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风 陈大勇 周杨欢
(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
二次元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认同的符号和话语概念,是 以ACGN(Animation 动 画、Comic 漫 画、Game 游戏、Novel 轻小说 )为主要载体建构的平面化二维图像世界,其内容涵盖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虚拟偶像、Cosplay 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周边、同人、社群、活动。二次元文化是青年群体基于相似的审美倾向和共同的兴趣爱好,用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等载体,在虚拟世界中运行现实世界的法则,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价值体系。
二次元文化具有虚拟性、趣缘性、娱乐性等特征。首先虚拟性是二次元文化的根本属性,二次元文化采用架空“世界观”的手法,利用科学技术对现实生活各种审美特质进行“陌生化”处理,然后外化为可见图像,进而实现对现实世界的加工改造和对虚拟世界的重构,从而保持适度距离和维持神秘形象。
其次,趣缘性是二次元文化的鲜明属性,构成了“二次元”群体聚合的基础。二次元文化与其他青年亚文化最大不同在于其因趣结缘,由缘聚群,群起圈层文化,这里的趣是基于成员间相似的价值审美和共同的兴趣爱好,这里的圈层是因缘而聚在一起的成员,为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寻求“共鸣、治愈与爱”而建筑的私有空间与文化场域。
最后,娱乐性是二次元文化的基本属性。“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3.4 亿,核心二次元用户9100 万。”[1]从统计的数据不难看出,近些年来,二次元文化实现了从边缘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互联网的助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弱化了亚文化“抵抗”主流文化的特质, 增强了丰富的娱乐特性,以满足泛二次元群体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巨大发展。
二次元B 站作为最大的二次元文化社区,其董事长兼CEO 陈睿表示:B 站2019 年第一季度月活用户首次突破1 亿,其用户结构在18-35 岁占了78%,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是21.5 岁,多为大学生群体,因而大学生构成了二次元文化的主力军。iiMedia Research 《中国二次元视频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同样显示:2019 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约为3.32 亿人,预计2021 年将突破4 亿人 ,其中,学生占比66.7%。[2]
在二次元游戏方面,据QuestMobile 研究院2018 年发布的《兴趣圈层用户洞察》调查报告显示:光移动端二次元游戏用户就占40%,其中,手机游戏大类月人均游戏时长高达29.6 小时,每日最高活跃率在周六时达到52.6%,月活用户数超过10 万的游戏突破84 款,还有月活用户人超1000 万的爆款[3]。因此结合各项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不仅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并且愿意为之付费。
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出生成长于中国繁荣富强的时代,出生成长于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因而整体见识广,创造力猛,表达欲强,自信心足,个性张扬。而二次元文化将“整个作品的故事架构,包括故事发生的空间、空间中存在的各派力量及其运行的逻辑规则等等”[4],都在所构造的虚拟世界中展开。在虚拟世界中,现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失效了,历史维度消解了,时空撕裂了,不同性质的空间可以交叉重叠,可以相互沟通,各类角色具有超能力,这极大地释放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压抑的表达欲,激发了大学生对生活的想象和憧憬,满足了大学生多元多样的价值追求。
同时,大学生与掌握强势话语权的成年长辈之间,“存在着代际鸿沟与文化隔阂,出于对来自三次元世界的制度性权力和习俗性权威的反抗”,[5]寄希望通过二次元文化,筑起一道尚不受“权威”控制的自我保护“高墙(次元之壁)”,来挣脱束缚自己的精神枷锁、来逃离令人厌恶的世俗行为,来反叛“假恶丑”的世俗世界。比如二次元群体推崇的御宅文化,就是对官场文化、饭局文化等类似“腐朽”文化的反叛。
二次元文化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的文化社群,在这个文化社群里,大学生可以获得较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可以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开放”,尤其是在这个幻想虚拟空间里,可以实现反抗“权威”,可以挣脱束缚自己的精神枷锁,可以逃离现实生活压力。因而二次元爱好者往往会筑起一道“高墙(次元之壁)”以保护虚拟世界的“纯洁性”,极力避免二次元文化被其他文化“入侵或收编”,再加上新媒体算法推荐技术,二次元爱好者更容易找到同类,联合起来圈层化封闭传播。
同时,由于喜欢二次元文化的人大多是20 世纪9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因而站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育者对二次元文化深入了解得比较少,能对二次元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有深入认识的教育者则更少。在这个方面看来,教育者不容易打进次元之壁内部,所以当教育者面对二次元文化的“梗”和专有名词时,面对大量动漫作品和电竞游戏时,面对同人创作和颜文字时,俨然成了“圈外人”,听不懂“行话”,看不懂“火星文”。由此可见,二次元文化趣源性特征形成的圈层封闭传播,为全面深入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竖起了一道“高墙”,而“高墙”之内易形成教育真空地带。
二次元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基本表现方式,还有弹幕、鬼畜、同人创作、颜文字等大量的衍生创作编码方式,这些在拓展二次元文化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解构主流文化的灰色空间。编码本身属于一种再创作,它是基于素材的一种改编,基于交流的一种创造,基于传播的一种隐身。
首先,基于素材的一种改编编码,有解构主流文化的危险。比如不按常理剪辑配音的“鬼畜”,以戏谑、吐槽、反讽、恶搞的方式,对视频画面进行各种剪辑编排,魔性调音,来表达情绪和传递态度,其中不乏曲解和解构。其次,基于交流的一种创造编码,不易审查监管。比如颜文字,颜文字通过对多种语言符号元素进行拟人化的编排,来传递话语输出者的态度和情绪,就不容易被监管到,因为颜文字对于“圈外人”来说简直就是火星文,比如可爱(^.^)、丰富(人′?`⋆)、流行(′?`)等等。最后,基于传播的一种暗喻编码,不仅能规避审查监管,还为传播低俗、色情、血腥等内容提供了保护伞,通过意义象征、明示与暗示的编码方式,隐藏于“瑰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中,隐蔽于圈层化封闭虚拟社群中,隐身于圈内“行话”中,这增大了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
