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2-01-01 03:57:1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术资源传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对于高校的文学美术教育而言,立足于继承传统现代艺术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坚持传统艺术的走向民族性、本地化,融合现代艺术的走向国际化、全球性,美术教学课程体育教学一定的机会努力使得我国艺术教育课程教学能够更加硕果累累。

1 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文化专业课程设置较少,意识淡薄

在当前各个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对于传统艺术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开发和综合利用工作实际上依旧是一个意识淡薄、投入较少的问题。在高等院校的扩招中,学校的发展更加注重了对于大量可以让人们看到、感受得到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开发与运用,如像多媒体这样的软硬件装置,而对于传统的文化资源等课外教学信息和资源进行开发与运用却明显地出现了重视程度不足、投入与运用开发有限等问题,阻碍了传统的文化和资源被转变成一种适合于高校进行艺术课堂教育的信息和资源。

1.2 学科本位制的影响

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浓厚的美术学科自身本位制观念,缺少与其他学科相互联合、与校外资源相互联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术专业和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而且当前高等院校对于美术专业和学科的建设基本都是以西方传统美术学科的内容作为教育基础的,对于我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也有着先天性的忽略,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地不利于促进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和文化资源在我国的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和融入,更甚至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美术和文化资源的理解和接受与对美术认知的偏差,侧重着眼于西方,却忽略了传统文化的资源和美。

1.3 课堂过分注重技能训练

在当前各高校的教学中,无论是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还是一些专科大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专业技能为主体的本位教育观,忽略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过度地关心和考虑涉及到了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尽管这一点属于我们进行美术研究和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但是我们的学生很难避免地就存在着一些缺乏深入认识和了解美术的浅层次、缺乏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等现实性问题,这也就使之成为了阻碍我们传统艺术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社会实际因素的制约

想要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就需要接受到社会实践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为在研究和开发我国传统文化资源时,不可避免地就需要从社会、从民俗和艺术等各个领域中汲取资源和因素,需要从社会的基层中汲取精神。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尽管我国国民经济有所增长,但在当前的社会中,出现了许多传统和文化后继无人的局势,这本身也对于我国传统和文化的传承有阻碍性。而在另一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社会组织,比如博物馆、美术厅等场所,都很少向公众和个人开放,反而更加努力追求社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高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发展也显得尤其不利。

2 高校美术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探析

2.1 积极开发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美术课程

在当前的教学中,除了必须要充分地关注和认识到民间艺术作品本身的优势和特点之外,更是必须要充分地关注和看到民间艺术作品的现状和发展。除了学生要深刻地理解到美术中的国画、水粉、水彩等,更需要他们有意识地去认真关注和感受到各种多样的民俗文化,如泥人、剪纸等。在这个关注下,能够更进一步地领悟和理解我国民俗文化传统的审美理念,进一步地促使大学生从实践中提高对艺术的认识和领悟,以及他们对于我国民俗文化和传统的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吸收和完善。

2.2 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积极地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被纳入到高等院校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整个过程中,不仅重点在于引入一种画法和绘图的方式,更重点在于引入审美手法,并且还在此过程中引入了一系列有关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素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们就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能够充分地认知和理解艺术的共同点,而不再局限于某个美术课程。由于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想要能够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可以做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全面整合。其实早在远古的时候,诗、乐、舞都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产生和发展的,后来逐渐出现了艺术与诗歌的完美融合。在学习中,必须做到的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打破各门学科之间的界限,全面地实现各门课程教学的突破性发展,为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当前我们高校美术教学事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3 因地制宜的探索民间文化

在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民俗和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创新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家长应该发现要更加积极善于为其牵线搭桥,积极为其他当地社会团体寻找更多帮助和共同推动。比如,雇用一些优秀民间美术艺人,到学校里做一些艺术讲座,对于一些不同的民间艺术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教师们就不仅可以给他们牵线搭桥,与这些民间手艺人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甚至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去向民间手艺人拜师或者向手艺人学习。在当前由于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后继无人的不良现象,而且在高校的一些民间艺术类专业院校和专门的在校学生中,也许会有一些被大学生认为是一个存在着切实的梦想去自己的艺术方向上进行艺术探索与科学追求的普通大学生,对此,教师完全可以能够对其进行心理引导,鼓励他们自己努力去探索做进一步的艺术探索与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对于国内博物馆、美术院等,也根据需要尽量向国内大学生公众开放,给予国内大学生更多参观学习机会,与国内高等院校积极进行学术交流推广合作。

2.4 积极搭建交流的平台

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交流是促进学校或者说也就是师生之间和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渠道,想要真正实现将传统文化带到课堂中,就必须要真正做到将传统文化带到课堂中,这必然需要真正做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发展,真正做到推动交流和发展平台的搭建。一方面,要与当地的民俗和艺术事业有着共同的承载者,比如与工匠、艺术家、收藏画廊等拉近了关系,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信息交流,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传统工艺文化的历史来源、档案资料等的充分和完善,而这些艺术家却能够为他们提供各种技艺和审美互动等;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需要我们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联动。

3 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3.1 优化项目设置

课堂教学被认为是最直观、最根本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适当地考虑在高等院校的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学两门课程的所占比例,加大其他各种跨学科互动交流的时间和力度,把优秀的艺术作品带到美术课堂,充分运用其课程所设定的示范性作用,鼓励广大学生通过更为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

3.2 积极探索创新型教育方法

美术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特别性,既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让优秀的艺术内容走进课堂,又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厅,走进民族节日的习俗、崇拜礼仪,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世界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一种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进而对其予以保护和弘扬。同时,在现代信息科技的条件下,在互联网、移动端等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利用互联网络平台来开展教育与互动的交流是其创新型教育模式的理念和应有之义,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教育关系也就适应得到了相应的扩展,发展成为充分沟通、合作、激励的互动型教育关系。

3.3 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一个课程性教育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要充分结合高校的实际,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科研基地的建设,加强各个院系之间的资源共享,充分运用学术座谈、课题研究、美术展览、访谈学者等途径,构筑一个形式丰富多样的高校传统文化互动和沟通的平台,积极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既强调了学习交流,又更加注重自主开拓创新,让广大学生能够在充分地贴近和吸收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到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并探索自己在创造性活动中对于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

4 总结

传统文化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中华文明在经历几千年的繁荣发展后,留给了我们的历代后人如此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如何从传承中华优秀民族传统美德文化中不断吸收更多养分,培育出我们高度的思想文化自觉和强的文化精神自信,是广大的中国美术教育文化事业和美术工作者的共同使命。

猜你喜欢
美术资源传统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资源回收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