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杰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近期,网络空间中关于青年理想样貌的讨论热火朝天,“后浪”作为一个新晋热词频频刷屏,媒体、学者和广大网民都加入了这场大讨论中。与之相对应的,在十九大以来的主流话语体系中,“时代新人”这一概念形成了一股研究热潮。在这一刻,网络空间话语和主流话语产生了碰撞交流,两种话语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最终都指向青年群体的教育培养。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切入,辨析“后浪”和“时代新人”的区别与联系,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经验,借以给出“后浪”走向“时代新人”的方法启示。
“后浪”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被具备不同背景和持有不同立场的人赋予了多样的话语色彩。有人认为,“后浪”是消费主义俘获下的年轻人,成为“后浪”的资格是一出生就获得了财富自由,不为金钱发愁;有人认为,“后浪”是指能够努力实现自己价值,努力自给自足的年轻人,这一群体有朝气有希望;也有人认为,“后浪”只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非具体的生活方式,无论阶层如何,所有人都有权利追逐自己热爱事物的权利,只要敢于热爱,无论是遨游世界的旅人还是基建工地的民工,他们都是后浪。关于“后浪”,国内主流媒体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人民日报》《澎湃新闻》《新京报》等都进行了大量报道,赞成者有之,批判者亦有之。除此之外,网络意见领袖的声音大多以批评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后浪”这一概念所造成的意见分裂十分明显。因此,为了避免以偏概全或者片面解读,在下面的讨论中将“后浪”视为一个开放性概念是适宜的。
“时代新人”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根据人民网数据库的统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达10 次在公开场合提及这一用语。这些讲话中,“时代新人”之前出现最多的修饰词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2020年初在“西南联大”旧址考察时首次使用“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时代新人”作为一个崭新概念出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立刻引发研究热潮,众多有影响力的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解读。
由于这一概念是一种创新表述,并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作为背景,因此关于“时代新人”的阐释仍在深化。如刘建军认为,“时代新人”这一概念具有理论扩展和深化的潜质,很可能会经历一个从狭义到广义、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演化过程。为此,我们试图总结部分学者的典型看法,借以找出学界的基本共识。刘建军认为,“时代新人”总体上应被视作“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的要求,应当体现四种精神状态——坚定、自信、奋进、担当,具备五种素质——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冯淑萍提出时代新人应有五个基本特质: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有德行的奉献者。陈文旭指出,时代新人必须具备三类基本素质,分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其他学者也有一些关于时代新人内涵的论述,多与上述解读类似。从中可以看出,广义上的德、智是时代新人的核心素质要求,但是有了更富时代特色的具体内容。
与“后浪”这一概念的开放性不同,“时代新人”虽然还有一些解读空间,但其基本涵义是确定的,因此两者并不同一。然而,两者均指向青年群体,存在诸多联系以及转化可能。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自有与之相适应的历史进程,但是为了促进社会与个人的协调发展,追求宏远的社会理想,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推动“后浪”走上时代新人之路,而这正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所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一工作也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特点,但有一些基本经验却是一以贯之,对于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至大革命的这段时期,时代背景较为复杂。五四运动余潮仍在,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科学民主的步伐没有停歇。为了整合青年运动,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这些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教育载体上,早期党的领导人通过创办杂志和理论刊物,结合当时如火如荼的社会运动开展教育,积极引导广大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国情,立足现实通过解惑释疑使广大青年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其二,在教育内容上,主要是对思想懵懂的有志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教育,使其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其三,在教育环境上,措施包括联合社会各界打造社会舆论环境、创办工农夜校、深入农村工矿宣传发动等。
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戛然而止。面对异常严峻的革命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训令全体团员联合青年群体实施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在革命的危难关头,共青团的这一动员号令和党的其他决定一起开辟了革命的新局面,也为之后一个时期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由于土地革命以及军事斗争的时代背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特有面貌。其一,在内容侧重上,加强政治宣传和教育,为了达致这一目标,同时需要广泛开展识字运动;其二,在教育宣传方式上,加强与实际斗争相联系,善于捕捉青年情绪,纠正“清谈主义”;其三,在教育宣传机构的设置与联动上,完善自上而下的纵向体系,实现长期和短期相补充,加强各级共青团和教育机关的协作;其四,在教育宣传对象上,由于党的控制影响区域主要在农村,因此主要面向农村青年和根据地的工厂工人,同时争取有利条件扩大在城市青年中的影响力;其五,在教育宣传载体上,除了大量刊行宣传品,另外灵活利用戏剧、歌本、图画等更生动的形式。
