培养机制短缺

从当前高校学生组织的培养时间规划来看,大一做干事、大二任部长、大三聘主席是高校学生组织人才培养时间模式。这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新生刚入校对于学生组织的了解多为学长学姐口述以及学生组织的招新宣传,往往凭借一腔热情加入学生组织,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与期望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有所差距从而导致工作懈怠甚至退出学生组织的屡次出现。二是主席团成员通常情况下负责1-2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其中会出现非直系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不了解、工作思路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工作脱节,无法很快适应新的岗位。而由干事升为部长的新上任学生干部同样受到前期工作内容的限制而造成工作实务操作无法衔接。

(二)学生组织机构设置繁杂

学生会、团委是目前高校最常见的学生组织。而其下设置的具有特定工作职能的部门、组别往往繁杂,存在功能性重复、小事化大等现象。一是各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事务性的功能重叠、部门内部存在分工轻重不匀等情况。二是机构的复杂化设置使得招募的工作人员大幅度增加。根据最新《指标体系》内容,对于工作人员人数的限制方面,有意愿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人数被迫减少,而遴选、培养学生干部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人数的缩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可选择、可培养的对象受限。三是机构设置的优化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组织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在诸多部门以及诸多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存在事少人多的现象,专心于学生组织工作的学生干部明显减少。

(三)学生组织考评机制缺乏

在高校学生组织中,激励机制、考评机制、退出机制等相关组织运行机制缺乏,普遍存在有门槛进入但是工作过程中未树立标杆、没有淘汰机制等后续培养、激励尚不完善的情况。而结合当代青年具有时代特色的个性特征,做事态度更情绪化,在没有考核的工作氛围下,容易引起“撂挑子不干”“一走了之”等现象[5]。在其他方面,例如晋升过程急于求成不论功绩、做事方面只求做完不求做好、功利心较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组织改革发展路径探索

(一)建立学生组织工作人员管理机制

对于高校学生组织工作人员,针对其群体特有的热情洋溢、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全心全意为师生群体服务的特征,学生组织的工作经历应当作为管理机制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2019年发布的《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和工作部门负责人每学期评议述职。述职评议制度向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有其工作内容、工作态度、工作成效各方面的考评,其中涵盖政治态度、道德品行、学习情况、工作成效、纪律作风等各方面内容[6]。通过定期述职评议,从宏观层面要求学生干部定期对自身的言行举止、工作能力、群众基础等问题开展自我总结与思考,从而反思在过去一段时间中的优秀表现以及有待改进的工作内容。而对于普通学生组织工作人员,通过评述,直观反馈组织主要负责人存在的缺点,表达群众的想法,直面存在的不良作风等问题。

(二)完善学生组织人才培养的时间路径

建立实习干事机制,即在刚进入学生组织伊始,通过一定时间的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综合考评后,对于积极上进、有团队合作精神、踏实认真表现的实习干事给予正式任命,进一步将学生组织主要干部的成熟期后延,理想状态下达到大二干事、大三部长、大四主席的时间培养路径。第二,有进阶有梯度有层次的全年级全方位的学生培养体系。通过面对新生的“新生英才成长训练营”“开学典礼”教育、“学生组织面试招新”,面向学生组织干事的“新干事培训课程”、面向学生干部的“团干部培训课程”“大学生骨干领导力培训班”等主题活动,对学生组织成员进行思想政治引领和团的理论知识培训,全方位提升组织、领导、实践、创新综合素质,打造有进阶有梯度有层次的全年级全方位的学生培养体系。

(三)全面提升学生组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当前,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学生组织的使命和职责需要据此重新评估[7]。一是培养格局仪式。学生组织工作人员把握好学生干部的角色定位,结合专业特色及个人性格特征,拓宽学生干部工作事业,努力培养大局意识、集体仪式以及实干精神,坚持做好每一件基础工作,进一步树立整体工作的逐层培养理念。二是摒弃官僚主义,高校学生组织“形式主义化”“官僚化”的现象实际上是学生对自身身份的过度理解并且夸张展现的表现[8]。因此学生组织要正视自身功能,本着对全体同学负责,受所有同学监督的工作原则,加强自身体系建设。三是学生组织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宗旨,从全体学生中选拔出来,再重新走入学生群体中去,从全体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准学生组织工作人员在学校事务以及学生工作的平衡点,既要避免成为学校的“发言人”,也要避免成为不顾校园大局的激进代表[9],真正起到在学生及学校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

四、总结

共青团改革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组织深化改革是群团改革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高校通过学生自治组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改革过程中的痛点以及有效改革途径的探索既要从体制机制改革上予以重视和支持,也要为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挥自身特有职能创造条件。在日常管理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组织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自觉服务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紧抓改革创新关键点,带头转变不良工作作风,从而使得新时代的高校学生组织保持当代青年时代特点,始终在改革创新的路上不断前行,服务高校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真正接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猜你喜欢
共青团高校学生改革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8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9期)2016-11-11 08:57:02
抗洪中的共青团
中国共青团(2016年8期)2016-11-11 08:22:44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