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妍
(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昌江 572700)
生态环境是万物生存的基础。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矿产资源刚需量大幅度上升,促进矿山开采频率愈加频繁,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使得我国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各种自然灾害事故层出不穷[1]。为了降低矿产资源开采为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矿山企业提高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对策,转变传统以牺牲生态环境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发展模式。
矿产资源开采大多自露天环境下进行,需要企业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摆阔施工场地、矿石堆放场地等。众所周知,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加上部分开采单位缺乏环保意识,开采完毕后没有对土地进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植被修复难度,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裸露问题,使得地区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不利于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
为了保证矿产资源开采有序进行,通常需要将开采区地下水资源进行抽取,这也导致开采区域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区域地下水下降严重,增加了岩体坍塌等事故发生率。与此同时,矿产资源开采周期较长,导致矿石长时间处于裸露状态,期间受降雨等影响,会导致大量矿物质进入地下水中,从而导致水体被污染。
与此同时,在产资源露天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固废资源,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控制质量逐渐恶化。另外,在矿产资源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粉尘污染,导致大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
矿产资源在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爆破、运输、废石堆置等一系列工作任务,在操作过程中,设备自运转和震动会产生严重噪音污染,并且矿石运输存在抛撒问题,一些矿石资源会压住植被,导致植被遭到破坏[2]。另外,在爆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会对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实现稳定发展目标,矿山开采需要全面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制定开采计划,尽可能降低地面扰动情况。同时,开采单位需要严格按照开采计划,合理安排挖方量和填方量,并做好压实作业,如此可以有效减少风蚀、水蚀问题。与此同时,开采单位需要尽量避免雨季开采矿产资源,避免雨水将矿石资源冲入地下水,从而污染地下水资源。与此同时,开采单位还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护方案进行施工,尽可能一次完成施工任务。在施工完毕后需要对沟渠填土进行压实,并设置防水层。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土,需要堆砌在指定地点,并设置围栏。与此同时,开采单位还要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物进行集中处理。避免其压占地表植被,造成植被破坏。除此之外,还应对排岩场进行稳定化处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构建地表排水系统、建设截流沟、挡渣墙等方式,提高排岩场安全生产水平[3]。另外,采矿坑具有开采难度较大,开采面积较广特点,需要对其进行适当削坡,保证采矿坑安全、稳定。待开采完毕应及时填埋或进行防渗处理。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采矿坑利用率,例如:在采矿坑中蓄水养鱼,改造为景点。除此之外,针对植被破坏,水体被污染,粉尘噪声污染等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比如针对植被破坏问题,需要通过人工措施加快植被修复,如采用植被混凝土喷播、挂网喷播等方式修复。针对水体污染问题,可以实施流域污染防治与健康风险管控措施。针对粉尘污染,可以通过洒水喷淋,使用洒水车喷淋或是管网喷淋等方式。针对噪音污染,可以引进先进的低噪音采矿设备执行各项工作,从而减低污染程度。
植物修复是矿山开采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可以改善土地退化、土壤流失等各种问题。常见的植物景观修复方法有两种,分别为直接植被和覆土植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区土壤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植物种类等选择修复方法。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可以选择覆土植被措施,原因在于废弃物含有大量矿山岩土[4],这些岩土水资源和肥料不足,并且其中缺乏各种微量元素,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所以可以选择覆土植被方式,以此来改善区域土壤条件,为日后植树造林奠定基础。待处理完毕并且具备灌溉条件和种植条件后,可以选择一些耐贫瘠树种进行种植,使其形成一定群落结构,而后重视乔木植被,从而达到生态恢复目标。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对矿产资源需求量逐渐提升,在为开采单位创造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导致我国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绿植覆盖率越来越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矿山企业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以及运营期间存在的不良问题,并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从而实现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