延安时期,在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之下,共产党对青年群体的号召、教育和培养也一刻未曾放松。有学者评价道:“‘五四’发现了人,延安改造了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日趋完善、实践日渐丰富。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其一,在地位上,党内高度重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躬身实践的影响带动下,营造了全党上阵参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烈氛围。其二,在内容上,突出时代特点。主要包括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军事知识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形势背景教育,带有显著的政治化色彩和战争性色彩。其三,在方式上,重视实践教育。一方面囿于教学设施简陋,另一方面为了引导青年学生走近工农群众,边区各所学校大量开展实践教育,既有较为常规的德育实践活动,也有类似建国之后的“半工半读”实践形式。其四,在过程上,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边区内部民主平等蔚然成风,这一良好风气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建国伊始,由于经济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政治领域各方势力潜藏蛰伏,因此思想领域充斥着观念碰撞以及意识形态斗争。此外,国家初创,从战争时期过渡到和平建设时期,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以革新。其一,在内容上,加强对青年的道德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和平稳定来临,青少年群体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接踵而至。针对这一趋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及早觉察,多次重申共产主义道德和艰苦奋斗精神,结合思想教育运动加以巩固。其二,在方法上,注重借助青年英雄人物开展榜样教育。青年群体作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中的生力军,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由于同龄人意气相通,加之模仿效应,适时开展榜样教育收效甚好。其三,在组织载体上,注重发挥青年团的作用。各级青年团在党的指导下,结合历次政治运动,对广大青年进行了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环境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潮来潮往,青年群体的思想世界深受冲击。这一时期,不同年代社会环境变动较大,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不同特点。20 世纪80 年代,外来思想鱼贯而入,由于这些思想良莠不齐,青年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呈现多样复杂的特点。为了遏制不良影响,党和国家加紧了思想政治工作,并且突出社会稳定教育。90 年代,鉴于过往政治风波带来的教训,全国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特别强调“两个基本点”教育。进入21 世纪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变动,社会生活方式趋于多样化,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出现深刻变化。根据这一变化,理想信念教育被摆在了重要位置。
借鉴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当今的时代特点,改进与当今时代不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上取得新的进展。具体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专门领域,固然与其他教育领域有所交叉,但仍需要突出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突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的引领作用。
其一,运用情感交融法教育青年,不能只是高高在上地进行理论灌输,还要充分重视营造互动、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起情感共鸣;其二,运用社会实践法教育青年,必须走出课本,直面现实问题,积极引导广大青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审视和分析中国的国情,引领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引领广大青年群体参加实践活动、近距离触摸社会,加强和工农群众的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成长历程中的各个环境紧密连接,共同构成教育环体,因此不能把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环境割裂开来,应当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实现最大教育效益。
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精神教育的方向,坚决抵制教育意识形态中立的谬论。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阵地,教育的主导权操于谁手事关重大,这决定了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能否得到正确培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虽然青年只是一个年龄层次,群体内部纷繁复杂,尚不构成一个独立阶级,但是随着这一群体逐渐参与经济利益分配以及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将会更深度地参与社会运作,作为社会结构的一个活跃部分改变社会力量对比。因此,必须重视青年,通过教育引导赢得青年。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鲜明体现,必须加以倡导,个人主义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重要特征,需要加以批判。但是不能因此忽视个性培养,错误地认为集体之外再无个体。在符合每个个体共同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前提下,个体的需要、情感、意识、性格以及权益等作为个性培养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