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中央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规划》提出到2020 年、2025 年和2030 年,力争30 岁-70 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 年降低10%、20%和30%的目标要求。
2019 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慢性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居民健康意识薄弱。《健康管理蓝皮书2019》显示我国体检人群中47%超重或肥胖,成人经常锻炼率仅为18.7%。二是四类慢性病的基层救治能力有限。三是对四类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和慢性病患者病情进展控制没有定期监测和干预。四是国家卫健委启动“三减三健”专项行动等干预措施没有专项经费支持,人群吸烟、有害饮酒、食盐摄入、肥胖、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等指标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五是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不全,疾控人员数量不足、多部门联合协调机制不健全。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我国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尽快解决慢性病防治人员数量不足、防治经费不足、职能分割、多部门联合协调机制不健全、国家慢性病防控政策文件执行力差等问题。
二是有计划在全国开展慢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提高城乡居民防病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让居民明白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高糖、高脂、饮食及身体活动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引发慢性病,帮助其认识危险因素,改变个人生活习惯。
三是加强基层四类慢性病救治救助能力建设。扩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面;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肺功能仪,组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能力培训。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服务能力和药物的可及性,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质量。
四是加大专项行动工作经费投入。国家卫健委督导各省市落实“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实施情况,有效推动四类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干预措施的贯彻落实,控制人群吸烟、有害饮酒、食盐摄入、肥胖、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等指标,遏制四类慢性病发病趋势。
五是提高心肌梗塞救治率。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民总死亡率41%,死亡率跟患者就诊时间密切相关。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近70 万例心肌梗死发生,仅有3.5 万例(5%)获得了及时规范的救治。患者发病不及时就诊,家属犹豫不决、基层抢救水平有限等,都影响血管再通时间,增加死亡率。要广泛提高居民对心肌梗塞认知水平,普及自救知识。
六是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督查和效果评价。将《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主要指标纳入各地政府年度考核目标,2020 年年底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5 年组织规划实施的终期评估。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政府督查督办的重要事项,推动各项规划目标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