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邦正,张田庆,庞拓,李洪,闵旭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经常受到热裂缝的破坏,一旦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会使其温度升高[1]。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外表面的冷却速度快于芯部,由于混凝土导热性差,表面与芯部之间的温度梯度较大[2]。在早期,由于温差引起的混凝土不均匀膨胀在表面产生热拉应力,而在后期,由于相邻混凝土或岩体的变形,在约束面附近的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3]。早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当混凝土中的抗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热开裂[4]。除此之外,其他混凝土结构中也会出现热裂缝,如大体积基础、墩、厚板、核电站、结构柱等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破坏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降低了结构的耐久性[5]。因此,关于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相关领域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某市某小学教学楼共计三层,始建于1993年,建筑面积为2700m2,该教学楼的建筑结构为一侧连廊的单跨框架式。具体结构参考见表1所示。
表1 结构控制参数鉴定结果汇总
随着试验研究对钢筋混凝土设计中使用性能(裂缝)要求的需要,数值研究也得到广泛应用[6]。目前,用于检测和量化工程系统中裂纹的可用工具和技术主要为传感器,可以基于振动传感器获取表面数据。当传感器靠近裂纹放置时,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到裂纹。然而,这些工具和技术无法识别裂纹中的分支以及裂纹随时的扩展。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图像处理工具和技术量化裂缝,同时,以现代科技术对当前建筑物进行鉴定评估。
在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裂缝是房屋四周阳角处,一般会出现形状突变,以及小面积的楼板裂缝。这种裂缝所在部位,会影响建筑整体美观,强度也难以符合质量要求。因此,面对这种裂缝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见图1)。
图1 混凝土裂缝情况展示
综合来看,得到第一等级鉴定评述。
①建筑外部存在几处较为明显的水平横向混凝土裂缝,基础并未存在不均匀沉降,建筑周边未出现危险的地质形态。
②建筑承重主体未见明显脱开现象。
③本次研究的建筑结构处于抗震有利地段,但结构的刚度分布不均。
④建筑结构中梁、柱位置的砼符合强度要求,但砂浆材料并未满足现行标准的强度要求。
混凝土裂缝对整体建筑结构体系的影响系数获得:在鉴定中发现,圈梁的设置并不符合当前规范要求,因此,体系影响系数取ψ2=0.7,既有建筑的构造设置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乘以0.8的系数。结构体系还需要考虑砂浆强度,等级为M4,再对其乘以0.9的系数,综合约等于0.5。除考虑结构体系系数外,还需要考虑局部影响系数,该系数主要对墙肢局部位置尺寸予以鉴定,鉴定结果显示该部位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故,影响系数取ψ2=0.9。
墙体以及阳台板、檐口板裂缝宽度<1mm的裂缝采用灌缝胶封闭;>1mm的裂缝,且与圈梁脱离的凿除。具体建筑结构墙体加固情况,可见下图2~3所示。
图2中,第一层墙体加固,对外需采用钢筋网加水泥砂浆面层加固,部分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面层加固措施。
图2 一层墙体加固平面图
图3中,全部横向墙体凿除粉刷层后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墙面层加固,全部纵向墙体凿除粉刷层后,采用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
图3 二层墙体加固平面图
钢筋锈蚀胀裂、砼剥落部位:去除松散砼,外露钢筋涂抹阻锈剂后采用聚合物砂浆封闭。部分纵横墙交接处、房屋四角及支撑大梁墙段位置增设构造柱。全部梁柱构件凿除粉刷层后,涂抹阻锈剂。楼面及屋面预制板均重新浇筑细石混凝土,墙体与柱连接处增设拉结钢筋,阳台板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加固施工前,须对建筑物进行核对,与原设计图纸复核无误后方可按本图进行加固施工。同时,应对建筑物加强沉降观测。另外,预制板采用角钢支撑系统进行加固处理;在对单跨连廊的处理时,应增设一跨框架将单跨框架改造为双跨框架结构。
本研究结合某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提出关于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试析,研究发现,在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实施前,应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准确进行建筑结构中砼裂缝原因的评估,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