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的思想引领力与社会号召力
——以党的“七一”纪念活动为分析对象

2022-01-01 02:51
青年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七一纪念活动动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其中,“思想引领力”是指党在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与导向力,“社会号召力”是指党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领导魅力和感召力,它们是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和开展“七一”纪念活动中,注重思想引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鼓舞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充分展现了百年大党的思想引领力与社会号召力。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的确立,是在建党后较长时间才最终以文件明确“七月一日”为建党纪念日。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党内没有开展统一的建党纪念活动。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议将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指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1]440。1941年,中共中央对“七一”纪念日作出文件性指示,至此之后,“七一”纪念活动开始在全党范围内展开,并逐渐走向常态化。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望百年大党“七一”纪念的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开展“七一”纪念活动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新时代“七一”纪念活动的组织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对增强百年大党的思想引领力与社会号召力,凝聚全民族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文本纪念,建构集体记忆

中国共产党在开展“七一”纪念活动中,文本纪念是运用最广泛的形式。它通常以纪念文本为载体,主要包括党的主要领导人作纪念大会讲话、发表纪念文章或社论、发表宣言或口号等,内容主要是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评价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历史经验。文本纪念不仅促进了政治宣传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且对建构历史记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一)回顾党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走向民族复兴的一百年。“七一”纪念文本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过去与未来相交互的叙述方式,对党的历史和发展进行讲述,形成了特定的文本叙述范式。

1941年6月,《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指出:“中共二十年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2]261。新中国成立后,“七一”纪念活动仍以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为主线。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回顾了过去三十年来,党带领人民群众与“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强大的中国封建势力与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势力”作斗争的历程,并且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进到工业国”的建设目标[3]。

改革开放新时期,建党纪念活动的纪念文本,在延续了传统叙述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概括性更强的话语体系。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4]1。这体现了现实与历史辩证统一,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进入新世纪,建党纪念讲话对党的重大历史贡献进行了概括总结。胡锦涛以“三件大事”为主线,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等重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以“三个伟大的历史贡献”为题眼,回顾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将历史、现实与未来奋斗目标相结合,对党的历史贡献进行了更富理论性的阐述。

(二)深化对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对党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政治问题。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七一”纪念活动文本叙述对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1938年6月,《中央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将党的使命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相结合,将工人阶级最高利益视作与国家民族利益相统一的部分,并且进一步提出,“中共很早指出了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关键,并使自己成为这个统一战线的发起人与组织者”[2]22。虽没有明确指出共产党领导中国的革命,但突出了党的贡献,提升了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建党纪念活动对于党的地位评价,在结合近代历史的基础上有了更深刻的政治认识和表达,注重从党成立前后的中国历史现实对照中展现党的地位与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七一”纪念活动的文本叙述中对党的地位评价越来越多地结合近代历史,更加深刻地说明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更大的篇幅对党成立前的近代历史进行阐述,最终得出了“中国革命需要有一个先进思想武装的先进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这就是184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无可辩驳的结论”[4]2。胡锦涛在结合历史的纪念话语体系下,以更加具有概括性的话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家、民族、人民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习近平在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5]2。

(三)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结历史经验也是历次党的“七一”纪念活动文本叙述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将党在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成为建党纪念活动文本叙述的重要内容。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通过多个“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的表述,从领袖、党员领导干部、人民军队、广大工农劳动人民及其他阶层等方面对党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党的历史发展进行阶段性总结,为党以后更好地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是建党纪念活动的现实需要与内在逻辑。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建党纪念活动的明显特性是党对于自身教训的深刻总结,“七一”纪念文本中以大篇幅的文字书写开展“拨乱反正”必要性。1991年,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世界社会主义的挫折入手,叙述了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性,使广大民众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习近平则直接表明了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指出回顾党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5]7。

总之,“七一”纪念活动以文本叙述的形式回顾党的历史,是一种极具现实意义的方法,传承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集体记忆,为党在后续的历史发展中提供借鉴经验,凝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磅礴力量。

二、围绕中心任务,实施政治动员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不同的政治任务,而“七一”纪念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动员的重要契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抗日,赢得抗战胜利。1938年7月的“七一、七七纪念周”,延安开展了丰富的纪念活动,把7月1日至7日分别定为“工人日、学生日、抗战运动日、妇女日、青年儿童日、商人日、自卫军日”[6]。通过开展活动,团结动员社会各阶层群众,提高他们参加抗日的积极性。1943年7月1日,毛泽东在晚会上以“英勇斗争的二十二年”为题发表讲话,指出,“现在,全世界全中国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全世界各国共产党和我们中国共产党,任务都只有一个,这就是打败人类公敌——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7]。

动员全党参与整风运动,提高理论水平。1942年“七一”前夕,《晋绥日报》刊发社论《整顿三风准备战斗》。7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朱德的纪念文章《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文章指出:“要完成打胜敌人的任务,我们全党就必须深入进行目前党所号召的整顿三风的动作,扫除这些残余的恶劣作风”[8]。1944年,罗荣桓发表纪念文章《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把整顿三风、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纪念“七一”的内容。

