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霞
(商丘市梁园区工伤保险所,河南 商丘 476000)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利用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成效与特色,更好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着力实现依靠绿色生态农业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实现提质增效,促进传统农业生产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既要立足现状,更要谋划长远,同时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推动农业农村健康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在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上要以党建帮扶为引领,增强当地“造血”能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新篇章。
一是以顶层设计明确方向,切实落实经济管理责任制,划分各单位及相关部门在管理中的责权,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对农业经济进行自上而下的细致安排、统筹规划,做到把好关,进而促进发展。二是在数据支持下优化管理模式,要正确核算农业经济相关数据,建立健全档案并妥善保管。挖掘经济数据与振兴战略目标,及时发现经济管理的薄弱点及不足之处。三是针对各单位及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管理技术难度等制订考核指标,定期完善考核内容。要求各部门尽职尽责、互相配合、同心合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要保证经济管理与乡村振兴圆满对接,需要适度扩展经济管理内容,关注农业生产成本、农业生产效益、社会管理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要确保有效有序地执行农业生产计划,配备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监管农业经济规划执行和相关部门整改情况,保证生产环节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积累人才力量,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其使命感、责任感。
生态农业能够有效改善乡村环境,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主要路径。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存在严峻的问题主要是农业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激励机制、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技术体系以及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生产系统。
一方面,要发挥相关部门的领导力,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发挥自身优势,研发新型农作物品种、开发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研究新型农业生产系统等,为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降息、减免税收等政策缓解资金压力,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保证生态农业发展拥有充足的资金。
目前传统农业的劣势逐步凸显,所以,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壮大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推动种养结合和产业链再造,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更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例如庄园旅游,其能够很好地结合农业和旅游业的优势,不仅为未来农业发展寻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还是一个良好的旅游创新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健全商贸流通、农村产权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等平台和建设智能标准厂房等设施,探索“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发展模式,引导农村二三产业集聚发展。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推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这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借助全千兆、大数据、5G+等技术,中国移动积极推出以“移动看家数字乡村平台”为代表的系列服务,解决城乡资源不均衡问题,进而缩短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智慧经济。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农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很重要,因此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是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这就需要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建设。
农村环境简陋,消息闭塞,物流不畅通,导致农产品销售滞留,大量农产品腐烂变质,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国务院已颁发了一系列政策,要发展农村电商,促进线上线下销售融合,使优质的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走向全国。
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杠杆,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力量。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和任务出发,创新、强化、壮大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时代性的重大课题。深入研究农村金融与乡村振兴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深化认识,对于推动战略实施很有意义。
涉农主体缺少大多信用累积,也缺少有效抵押物,再加上不确定因素,导致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呈现为“早与晚”“大与小”“有与无”三大严重错位现象。对此,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要从畅通渠道、风险控制、服务下沉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强与企业、政府、担保机构等的合作,开创增信服务体系,补齐农村金融短板。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于涉及产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乡村振兴表现出资金需求巨量、发展空间广阔的特点。初步测算,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大约需要投资7万亿元以上。“特别是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由此催生出更具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金融系统研究院研究员武忠言认为,农村金融需求由过去的“小、频、快”向规模化转变,这就要依靠政策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支持乡村振兴。这一思路在各级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均有体现,在中央层面上,2021年6月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金融机构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做好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金融服务等八个重点领域,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从涉农主体的需求来看,缺乏有效抵押物是农户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更准确地说,农户既有集体土地、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在既定政策法规框架下尚且无法作为申请银行贷款的抵押性资产。农户信用信息匮乏是造成贷款难的另一个原因。相较城市用户,获取农户信用信息的难度较大,金融机构对农户信息掌握较少、了解不充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突出。涉农主体有效抵押物和信用信息的缺乏,直接导致金融机构面对高风险、高成本的涉农信贷,同时,涉农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回报率低,造成银行不敢贷、不愿贷,农村金融服务严重供给不足。
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就业问题,保证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不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是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产业强,农业才会强,产业旺,才有乡村振兴的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加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当然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问题。因为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很多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尤其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