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云燕 李丹丹 于高波 廉 华 杨凤军 纪 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9)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以满足行业领域发展需求,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人才在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总书记指出在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分类培养管理、完善评价机制以及严格质量管理等工作上,应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配套措施,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而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各高校快速反应,出台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浙江大学指出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急需方面做好表率,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服务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要坚定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中国地质大学近期发文指出,科学与教学相融合、产业发展与教学相融合是加强培养研究生力度的关键举措,对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加快培养服务产业与社会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黑龙江省为农业大省,涉农产业在省内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在新形势下,面对龙江新业态发展需求的扩增与省内产业发展新格局的调整,推进人才培养从面向传统农业向面向现代农业过渡,具有深远影响,对涉农院校高级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园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过去的十几年中本学位点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尤其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垦区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园艺领域专业硕士不断更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及手段,也要满足“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需求。因此,建立好专业硕士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为市场和就业提供良好的衔接,对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就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园艺方向为例,在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生实践能力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热点,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融入“企业+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合作共赢的方式,探索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在2019-2020疫情期间,各高校均出现不等情况的扩招,而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改革,管理模式、学位设置和审核办法等也在不断调整。从全国学科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呈上升趋势,人才培养体系也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但是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出现不同程度不足,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呈学术型学位压缩版,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有待强化与完善问题突出。
从目前情况来看,园艺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专业硕士的主要生源,而本科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本科阶段的各类实习实践课程。各高校、专业设置情况不一样,造成生源能力差异。我校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95%以上来源于本科相关院校,包含园艺、园林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其中园林方向的毕业生对植物生产、栽培、加工能产业体系所需要的技能,急需提升。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理论课程,尤其是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为了考研、考公务员等准备,从主观和客观忽略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以我校农艺与种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总学分34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对于实践具体内容及要求缺乏有效监管,虽然上级部门要求专业硕士必须要求1年企业或者实践基地的生产实践,但是学生第一年需要上专业理论课程,在第二年完成毕业论文的科研课题,同时完成论文撰写与答辩,时间紧迫,往往这种要求流于形式。
对于专业硕士而言,大部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基地完成。实践基地主要承担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形式包含学校自建、校企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但是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存联合培养制度不稳定、企业追求的是研究生能否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相矛盾、企业实习过程中存在实践指导教师缺乏理论知识、实践过程缺乏监管等问题。
2019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获批黑龙江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专业硕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建设理念,针对性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能力建设体系,以“知农、爱农”培养为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理念教育中,将垦区精神、八一农大精神和铁人精神融入到基地建设的理念中,基地辐射黑龙江省、山东省等园艺产业生产区域,将理念与基地建设融合。
企业同学院共同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前提下,山东金妈妈集团在学院设立3项科研项目,针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立课题,研究生以自主设计课题、完成答辩,自愿申报的形式参与,在指导教师和企业生产部门的指导下,以企业实际问题位主要研究内容,完成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实践操作在基地(企业)完成,企业每个月为学生支付一定补助,每个科研项目资助一定科研启动经费;企业生产部份、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定期为研究生线上、线下开展讲座,作为客座教师,参与研究生授课,引企业入学院。目前共有5位专业硕士在企业完成毕业论文,5位指导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培训。
企业与学院共同建设实践基地的前提下,学院相关技术骨干与研究生导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基地)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生在包含大庆地区宏福集团、上仓集团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实践实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在此期间教师对企业职工开展理论教学,针对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联合其他相关学院各专业,多方面引教入企业(基地)。同时,依托地方产业龙头企业,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设置一定级别的科研项目,主要针对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教师与研究生进入企业开展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的指导,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目的。
实践基地建立过程中相关政策、经费、人事等组织保障和合作机制建立与完善尤为重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处设立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经费,用于学科基地建设。采用“学生自主、企业或基地导师指导监管、校内导师联动管理”的模式,基地团队具有独立运行、自成体系的自主权,同时服从基地及学校的整体管理,有序开展活动。共建基地向不同专业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研究生外、本科生)开放,作为专业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的重要场所;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这种方式在学生与企业之间构架了无障碍的桥梁,校企实践基地成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满足社会需求的试验田。
国内高校在专业硕士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但是也不乏成功的院校,例如西北农林大学园艺领域专业硕士完成1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分配到所属的17个实践基地,在基地2年时间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毕业后,实践技能完全能够胜任多种岗位的工作。国外专业硕士的培养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较成熟的体系,学生入学后完成修订的学分,即可提交申请进入行业部分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实习,但是实习期间的费用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这种培养机制与国家体质和国情有关,因此不适合我国现情况。近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重要的改革,自2014年开始,学校探讨摸索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围绕提升专业硕士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多方面举措,目前取得一定的成果。2018年学校确定建设本科应用型示范校的发展目标,从人才培养发难的优化、双师型教师对赌的建设入手,尤其在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方面,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技术型的高级人才。2020年,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调查显示,我校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5%以上。本问综合目前国内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农艺与种业园艺领域专业硕士为试点,开展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方法初探,并在深化校企合作等进行了探索,为农业相关领域专业硕士培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