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194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26周年纪念前夕,毛泽东亲自审阅新华社发表的社论并加上“努力奋斗”四字,于7月1日由新华社发表。文章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二十六年的锻炼中已经成为伟大的成熟的老练的政党,有充分的把握领导人民粉碎反动派的一切进攻,并取得最后胜利”,动员广大同胞和党员同志们“勇敢前进,努力奋斗,迎接胜利!”[9]这篇“七一”纪念社论,成为消灭国民党的战斗檄文,大大鼓舞了党员群众投身解放战争的热情,增强了广大群众赢得解放战争的信心。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最重要的任务。1951年,刘少奇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艰苦而伟大的任务正摆在我们的面前,待我们去完成”,要求全党遵从毛泽东的指示,牢记“两个务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团结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去完成今后更伟大、更艰苦的革命任务”[3]。1952年,中共中央在《中央关于纪念党的三十一周年办法的通知》中要求,“七一”建党纪念要“动员全党注意和学习经济工作”“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好准备工作”[10]。由此可见,进行经济建设动员已经成为“七一”建党纪念的内容之一。

1956年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大潮中。1961年,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为着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好,我们全党党员必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健全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团结”[11]。利用“七一”纪念动员党员干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破解发展难题是“七一”纪念活动的重要作用之一。

当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七一”纪念还发挥着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抗美援朝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加强理论学习等重要作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动员全党发扬革命精神,投身改革事业。1991年,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强调了实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动员全党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使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不断扩大,更加富有成效”[4]27。进入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动员全体党员,一定要“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12]。

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1981年,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号召全体党员“要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奋不顾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3],199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明了“七一”纪念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前进”[4]2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七一”纪念活动充分发挥政治动员作用,服务于现实需要和政治目标。

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职责担当。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动员全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5]15。

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16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动员全体党员要“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27。纪念讲话的最后,习近平用铿锵有力的话语再次发起动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5]27。

三、借助多种纪念形式,营造建党纪念氛围

中国共产党开展“七一”纪念活动,运用多种纪念形式,营造浓厚的纪念氛围,扩大影响,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的爱党爱国之情。

(一)举行纪念大会

纪念大会是“七一”纪念的重要方式。在纪念大会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感染力强,影响面广,能取得较好的纪念效果。

民主革命时期,受时局和环境限制,中国共产党的纪念大会规模较小,主要在党中央的各分局、基层党组织等进行,且采用“七一、七七纪念周”的模式。比如,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明确强调“各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采取各种办法,举行纪念”[2]261。1949年7月1日,作为新中国成立前的“七一”建党纪念日,纪念大会规模空前盛大,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均出席大会,畅谈中国共产党28年来的历史和经验,号召全党同志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更加注重通过纪念大会以表达政治主张。1951年,在北京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和朱德参加大会,刘少奇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15]。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今后庆祝党的诞生纪念日的办法的决定》,指出“中央决定从今年起,党的诞生纪念日除逢十的周年仍应庆祝外,普通每年七月一日即不再举行纪念”[16]133。此后,纪念大会主要在“逢十”大庆活动举行,如1961年、1981年、1991年、2001年、2011年。1971年由于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没有举行正式的大规模“七一”纪念活动。1977年6月18日,《中央宣传口关于“七一”宣传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对此进行补充调整,“不是逢五逢十,拟不进行专门的纪念活动”[16]530。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延续建党“逢十”大庆的基础上,也注重在“逢五”年份时举办“七一”纪念活动。2006年,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17]。2016年,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号召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举办纪念大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传统。

(二)新闻、出版领域的宣传报道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新闻、出版领域的宣传、导向作用。每逢“七一”纪念,各大报纸、新闻期刊、书籍等都会进行宣传报道。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重要门户网站和相关部门主页也会在“七一”纪念期间开设纪念专栏、推出专题系列报道。

党报党刊是重要的宣传渠道,在“七一”纪念中发挥着定向标的作用。延安时期,《解放》周刊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七、十八周年,相继于1938年7月1日、1939年7月7日出版专刊特辑,并登载了相关纪念性理论文章,对塑造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起了重要作用;《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重要宣传阵地,不仅出版纪念特辑特刊,还刊发纪念文章和社论,1943年7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并于7月2日~9日刊发“七一”“七七”纪念特刊。建国以来,每逢“七一”,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都会发表社论或献词,刊登纪念文章、共产党员先进事迹、诗作等,来纪念党的生日。比如,1951年6月22日,《人民日报》增刊刊发了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被公认为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奠基之作”。2011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日报》推出90个版面,献礼党的90华诞。201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出版“庆祝建党95周年特刊”。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专题报道,推出“七一”专栏,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建党纪念氛围。

改革开放之后,各大出版社出版一批党史党建著作,在社会上掀起学习和研究党史的热潮。1981年陆续出版《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六十年(1921-1981)》,1991年《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013年“七一”前夕,《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的出版,为广大学者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党史提供宝贵素材。2016年6月,《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

