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跃芳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美育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性。美育作用于素质教育,主要在于“情感”两字。关于音乐教育在实现美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国近代教育家王国维曾提到“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美育凭借其陶冶情操、养性抒怀的深刻体验,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创造价值和精神境界。
作为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而存在的审美,人的主观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有无正确的审美意识,是衡量一个人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重要尺度。因此,利用“双线”新通道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品质的关键,这也是审美的终极教育目的。
在美育教育中,人作为情感动物,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美育手段,运用多彩丰富的娱乐方式,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打开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新局面,潜移默化地通过美化学生美的心灵,进而美化人生。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今的素质教育,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之外,“第二课堂”等多种阵地和教学模式的创建,能够让学生快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兴趣,满足学生对音乐美育的个性化需求,美育教育也得以逐步向远处延伸。
名师出高徒,无论是培养学生的三观还是审美能力,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高校教师该如何培养呢?
1.改变思想观念
创新音乐审美教育思维,有效发挥审美教育意义,加强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以促进带动整个教育教学队伍更好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
2.因材施教,因时施教
根据音乐专业不同的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和编写通俗易懂、结合学生实际的音乐审美实践课教学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当代艺术观念和社会审美特征,注意音乐的即时性。
3.彰显美育中心意义
注重高校音乐课堂中美育的可持续发展,以主修课和选修课为主要课程模块,社团活动模块加以辅助,建立以美育为中心的科学音乐美育体系。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接触多元化的音乐知识理论,构建完善的音乐知识体系,强化自身创新力和想象力,学会在有限的知识体系中创造无限的创新力。
2.使学生全方位感受到作品中潜在的良好道德思想与品质,有效释放心理压力,合理宣泄负面情绪,感受音乐作品的德育作用,辅助学生培养高尚情操,推动高校促进道德教育发展。
3.通过音乐舒缓情绪、释放压力,结合音乐疗法,让学生身心愉悦,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维持学生身心的平衡状态。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圈,学会倾听、学会接纳,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群体活动。
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将理论和实践巧妙结合,让学生感受不同体裁和风格的作品,认识和辨别不同的艺术形象,培养艺术情怀、拓展文化视野,汲取实际的精神力量。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音乐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其传递着人们对于不同生活体验的真情实感,因此音乐是人们表情达意和丰富情感的重要媒介,熏陶学生从“小我”到“大我”,“小家”到“大家”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关注小事、关注热点时事,培养坚定的爱国信念和民族意识。
通过艺术家分享、专题讲座、专场音乐会、周末音乐沙龙、个性化工作室、知行讲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给学生创设高雅而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走在音乐的最前沿,了解并掌握即时动态和信息,感受多元特色音乐文化,从而开阔视野。
1.筹建学生音乐志愿服务工作小组,“人人有活干、人人有激情、人人有责任、人人有收获”,提供广阔的施展艺术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所长,锻炼和展示其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刷新并增强个人存在感和获得感。
2.通过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的课程安排和沙龙、音乐会等多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总结经验收获,培养学生自己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缩短学生和高雅艺术间的距离,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
3.在理解作品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在艺术歌曲的聆听、指导、修正和实践中,体会音乐之美。
综上述,在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高校各个学科门类间呈现相互交融渗透,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是大势所趋。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行、高尚的情操情怀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