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升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 山东潍坊 261011)
黄炎培作为从旧中国社会变革时期走来的著名教育学家,他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深刻洞察教育对人类社会变革的巨大推动力,超越旧时代教育发展潮流,关注教育与职业、教育个人、教育与社会的血肉关系,对教育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教育变革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情况下,深度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有利于深度促进当前职业教育育人理念、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而其本人始终坚持的是广义的教育观。他认为教育都包含职业的意味,也就是“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然而,目前我国提出的“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方针,表达就是职业教育受教育的学生不仅能够在毕业后从事某种职业,还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在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关注公民素养和职业操守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学生就业目标的根本要求和基础性工程,通过专业化的技能教学来使受教育者实现自身的职业理想,也为学生终身发展建立人文基础。黄炎培职业教育观尽管在说法上与今天国家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略有差别,但是都侧重表达通过教育的方式来优化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职业技能。在社会生活中,教育对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中基础作用,只有使教育者能从中获得时效性的收获,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黄炎培先生在对以往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及教学时,提出“理论与实践并行”“做学合一”“手脑并用”“知识与技能并用”的职业教育教学原则。认为在以往的实业教育中,并没有为学生传授从事农工商行业的技术和能力,而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空有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的技能,致使职业教育脱离了原有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黄炎培先生力求采用各种措施来实现教学的“做学合一”及“手脑并用”提倡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
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是为了个体的个性发展,为个人谋取生存之路,为国家和社会增进生产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准备。他曾多次指出职业教育的重点是立足于“平民化社会”。职业教育应使个体的才能和天赋得以发挥,在个体的特长和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延伸和能力塑造,使其能够发展成为为个体所用的技能。并且,使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技能得以传承。
黄炎培先生的教育教学理念强调职业教育内容和方式应以社会需求为前提,倡导在职业教育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培养。然而,职业教育的创办必须在联络教育界和职业界的前提下进行。应结合地方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开展,针对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来确定教育培养的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和层次。创办职业教育应重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劳动力就业以及市场需求紧密相结合。构建灵活开放、结构合理、自主发展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系。其中,灵活开放即是职业教育应与市场相适应,面向社会,在时代发展进步的背景中采用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学制灵活机动。结构合理是指教育的专业设置、区域结构和层次规划应与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自主发展指的是,职业教育应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调节,增强自身办学能力和扩大自主办学的主权,在时代发展的驱动下逐步进行自我完善。特色鲜明指的是在职业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学习到切实有用的技术能力为目标。
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个人、家庭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偏见。个人、职教以及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政府对其进行针对性地调控,对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格局进行协调。此外,职业教育也可以将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国内,来进行职业教育的优化调整。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是我国繁荣经济、增进生产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就目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在职业教育中尤其应提倡黄炎培先生的观点,增强对职业教育的认知,重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实现2035年国家远景发展目标,职业教育既是支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人才供给的关键,也是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的生力军,是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黄炎培教育思想关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要求“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职业教育重视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使劳动力能够具备一技之长,融入主流社会之中,在技能培训后步入职业道路,增加家庭收入,进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型人才的培养,不但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表现形式通常比较灵活,可以在理论知识中进行教育,也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引导和渗透。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已当面能够实现从业人员的内部关系调节,增强行业内部人员凝聚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调节好从业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与黄炎培先生的敬业乐群理念相符合。
职业道德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健全人格、综合素质的培养,认为只有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保障职业学院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符合现代化社会用人需求。因此,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精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保证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基于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职业院校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融合,将思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融汇贯通,并赋予时代内涵,与时俱进。一是要确保学生思政内容具有时代意义,要紧密结合思政课程课标和基础课、专业课程思政要求,建立包含职业道德在内的德育内容体系,系统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提升站位,丰富体系。二是思政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符合学生思想建设的心理需求与道德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三是要保证职业教育内容设置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要注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落实,针对学生专业、年龄阶段、学习阶段,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以确保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黄炎培提出“教育之善良,存乎其人,不存乎启发,故增进教员智之,尤为重要。”由此可以看出,黄炎培十分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对职业院校来说,注重教师队伍结构、教师个体素质的提高非常关键。认为只有选择德能兼备的优秀教师,才能真正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传承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因此,在职业院校应该建立开放的教师管理、聘任机制,打开教师引进渠道,建立灵活多样的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入职形式,从行业企业聘任经验丰富、技术技能水平高的专业人员,优化、丰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人力保障。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标准,提升对“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学历要求、职业技能要求,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实践水平标准,对来自企业的教师在企业实践工作时间、技术水平、具体贡献的可量化考核,科学评价,吸纳符合标准的应聘者进入“双师型”师资队伍,实现师资来源的多元化。
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将教育内容一分为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教学内容,且区分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内,由不同的教师来指导完成。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也包含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脱离实践的理论知识难以被学生理解,也难以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中倡导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以及科研开发、生产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要求职业教育中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在实践中强化理论。这也与黄炎培先生倡导的职业教育科学化的理论相符合,在职业教育中,必须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与社会生产的关系,走科学化的教育道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态度、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具备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具有与职业相匹配的人格和素养。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以及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不是低学历、低质量的教育,而是更关注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所以,在职业教育的教学中,还应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不能只重视科技知识的教育和技术的提升。
总之,当前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带来巨大贡献,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浪潮,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未来。黄炎培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倡导者、探索者,在复杂困苦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倡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内涵丰富,符合国情,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深入研究,继承发展。我们要以敬畏之心,传承他的国家情怀、社会情怀和人民情怀,积极构建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立业,服务国家发展,成就个人事业,创造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