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程明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人均收入和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追根溯源,贫困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其目的是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贫困地区人民全面发展的理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又把精准扶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成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首要任务。
共享的科学内涵是将共享和发展联系起来,把人民提高生活水平、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和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统一起来。中国社会的进步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包括让全中国的人民共享这些发展成果。共享发展不仅包括发展,还要包括共享。不发展和不共享都不是共享发展。要在发展中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更多的实惠感。没有发展的共享是不可持续的共享,没有共享的发展是不稳定的发展,将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可能导致党的领导失信。没有发展的共享会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最终走向平庸的平均主义。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国内一些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学者们从多种角度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解读和理解。李春明认为:“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扶贫开发模式。”张举国说:“精准扶贫是指在通过运用科学的程序针对不同区域的贫困农户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的有效方式进行扶助。”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现代的精准扶贫与过去输血式、粗放式扶贫而言是明显不同的,现在的扶贫主要是指通过精准识别、帮扶、考核等精细的政策和方式从根本上进行扶贫。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由于地区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的差距,这些差距逐渐成为我们脱贫路上的拦路虎。这些差距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收入差距,这时缩小收入差距保证分配正义就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首先,众所周知,贫困者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拥有较少的资源和话语权、缺乏各种能力。罗尔斯在《正义论》一文中指出:公正的社会分配是对贫困者最有利的保证,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者和贫困者,这个将是公平正义社会的第一个条件。现在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任何贫困人口都不能掉队,他们都是我们社会的一员,是我们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不仅是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次,要增加扶贫的形式,丰富扶贫资源。增加精准扶贫的手段和途径是扶贫的有效方式,在共享发展的视角下的精准扶贫就是发展新的战略和新的扶贫途径,政府的行政手段要从过去的“主角”地位转变为引导和沟通地位。要不断地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社会各种资源调动和利用起来,让他们进行协调发展。最后,提升扶贫效益。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效率高、扶贫效率好,在社会各个主体共同参与下,使得共享发展投入和精准扶贫效率成正比例相关。在共享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使得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在贫困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更好地激发他们自主脱贫的意愿和信心,使得被动脱贫变为主动脱贫。
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社会发展,人民才能逐步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努力和奋斗。共享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着重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根本上是为了人民,是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的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希望先富带后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党中央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策略,这样既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又可以兼顾分配公平。我国的共享发展体现的是公平正义,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党和国家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完成的目标,是让全国近亿人口脱贫收益的政策。因此,在我国推行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平正义,才能保证精准扶贫不偏离方向。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进入了攻坚时刻,这个时期精准扶贫和共享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理清两者的关系和联系,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指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种资源,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