(三)开展各类社会活动

为了丰富广大党员群众的精神生活,基层党组织会在“七一”纪念期间举办各类社会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纪念活动的积极性。

民主革命时期,为了丰富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必胜的信心,举办了形式丰富的文娱活动。比如,1938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七周年,延安各界人士举办了提灯晚会、体育比赛等文娱活动[6]。1949年7月1日,在开完纪念大会后,大型晚会随后上演。建国初期,“七一”纪念活动充满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气息。1950年建党纪念日前夕,全国各地工厂职工纷纷开展生产竞赛活动,6月25日,北京市工人游园联欢大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工人们齐唱歌曲,参加接力越野赛跑、拔河比赛及各种集体游戏、舞蹈表演等活动[18]。

改革开放后,举办文艺晚会也是常用的“七一”纪念形式。如1991年6月3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晚会结束后,江泽民等主要领导人和万名观众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9]。2016年6月30日,音乐会《信念永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首都各界三千余人一同观看,共同庆祝党的生日[20]。

当然,中国共产党在进行“七一”纪念时,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形式,还有举办纪念座谈会、发行纪念邮票、货币等。“七一”纪念活动有效地传播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奋斗精神。

四、百年大党“七一”纪念的当代启示

总结百年大党“七一”纪念的历史经验,能够为新时代“七一”纪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更好地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赋予时代内涵,发掘当代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新,“七一”纪念应在继承中与时俱进,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凸显“七一”纪念的当代价值。

尊重历史、敬畏历史、客观评价历史,是开展“七一”纪念的前提和基础。正如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1]708。只有全面、客观地描述和评价历史,才能帮助民众形成对党的正确认识,掌握评价历史的正确方法,防范历史虚无主义。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企图通过抹杀中国革命的历史合理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功绩,娱乐消遣抹黑英雄烈士,制造思想迷雾,削弱民众对主流价值的认同。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可以借助“七一”纪念活动,引导国民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其次,应借助“七一”纪念的表达功能、动员功能和凝聚功能,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如美国学者柯文所言,“周年纪念可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筑起一条情感桥梁,对纪念的人物和事件进行重新塑造,以适应现在的人们和政府不断变化的看法”[21]。“七一”纪念应根据现实要求,不断拓展纪念视野,赋予其新的内涵。抗日战争时期,“七一”纪念主要承担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参与抗日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七一”纪念在建设动员和改革动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七一”纪念应更好地服务于当前党的政治目标和任务,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二)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纪念形式

当前,人类正开启全新的智能化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不断涌现,业已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新时代“七一”纪念活动,在继承传统纪念方式的基础上,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纪念方式和方法,营造全方位、立体式建党纪念氛围。

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应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大对党史题材的挖掘,结合“七一”纪念的主题和内容,推出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传播时代正能量,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例如此前在庆祝建党90周年时,广电总局推介28部建党献礼片,其中包括讲述革命历史的《建党伟业》《湘江北去》《先驱者》等,也有歌颂当代英雄模范的《钱学森》《杨善洲》《郭明义》等,还有纪录片《祖国至上》《中国三峡》和动画片《西柏坡》等。这些影片都是根据历史事件改编而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其间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体现了共产党人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高新技术手段。随着互联网和高科技的发展,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也深受人们的青睐和追捧。“七一”纪念大会、联欢晚会等大型活动可以运用5G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直播,提升人们的观看体验。同时,可以利用抖音、微博等平台,通过小视频等方式聚焦活动现场,报道党员先锋模范的优秀事迹,展现共产党人的卓越精神品质,从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砥砺奋进,建功立业。随着AI技术的日益成熟,大型展览不仅可以线下举办,还可以开放网上展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学习,从而扩大宣传范围,丰富群众的情感体验,引发共鸣。

(三)表彰英雄模范,鼓舞动员群众

建党以来,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正是一批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时代先锋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忠诚与热血谱写的史诗。新时代“七一”纪念活动,要通过表彰党员先锋模范,树立时代榜样,以榜样的力量鼓舞群众。同时,纪念内容与形式应依据大众的需求,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呈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表彰先进模范,发挥引领作用。纵观历史长河,不同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虽然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价值与追求,但其精神一脉相承,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22]。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七一”纪念活动更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表彰那些为党和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单位和基层党组织,发扬他们“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23]的勇于奉献、一往无前的精神,引导群众将感动和敬仰转化为实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纪念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真正让广大党员群众真正参与进来。新时代,我们讲话要质朴而通俗,不拔调子;直接而精炼,不绕弯子。党的十九大后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党要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24]。新时代,“七一”纪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应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年龄群体设置不同的活动,如面向青少年可以组织党史知识竞赛,面向中老年可以举办红歌大赛等,充分调动不同群体参与“七一”纪念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纪念效果。

总之,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成功实现,我国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就需要认真总结“七一”纪念活动的历史经验,充分探寻“七一”纪念活动的历史价值,根据时代变化和群众需求,创新“七一”纪念活动形式和内容,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和群众广泛参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实现。

猜你喜欢
七一纪念活动动员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也来两圈
音乐迪斯尼
50岁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受邀者 安倍晋三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