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报编辑专业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2022-01-01 01:02:24谢敬囡
关键词:编校学报学术期刊

谢敬囡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2)

2021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为新形势下学术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加快提升学术期刊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1]。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队伍中的重要一员,要以这一目标为己任,积极推进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学报的质量与学报编辑的专业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编辑专业素养是高质量学报的重要保证。编辑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编辑适应出版行业发展所需要必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编辑素养是具有时代性的,新时期对高校学报编辑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一、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1.坚定的政治素养。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出版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独特作用,提高学术期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高校学报是学术传播的主要载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功能。学报编辑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政治稳定的维护者。编辑的政治素养对学报是一种政治把关,决定着学报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编辑首要的核心专业素养是政治素养,这也是目前国家对各类期刊和出版物从业人员最为重视和反复强调的核心素质。编辑的政治素养包括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态,掌握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三级审稿制度中,编辑在对论文进行初审时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审查文章有无政治方面的问题。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全面审查论文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初审是进行政治把关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充分体现编辑责任感的阶段。新时代突出了学报编辑政治素养的重要性,赋予了学报编辑政治素养新的内涵。编辑必须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仔细阅读每一篇稿件,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出现政治性差错。

2.过硬的编校技能素养。编辑的编校技能素养对期刊的内容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期刊的内容质量直接体现着编辑的编校技能水平。学报编辑要重视学报的编校质量,不断追求编校质量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以提升学报的整体品质。编校技能素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编辑加工能力,二是校对能力。这两种能力是对稿件进行编辑环节中的核心能力。编辑加工能力是指在编辑稿件时,审读文章内容观点、删除累赘的表述、润色文字语言、适当调整文章结构等,使其表述更加科学规范;校对能力则是对编辑加工后的稿件的进一步补充和改进,对编辑好的稿件从排版格式、文字以及标点符号等细节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纠错补漏,以保证稿件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期刊等出版物的管理愈加重视,各期刊管理部门对期刊展开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明确指出期刊在审读和编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出版单位对出版流程当中不规范的环节进行严格整改,一些问题严重的期刊甚至面临停刊的风险。其中,对期刊差错率的抽查已成为期刊年检和不定期专项检查中的关键一项,这也反映出我国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监管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因此,编辑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编校技能素养。

3.良好的学术素养。高校学报属于学术期刊,因此,高校学报对编辑的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图书类编辑或者大众类期刊编辑,对编辑的学术素养方面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今,各高校学报倡导差异化竞争,因此,每份学报都有自己的出版特色,一般都是依托主办高校的专业以及强势学科设置特色栏目。责任编辑负责稿件的初审工作,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初步的评估,复审由副主编负责,终审则由主编负责。在初审选稿阶段以及复审配合审稿专家阶段都需要编辑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

编辑的学术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即在稿件初审阶段,能够对稿件的学术价值做出准确甄别和判断,如文章是否符合学报所设栏目收稿范围;文中提出的观点是否具有学术性、创新性;选题是否是该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研究方法是否规范等,从而在大量的来稿中慧眼识珠筛选出高质量的学术稿件,这是一种对文章进行学术鉴赏的能力,是编辑在长期对学术文章的研究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二是流畅的学术沟通表达能力。这一能力主要体现在稿件通过初审和复审之后,参考审稿专家给出的复审意见,编辑需要提出合理的修改要求,引导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虽然编辑没有直接参与到作者的学术研究中,但是编辑可以运用自身的学术沟通表达能力,帮助作者发现文章的不足,选择更加恰当合适的词语对学术成果进行表达,使其逻辑结构更加严密,论证更加清晰。三是进行学术创作的能力。长期以来,各高校的学报编辑部普遍被归类于教辅部门,虽然编辑所从事的工作是为学校的科研、教学服务,但其办刊业绩和专业技能水平并不能在职称评定中得到有效的认可,仍然需要以发表科研论文、申请科研课题的质量和数量作为最重要的评定依据。因此,在工作之余高校学报编辑还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将日常工作与学术素养提升更好地结合起来,朝着专家级编辑的方向努力。编辑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个人职业规划,避免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二、学报编辑专业素养提升路径

1.增强政治意识。新形势下,学报编辑要充分认识到学报在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负使命,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政治敏感性。一是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政治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积累,编辑自身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要与时俱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可以通过编辑部定期组织学习的方式加强理论学习,还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上的丰富资源进行学习。二是熟悉与出版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例如,《报刊质量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等[2]。编辑对以上标准和规范中的重要内容要了然于胸。三是重视政治语言的规范表达。对稿件中出现的政治性内容,编辑要保持高度敏感。特别是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和宗教的表述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严格规范。对于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及时查找权威性文件和法规进行一一核对。对社会问题、热点问题、涉外问题、国内外时事以及重要历史事实的内容要仔细查证、反复推敲,做到万无一失。在审稿过程中,对政治立场不正确的文章坚决退稿;对文章总体方向正确、但是细节有表述错误的,应严格要求作者进行修改。

2.提高编校技能。编校素养的提高需要在工作中日积月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编辑要系统学习并掌握与出版行业相关的编校工作标准。如2011 年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新闻出版业规范化管理办法》,以及新闻出版总署2005 年发布实施的《期刊出版管理条例》,严格执行GB/T 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等标准。结合编辑部的实际工作和编辑自身的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本刊需要、内容全面的编辑标准,使编辑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3]二是编辑部定期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每期学报出版后,编辑部可以召开总结会,对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互相学习每遍校样中校对的关键点,明确稿件编辑加工的重点,进而提高编辑部的整体编校水平。三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编校知识积累。编校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平时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是提高编辑技能的重要途径。

3.提升学术素养。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一员,学术性是其关键属性,因此,学报编辑作为学报稿件的鉴赏者和加工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一是储备相关学科知识。学报编辑需要对所负责栏目的研究领域有所了解,很多编辑所负责的栏目与自己以往的专业背景并不相同,虽不能强求编辑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但是也要对此领域的学术动态、研究热点进行尽可能广泛的学习,熟悉其发展现状与研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对文章进行学术价值判断的能力,才有与该领域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的资本。此外,还要对复审、终审的审稿意见进行研究,学习审稿专家的审稿思路,体会其审稿视角,从中汲取经验,以此提升自身分析筛选学术稿件的能力。二是广泛参加学术活动。在知识更新加速的新时代,保持终身学习能力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生存能力。学术活动为编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学报编辑可以通过参加高层次的学术活动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4]。如今,出版行业每年都会举办各种主题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以及学术讲座等,学报编辑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参加这些学术研讨活动,从而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还可以同与会专家以及其他高校学报的同行进行沟通,了解编辑出版方向最新的研究热点,交流学习在编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坚持学术创作积累。学报编辑要以问题为导向,在日常的出版实践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断总结经验,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虽然编辑出版工作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过程,但是在每期学报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可以记录下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心得,并把这些所思所感撰写成论文,发表一系列研究成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而且也能为其他学报的编辑同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学术期刊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应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与担当,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迅速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编校学报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传媒评论(2018年10期)2019-01-17 01:33:34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编校手册
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4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