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冰,吴 皓△,范宇琴,汪照炎,易 彬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 200011; 2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临床医学院;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通讯作者)
近年来,“互联网+”的概念已逐渐发生转变并逐渐影响着多个行业,其代表了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形态,即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及资源集成方面的优势,创新社会的各个领域,增强全社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1]。教育领域的许多学者对“互联网+”教育,特别是“互联网+”高等教育做了深入而细致的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互联网+”教育并非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完全颠覆,而是对前者的一种改进和优化。重视“互联网+”教育在教学资源方面的作用,实现教学空间公平的突破和个性化学习,最大化利用互联网优势共享本专业一切可能的资源,最终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实现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目标[2]。自2020年1月,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克服困难开展在线教学,“互联网+”理念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和快速发展。本文就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系在构建耳鼻咽喉“互联网+”教学体系的实践经验进行分享,为计划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同道提供参考和借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组织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的专家,统一录制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网络课程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和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可登录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互动答疑,并通过线上测试题考核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为了客观地评估教学实施的效果和质量,我们对参与该课程线上学习的34名九院临床医学院学生作了问卷调查研究和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均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8学时的线上理论课学习和互动,作为客观评价指标的同质化考试成绩也体现出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在作为主观指标的问卷方面,我们收集了学生关于线上教学在学习地点和时间控制上的自由度,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复习和重复回放,线上教学内容是否精炼准确,网络教学的稳定性和质量保证,教师是否优秀,教学过程中实时交流和解答疑问的有效性,线上课程是否减少了学业压力,线上课程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是否更容易理解所需掌握的知识,线上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考试取得好成绩,学生对线上随堂测验的需求,线上课程是否有助于缓解学生内心负面情绪,学生对线上课程的体验满意度,学生对网课的适应度,线上教学是否适合社会发展现状,学生对录播课和直播课的倾向,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和网课的倾向,网课是否能完全取代课堂理论教学,学生是否支持在特殊时期开设线上教学,学生是否希望在其他课程中增加网课的内容,线上学习是否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启示和帮助,网课是否对学生将来专业选择产生影响,学生是否会向其他同学交流或推荐等问题的反馈作了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公认的优缺点和特殊时期开展的必要性均比较认同,但对于网课的实际效果、自身适应能力等仍存在一定疑虑[3]。
针对耳鼻咽喉专业教学中的耳科亚专业知识难点,九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挥了学科优势,组织录制了人卫慕课在线课程-耳科学及侧颅底外科学(http:∥www.pmphmooc.com/#/moocDetails?courseID=31044)作为理论授课的补充和强化,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对耳聋分类、听力诊断与干预、老年性聋、听觉植入原理、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梅尼埃病的诊断和治疗、听神经瘤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颈静脉孔区肿瘤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等教学难点进行了拓展教学,通过在线互动讨论、线上答题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除以上两门课程的线上教学外,选修了头颈肿瘤外科学课程的各专业学生还可通过腾讯会议直播形式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实践证明,“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加深了教学的深度,拓展了教学的广度,更进一步促进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进行[4]。
培养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扎实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探索能力的医学生是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医学高等院校的要求[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各高校创新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深化医学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6]。为此,我院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同时,加强开发网上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过“互联网+”教育线上训练来实现对学生技能操作的培养。
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与内、外、妇、儿等其他学科相比,其专业性强,解剖错综复杂,空间的立体层次和毗邻关系也更为抽象,尤其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三维想象力[7]。2017年10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进先进的虚拟解剖学习系统,包括Anatomage Table多点触控虚拟解剖台、Sectra实时3D重建解剖以及VOXEL-MAN手术模拟系统,并对本科生、研究生和规培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操作培训。这些虚拟现实成像技术的利用,打破了传统解剖教学和手术训练的限制,让难以理解掌握的复杂解剖结构变得直观清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他们学习解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他们对空间结构的理解能力,为其后续技能操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储备和操作需求,为学生提供三维虚拟的场景下进阶模拟手术过程的训练机会,解决了传统学生实际操作机会少的弊端[8]。
除以上虚拟实训设备的利用外,为使更多医学生能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气管切开,尽快适应实际临床工作中的急救场景,九院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专门开发了线上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阿里云平台中开放课程(http:∥139.224.252.142:8080/system/login?pageCode=tracheotomy)。学生可以登录平台对会厌炎颌下间隙感染、喉癌导致的喉梗阻模拟进行接诊流程和手术操作的演练。该实训课程旨在考查学生临床思维,让学生充分熟悉气管切开的物品准备和具体步骤,避免学生在今后临床实践中出现手忙脚乱。该实训平台可实现多人互动沉浸式VR虚拟教学体验,极大拓展了教学的覆盖面,突破了时间、地点、师资等因素对教学活动的限制,克服了该项操作不可复制的瓶颈,为提高临床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该实训项目的适用范围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医师为主,兼顾麻醉专业医师、急救专业医师、ICU专业医师等,在两个学期的试用后体现出对传统临床技能教学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改为线上进行。根据交大医学院教务处要求,交大耳鼻咽喉科学系参照《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在考前组织了相关教师对考核要求进行研究,从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技能两方面出发,设计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两个考核项目,并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了网上集中审题、考前路演和完成线上技能操作的实施。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院的“互联网+”耳鼻咽喉教学体系已初步构建,基本覆盖了理论教学、虚拟实训和考试等教学主要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反馈和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医学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对更多教师是严峻挑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求从事临床一线教学的教师不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外,还要能熟练运用各类APP和平台的功能操作;对教学设计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并勇于尝试,积极参与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融入教学实践中。高年资教师往往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新的教学APP和教学平台的应用接受度和熟练度有待加强;中青年教师能较快适应新的教学工具,但在理论教学的技巧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临床专业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及熟练度。但由于学生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习时间较短,能参与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而线上技能考核的组织也受限于考核对网络稳定性、多机位监考设备的要求、教具类物品准备等因素,开展起来存在相当难度,只能采取采集病史、分析检查报告、简单的体检等方式考核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手段有待通过网上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的进一步开发来实现。目前该环节相对于理论教学、虚拟实训而言比较薄弱,有待不断改进。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及人卫慕课等教学资源都需要依托较为强大的硬件及软件支持,完成先期建设后在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教学质量的反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升级,以达到预设的目标和效果。这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专业教学师资力量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线上教学平台的持续优化和最大程度利用。
长远来看,信息化教育是未来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性决定了信息化教育在未来教育方式的多元与高效。随着现代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医学作为培养未来临床医生的一级学科发展迅速。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完全以教师讲授的课堂教学已逐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而混合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目前医学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将会有更多的专业开展“互联网+”教学的探索[9]。“互联网+”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必将成为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点,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