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思想建党”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2021-12-31 13:07冯开甫
关键词:思想建党治党建党

王 乐,冯开甫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了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整体强化制度建设的崭新阶段。然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其不懈努力奋斗,所以思想建党的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共产党对于思想建党的实践早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开始,延安时期的思想建党,对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极强的启示意义。

一、延安时期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大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时,就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的复杂斗争环境之后,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194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以及其他抗日根据地就立即展开了关于党性教育的大讨论,并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产党从党性教育到思想建党的序幕。

(一)思想建党是抗日相持阶段党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

首先,自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斗争环境。一方面,要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激烈的敌后战争。另一方面又处于国共合作的复杂环境之中。从1941年开始,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此时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党所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压力日趋增大。日本军队鉴于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强大力量,所以从未停止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攻击。“1941年是敌人向华北根据地空前残酷紧张的一年,也是我反扫荡最艰苦最猛烈的一年。”[2]同时,抗日战争总体上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因长期陷于战争旋涡之中后劲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抗战的积极性发生微妙变化,其态度变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这给我党造成了极大的外部压力。

其次,华北各地方自然灾害频发,我抗日根据地陷入了极其困难的地步。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共产党日益发展壮大,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红色政权进行着局部执政。中国共产党因为拥有稳固的政权和强大的革命武装,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想尽了各种办法来瓦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需要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使命。所以,面对如此复杂的斗争环境,我们的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团结统一。那么思想建党,加强自身建设,就成为我们党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

(二)干部队伍的壮大与党内思想涣散趋势的蔓延急需提高凝聚力

经过长征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的大环境中日益发展壮大,党员干部的数量在这个过程中也迅速激增。仅仅到1938年年底就有50多万党员,到1941年发展到了80万。在迅速增加的党员干部中,成分较为复杂,以小生产者和知识分子占比较大。与此同时,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正处在农村环境之中,长期的游击战争致使党员干部较为分散。因此,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山头主义等不好的苗头就不可避免地衍生开来。如果任其发展,党的统一意志与统一纪律必然遭到严重地破坏。

在这种背景下,党内的纪律问题就成为了我们党不得不解决的大问题。“有些党部的同志对党中央采取对立的态度”[3]例如,有些事情不请示中央而擅自决断;有些地方性党组织不按照中央的政策和措施来执行,阳奉阴违;还有一些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不经过集体讨论,也不请示上级党组织就发表意见和观点。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党的思想政治与组织上出现了不一致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总结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行动的分裂和离心离德,必然会导致党内的不团结。例如:1938年张国焘的叛党行径、1941年的皖南事变等,都是党内组织观念不强,投降主义和独立主义蔓延所引发的巨大党内危机。由此,如何从思想上树立信仰的问题,就引起了党内的高度重视和反思。

(三)延安时期党员干部信仰意识不强影响革命事业发展

为了树立党员干部的信仰意识,克服伪无产阶级思想,以及纠正党性不纯的问题,在全党范围内进行干部教育迫在眉睫。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为了树立干部信仰意识增强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党性而发起的重大运动。党员干部信仰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党性修养,也是阶级性最集中的表现。1941年,针对皖南事变的教训,刘少奇同志指出:“党性就是一切服从党的利益”,[4]任弼时同志认为:“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5]

延安时期党的部分地方组织和一些党员同志存在的干部信仰意识不强,其主要表现在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和言行举止等三个方面。思想意识的信仰意识缺失具体表现为:政治立场上自由散漫,不尊重党的决定;组织领导上自成局面,反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思想意识上个人主义、山头主义盛行。政治意识上表现为:不服从党中央以及上级组织的决定;行动上追求自由,不请示中央和上级的意见。言行上直接抵制中央命令,无组织无纪律。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难以形成一个团结统一,信仰远大的革命团体。所以,延安整风运动,坚决杜绝一切不正之风,树立干部的信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二、以思想建党保证从严治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党管党”最重要的实践