二次元文化涵盖了多种主题板块,多元审美体系,多样话语风格,有动画、漫画、游戏、小说、虚拟偶像、Cosplay 等主题板块,有“萌”“腐”“虐”“燃”等审美体系,有“腹黑”“搞笑”“戏谑”“恶搞”等话语风格。由此可见,二次元文化本身自带娱乐属性,并且随着资本的加持,二次元文化娱乐化倾向愈加明显。
首先,二次元文化泛娱乐化倾向容易让大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乐此不疲,不追问价值,不追问意义,潜移默化的弱化了其理性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弱化了抵抗挫折的能力,简化了成功背后所遇到的困难。其次,二次元泛娱乐化内容经过算法推荐技术,容易霸屏大学生手机,让大学生找到同类感兴趣内容,沉迷于其中,荒废学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有的大学生由于长期深度痴迷于二次元幻想世界,抵触现实世界的交流,因而形成孤僻的性格,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害怕或抵触现实社交,不满或逃避现实世界,增大了适应现实社会的难度。最后,二次元泛娱乐化为传播一些“违法违规行为”“不良内容”“日本意识形态”提供了土壤,一些资本为了短期的利益,不惜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制作和传播低俗色情内容,污染二次元空间。
由于二次元文化是在主流文化特别是成年文化规制下逐渐成长壮大的,因而在媒体塑造的刻板印象中,“二次元文化一直处于‘灰色’边缘或被遏制的状态”[6]。具体来说,二次元文化作为异域文化,在早期的文化传播中,夹杂着诸如色情、暴力、享乐、颓废、幼稚等低俗腐朽内容,而这些低俗腐朽内容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再加上二次元文化世界用技术筑起的高墙,一方面阻挡了大众对二次元文化的认知,比如将动漫看作是儿童读物,将Cosplay 看成是奇装异服;另一方面,这座技术高墙为大学生长期宅着沉迷于动漫,小说,游戏,Cosplay 提供了便利,从而耽误了学习,并不计成本的为二次元文化消费,给原有着代际鸿沟和文化经验隔阂的成年长辈,留下了“不务正业”“叛逆不羁”的印象。
近年来,“二次元亚文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话语和行动之中。其中既有来自亚文化群体之外的社会力量的征用, 也有该亚文化群体主动的参与和投入”[7],因而在新时代需要理性审视二次元文化图景。具体来说,一是绝大多数二次元文化作品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对人生理想意义的追问思考,本身就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满足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要求。二是二次元文化所构造的虚拟空间,不仅给大学生提供了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彰显个性的私有空间,还增强了大学生写作绘画美工、音乐编曲配音、视频剪辑制作等技能,提升了其学习能力。
二次元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引导下,在受国家规制的商业资本渗透下,在为拓展发展空间而向主流文化靠拢的自主意愿下,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以小众文化的身份进阶为大众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部分“高校增设了动漫设计专业,开设了数媒学院”[8],国家也为ACGN 的落地,铺设了更便利的轨道,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并把二次元内容聚合社区作为文化娱乐产业里最具发展潜力的细分方向之一[9]。因此,如何加强对二次元文化的价值引导,使其符合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要求,为建设文化强国与增强文化自信服务,成为亟待解决和研究问题。
第一,二次元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二次元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0],存在扩张与背离的倾向,既有与主流文化同向的文化内容,又有主流文化难以兼容的文化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二次元文化的群众基础是包括广大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为避免大学生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审美方式被他者建构,他者言说,从而影响我国未来意识形态的构建,必须强化价值引导。
第二,有序地推进二次元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根据艾瑞咨询2015 年数据,分别有19.7%、13.7%二次元用户喜欢看国产动画、漫画,相较于日本漫画的82.2%和日本动画的66.1%[11],有极大的差距,这反映了“青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12],还为传播日本低俗腐朽文化提供了土壤。因此,需要根植于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国大地,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吸取养料,建设彰显中国特色的二次元文化。
第一,开发利用二次元文化阵地空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随着二次元文化的发展,以B 站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社区逐渐成熟发展起来,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开辟了新的阵地空间,比如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共青团中央进驻B 站,在上线短短一年里,B 站粉丝就达到200 万人,现已接近700 万人。同时,官方媒体为提高价值观导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在尝试突破旧有的已然僵化的宣传模式,尝试借重为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13],比如“前方高能预警”“萌萌哒” “阿中哥哥”等等,也在官媒话语宣传中运用。
第二,开发利用二次元文化教学资源。二次元文化深受当前大学生的青睐与喜欢,运用二次元文化表现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与接受,易生动形象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真理性和思想性等内在亲和力,易消除阻碍大学生理解与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屏障。同时,随着二次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批彰显中国气质,涵养中国文化,具有中国元素的国产优秀动漫作品,比如《大圣归来》《领风者》《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发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源。以《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以动漫的形式,用轻松诙谐的话语风格与萌化的手法将国家角色拟物化,演绎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讲述了中国近现代举步维艰的屈辱史、奋斗史、富强史,引起了大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