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济
在新石器时代,羊不仅是重要的祭品,也是先民的猎食对象。据考古发现,距今约1.8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已有捕食野羊的历史。夏朝时,羊在中国北方成为重要的烹饪原料。到商周时期,羊被列入宫廷高端饮食,并成为祭祀的必备之物。在加工方法上,除了传统的以鼎煮羊之外,已有颇为精细的烧烤制法。
如在周朝顶级宴席“八珍”中,有一道“炮羊”,工序颇为复杂:取小肥羊一只,处理干净后,在羊腹内塞入甜枣,再用芦苇帘子包裹,外涂一层稀草泥,置于火上烘烤;待到稀草泥被烤干,将其剥掉,拆掉芦苇帘子,将羊皮上的一层细膜轻轻除去,再取米粉加水调成糊,外涂羊身,然后置于小鼎中用油煎煮,油要没过羊身;另用一口大锅,盛水烧开,将小鼎置入锅内,持续加热三天三夜,方可将羊肉取出食用,食用时可加入酱料调味。可以想象,这道“炮羊”必是肉质酥烂无比,入口即化。“八珍”中又有一道“捣珍”:取牛、羊、獐、狍、野鹿之类的里脊肉,反复捶打至软烂,除去筋膜后入鼎水煮,煮熟后捞出,加上调料即可食用。
戳纱绣消寒图 清
从地理位置来看,无论夏朝还是商周,食用羊肉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上游,这些地方畜牧业比较发达,羊群数量可观。而随着中原逐渐农耕化,野羊数量锐减,家羊数量不足,那里的人要吃羊肉就越来越不容易了。
秦汉时期,我国已形成若干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区,就食羊而言,主要盛行于北方地区,这里也是秦汉时期畜牧业较发达的区域。这时肉食加工方式进一步丰富,包括烤、煎、煮、蒸、生食(肉脍)、腌制等,烹饪羊肉的方法也不外如是。在汉代古墓画像砖上,就有将肉食进行串烤的场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畜牧业开始兴盛,羊肉供应充足,量大价廉,刺激了食羊之风迅速发展。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中,收录了大量羊肉美食,如“胡炮羊肉”做法:“肥白羊肉—生始周年者,杀,则生缕切如细叶,脂亦切。著浑豉、盐,擘葱白、姜、椒、筚拨、胡椒,令调适。净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内于肚中,以向满为限,缝合。作浪中坑,火烧使赤,却灰火。内肚著坑中,还以灰火覆之,于上更燃火,炊一石米顷,便熟。香美异常,非煮、炙之例。”还有一道“羊盘肠雌解”,是取羊血、羊油,加入各种调料以及面粉、米屑,另提前准备羊肠,用白酒、清水反复灌洗,将前面的混合物装入肠中进行蒸煮,待煮熟后捞出,切段食用。这道美食或许就是今天“羊血肠”的前身。
四羊图 绢本设色 22.5×24cm 宋 陈居中 故宫博物院藏
隋唐时期,人们对羊肉的痴迷达到空前高度。史料记载,从唐朝亲王级别到朝廷二品大员,每月领受2 0只羊;三品官员每月领受12只羊;四品、五品官员每月领受9只羊。唐高宗时期,九品以上官员及亲王有1.3万余人,即便按其中五分之一为五品以上计算,每人每月平均领受10只羊,总量也超过两万只,一年就是24万只。就平民百姓而言,羊肉也在他们不太充裕的肉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史料中不乏相关记载。
隋唐时期,各种花式羊肉美食层出不穷。如“珍郎”,这是女皇武则天的最爱,做法是将羊肉加调料煮熟,去骨之后将肉压实,冷却后再切片食用,属于冷吃法。又如“灵消炙”,据说食材是喜鹊的舌头和羊心尖,一只羊身上只有四两肉可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出现了一些将禽类、水产等物与羊肉结合烹饪的新式菜品,呈现出南北兼容的趋势。如“浑羊殁忽”:取童子鹅数只,处理干净,腹中填入糯米饭、调料等,再取一只处理干净的羊,将童子鹅填入羊腹中,置于火上烘烤,烤熟之后,去羊不要,只吃童子鹅和其中的糯米饭。这种吃法看似舍去了美味的羊肉,实则以童子鹅之肉尽吸羊肉精华,口感绝佳。又如“遍地锦装鳖”,是以羊油、鸭蛋黄来调制甲鱼。还有“逡巡酱”,是以羊肉和鱼肉混合制成的肉酱。
隋唐之后,人们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但食羊之风依旧盛行不衰。以后唐为例,宫廷饮食每日用羊便多达200余只。乱世之后,北宋宫廷指定的“特供”肉类仅有羊肉。对羊肉的推崇甚至被列入北宋皇帝不得违背的“祖宗家法”:“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只)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宋太祖时期,举行一次宫廷宴会要用百余只羊,宋真宗时期每年宫廷宴会用羊数量多达数万只,宋仁宗时期每日宫廷饮食用羊至少2 8 0只,宋神宗时期宫廷一年所用羊肉高达4 3万余斤。
北宋的官员中,也多有嗜羊肉者,比如苏轼,他曾说:“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他不仅爱吃羊肉,还吃出了名气。后来的读书人之间流行一句俗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说的是若精通苏轼的文章,就可以像他那样当官吃羊肉;否则,名落孙山就只能吃菜汤了。苏轼的好友韩宗儒也喜吃羊肉,但因为官职低微,靠朝廷发放的那点儿羊肉难以满足口腹之欲,便想出一法:他借故给苏轼写信,苏轼回信后,他便拿着回信去其他高官那里换几十斤羊肉回来—因为苏轼书法超卓,一封回信就值数十斤羊肉。
三阳开泰 元 钱选(传)
在反映北宋都城开封市井生活的《东京梦华录》中,出现的肉食类菜品有180余道,其中三分之一都和羊肉有关。到了南宋时期,由于北方地区疆土丧失,羊肉因供应量大减而成为稀罕之物,连南宋宫廷都不能保证日食一羊,朝廷发放给官员的羊肉也大大减少。岳飞30岁升任节度使后,每月也只能得羊肉半斤。
元代以后,羊肉日漸普及,成为从宫廷到民间的肉类佳品,并发展出许多特色食俗,比如今天许多地方讲究“冬至吃羊肉”,大约就是从这些风俗中的某一种演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