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英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镇社会事业局,江苏 灌云 222231)
小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小麦整体种植生产效率,还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种植劳动力相对紧缺的问题,提高了小麦种植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管理程度,有助于实现统一生产管理和现代化规模化的小麦种植。但是受到当前小麦生产机械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限制,我国在小麦种植机械化新技术研究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要在当前小麦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以及应用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小麦整体生产的相关需求。
目前,随着人们对农机技术的大力推广,小麦整体生产过程中相关种植生产机械的使用程度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随着当前小麦种植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样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以连云港市灌云县为例,相关农业工作人员在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翻地工作时,受到机械部件以及设备磨损的影响,往往无法顺利完成相应的翻地任务,翻地时土壤深度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目前所采用的种植翻地机械在进行翻地工作时,通常能够进行深度大约为25厘米的翻地作业,这一翻地深度能够满足当前部分生产作物的生长需求,但由于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深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翻地机械在工作过程中所达到的翻地深度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小麦的整体生长需求,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种植小麦,则极容易导致小麦出现倒伏的情况,影响正常的生长以及生产[1]。
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在使用农用机械来展开翻地作业时,机械工作的固定化,极易造成翻地程度过大,导致土壤过于疏松的问题。如果土壤过于疏松,小麦生长时无法保障能够完全直立,从而发生倒伏现象,并且由于土壤过于疏松,耕地往往无法完全锁住土壤内的水分以及养分,在雨水的冲刷下便会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破坏。同时农业从业人员在利用相关机械展开小麦种植施肥的过程中,由于当前相关施肥机器完善程度也较低,展开施肥作业时往往无法将肥料输送到土壤内部,使得肥料停留在土壤表面,造成肥料浪费的同时还会进一步使得小麦根部缺乏养料,小麦无法高质高量的生产。
小麦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整体的农作物生产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小麦种植机械化发展以及相应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当前小麦的整体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虽然小麦种植机械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在展开机械化种植生产的过程中,依然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针对当前小麦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小麦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程度往往取决于当前我国整体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完善农用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深入研究当前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国家以及政府需要加大当前国内科研技术研发的相关投入,推动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此来提高整体农用机械的发展程度,更好地推动现代化的小麦生产发展。
其次,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技术能力培训。农用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如果想要展开更加高效高质的小麦生产作业,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农业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当农民掌握了相对完善的农用机械使用技术时,便能够有效地提高农用机械在整体生产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程度,减少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为小麦的整体机械化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2]。
当前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免耕播种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将这一技术按照小麦整体生长的过程进行了细分,大致分为种子出芽技术、防堵技术、种植与施肥分施技术以及覆土保水技术。在这一技术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种子出芽技术的关键便是提高种植土壤的肥力。
在连云港市灌云县,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播种工作时,需要将地面上残留的小麦秸秆等农作物副产品进行相应的清理或者肥料转化工作,利用机械翻耕的方式将秸秆等残留物翻入土壤中进行分解,以此来增强土壤自身的肥力,促进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出芽率能够稳步提升。而防堵技术则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在利用农用机械进行耕地开沟工作时,如果耕地土壤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杂物,这时便极易堵塞机械部件,使得机械发生损坏或者卡顿,从而导致整体开沟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这免耕播种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农用机械在进行开沟工作时由于土壤杂物所产生的管道堵塞或者机械故障。种植与施肥分施技术应用的原因是:在展开相关小麦种植作业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种子与化肥同时撒播,避免种子过度与化肥接触从而造成种子灼烧等问题,影响了实际出芽率以及生产产量。这一技术能够使得种子与肥料处在不同的土壤层面,由此来减少种子灼烧情况的发生,提高整体出芽率,并在这一基础上增强化肥的整体使用效果,减少资源的浪费问题。覆土保水技术则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小麦免耕播种工作时,利用农用机械将体积较大的土块进行压碎,将较为疏松的土壤进行压紧,以此来改善种植地土壤的整体疏松程度,满足当前小麦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密度的需求。
当前连云港市灌云县小麦主要种植地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土壤肥力差异问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农业从业人员在进行小麦播种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垄作播种技术,来进行相应的小麦生产作业。当前垄作播种技术根据土壤肥力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于土壤肥力相对较差的种植地,每条垄之间的宽度大致为70~80厘米、高度为15~18厘米,垄上进行小麦种植时种植3行最为适宜,这样的分布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当前耕地中的土壤肥力。在进行小麦种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垄沟内进行玉米的种植,利用玉米来改善土壤肥力。另一种方式则是针对于土壤肥力相对较为肥沃的种植地,在进行小麦种植的过程中,相应的种植垄沟的高度可为60~65厘米左右,垄沟上小麦种植的最佳行数为两列。同时,为了更好地对种植土地进行利用,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还可以在垄沟中间进行玉米的种植作业。这一项技术适宜运用在具有完善的灌溉设施以及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区,能够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灌溉设施的相应作用,提高种植土地的整体利用效率。相关工作人员在这一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在正式种植小麦之前需要对种植地展开翻地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土壤肥力进行相应的改善。相关工作人员在改善小麦种植区具体的土壤肥力工作时,可以先在土壤表面铺置秸秆,在翻耕过程中利用翻耕机械来将秸秆碾碎翻入土壤之中,以此来使得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在土壤中进行相应的分解,以此来提高土壤的整体肥力[3]。
由此可见,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对其进行现代科学的种植机械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产量以及质量,在不断创造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当前的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