(一)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培养信仰意识是思想建党的重要举措

政治理论的学习一直是延安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1940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中指出:党的干部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及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应用。提出了初级、中级、高级的三级党校课程,认真贯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其中,初级课程包括,社会科学常识、中国近代革命史、游击战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级课程包括是共产党党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高级课程则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近代史以及政治经济学。1941年,中央发布的《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根据干部的群体和水平的差异,对于干部教育的内容又做出了新的调整。对有文化功底的干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为主,辅之以党史和历史的教育。对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主要是工农干部的教育主要以社会常识和政治理论为主。对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先进干部的教育,是要进行中国历史、中共党史、马列主义的学习。但是,所有的干部都要进行时局情况和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而不懈奋斗。在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中共中央特别强调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建设,纠正长期以来党内普遍蔓延的教条主义问题,进一步提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此外,1942年9月14日,对于知识分子干部,中央明确提出了要使他们确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要求。

在党员干部教育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地学习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在信仰意识上树立了牢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明确了奋斗目标,鞭策他们约束言行,严于律己,为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不懈努力。

(二)注重文化知识和专业学习,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升增强全党思想建设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与发展过程中,一直领导的是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所以在干部队伍中拥有大量的工农出身,文化水平较低的干部。党的干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干部的文化知识教育。1935年5月17日,中央发布的《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要以消灭文盲和提高文化程度作为部分干部教育的中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强调,部分干部必须以学习文化知识消灭文盲为主。1940年2月,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中强调:要吸收大量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使知识分子工农化;抽调老兵和干部进学校,使工农干部知识化。在党校办理的过程中,中央也指出,对识字水平低的学员要以消灭文盲为主要任务。其次,中央在延安时期还重视广大基层干部的文化培训问题。《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中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要求各级党委机关要编辑文化教材,在教科书中适当加入自然科学的内容。

另一方面,我们党对于革命工作的划分越来越细致。随着党政军等各方面工作范围的拓展,各项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延安时期干部教育制度的发展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出现了专业化教育的实践探索。例如军事学院、鲁艺等,都是为了培育专业型干部人才而开设的。1940年2月《关于财经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指示》开始,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快速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财经类干部。1942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中,对于干部业务培训作出了更加详细地规定。其中指出,各部门工作的干部必须逐渐学会并且精通自己的业务,这对干部提出了一个学习任务,也是一个教育的任务。《决定》中规定,首先,各部门要对自身工作相关情况的调查,例如军事研究部门要调查各方情况加以分析,并且编订教材用以军事干部的教育工作。其次,要学习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法规与政策。再次,要研究各部门不同工作的具体经验。最后,对各部门专业的科学知识及其历史的学习,并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

在干部知识文化教育以及党员干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党员干部文化素质低、思想自由散漫等问题。党员干部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对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得到了显著提高。党员干部自由散漫的现象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延安时期的思想建党在细微之处得到了改善,从严治党也在党员干部素养的提高过程中落到了实处。

(三)以制度治党服务思想建党,把制度治党的过程变成思想建党的全过程,实现“治党管党”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起点和实践逻辑起点。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从严治党的过程中,确立了思想建党的战略方针原则,并且创造性地把制度治党融入到思想建党的领域之中。真正使制度治党服务于思想建党,把制度治党的过程变成思想建党的过程,最终使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思想建党其本质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并且持续深化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全党的行动指南,并最终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相结合,形成党的正确行动路线。党在延安时期,高度重视用党的思想路线来进行思想建党,同时也十分重视党员干部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信仰意识的培育,最终完成了以党性培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的建设。进入延安时期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相对较快的发展阶段,党员数量快速增长。因此,党在较快时间内就转变了过去的“成分出身建党论”转向了“思想建党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认为,“一切愿意为了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论出身成分,都可以入党”。[6]另一方面,提出共产党员要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1939年,为了促进党员干部的教育水平的提升,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部,并且在各地方建立了20多种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培育学校。1941年的高级学习组成立,也解决了高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学习问题。通过对干部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也不断深化了对思想建党的认识。

所以,要想从严治党,必然从思想建党出发,以制度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使制度治党的过程变成思想建党的过程,才能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性、纯洁性和团结统一性。

三、党要管党以思想建党为重要抓手:延安时期思想建党实践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当代启示

(一)把思想建党融入制度治党全过程,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克服不正之风

首先,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互融合一体推进,制度治党服务于思想建党,思想建党贯穿于制度治党之中。党在延安时期就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并且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党内学习制度。让制度为干部教育服务,干部教育就是思想建党、实现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制度的建立就是党保证思想建党的重要基础。“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7]党在1939年2月,成立了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这是为了应对新的革命形势和党内干部教育新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干部教育的重大措施。此后,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了多项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文件,来提升干部教育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发展。此外,中央还建立了相对应的学习制度,让全党上下全方位推进。尤其是1941年9月底,中央成立的高级学习小组,对党内高级领导干部教育的实施,为延安时期的思想建党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表率作用,也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用。

其次,延安时期的党中央注重培养无产阶级的党性修养来提升党的制度建设能力。列宁认为:“思想的一致是用物质的统一来巩固的”[8]列宁的观点和我们党思想建党的实现融入制度治党的全过程是高度一致的。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把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融入到制度建党的过程里。1941年7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这项决定中明确指出,党性就是“党的统一意志”也是“党的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因此,要加强党性,必然是要反对“个人主义”、“独立主义”,必然要在干部教育的前提下通过制度来规范。也就是说,提高党性修养即思想建党的过程必然会提升制度治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党成为团结统一的集体,也才能让我们的党有信心也有能力在残酷复杂的革命斗争中,实现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百年未有的伟大变革时代。在这个时代之中,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对于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延安时期我们党局部执政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只有注重党员干部的教育问题,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以思想建党为抓手,将其融入制度建党的全过程,才能提高全党上下的凝聚力,真正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

(二)以思想建党为契机,加强政治建设,严明组织纪律,提高共产党员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整风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也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至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党上下实现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空前统一,也成功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以思想建党为契机,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使全党上下纪律严明,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充满信心和勇气。同时,汲取延安时期思想建党的历史经验,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是否讲政治、守纪律是我们党能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也就是说,我们党必须在思想建党上下功夫,严明党内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从而加强党内团结,消除党内部分领导干部政治原则不强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也是一个有着九千多万党员的庞大政党,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更加要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如果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没有警戒线,没有严明的纪律意识,必然就会变成一团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因此,思想建党就是要把政治纪律教育作为思想教育重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党章和宪法的各项规定,在思想和行为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更有能力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才能提高我们党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以不断完善的干部教育机制确保思想建党,实现从严治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成效显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部教育的领导和监督学习机制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延安时期的干部教育,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然后辅之以学习小组和顾问团制度,这些制度使中国共产党培育出了一大批经受住历史考验的优秀人才。在思想上,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不断强调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全党的统一性和团结性。在组织领导上,要求全党从上到下的每个党的负责人都要定期参加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其他同志对自己的意见和批评,来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在纪律上,加强纪律教育,做到有错就改,不能讳疾忌医。

新时期,从严治党就是要完善干部教育长效机制,确保思想建党。全党必须在借鉴延安时期干部教育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根据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来完善干部教育的长效机制,以确保思想建党落到实处。第一,坚决推行干部教育党委领导负责制。让各级党委领导都要认识到干部教育对实现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建立领导负责制。并且明确干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并且定期检查。第二,构建科学的干部教育方法体系。以各级各类党校为主要平台,充分发挥新时期互联网教育资源优势,使广大党员干部可以便捷直接地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第三,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评价机制。通过自我评价法、上级测试法、民意调查法等综合手段,促使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强化共产党员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综上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工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特殊的年代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我们党以思想建党为重要抓手,实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了全党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在职干部教育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革命实际出发,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摆脱了教条主义思想,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能力的优秀党员干部。现在,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在延安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以思想建党为重要抓手,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思想建党治党建党
依规治党之“规”的范围界定*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与新形势下党建解析
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体制化、常态化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